聽説,90%的高中生都會被一個問題困擾:如何平衡弱科和強科的關係?
補弱科和增強科,兩者真的不能兼得嗎?
尤其是到了高三,高考生最希望的是,既有擅長的科目,又沒有拉分的科目,簡直就是無敵!
然而現實是,就算是一部分成績優秀的高考生,也會有一些科目特別弱。但是,要在高考中取得高分,就必須“強科更強,弱科不弱,強科無弱項,弱科有強項”。
高中學習時間緊任務重,即使做到分秒必爭,也不可能做到事事俱到。那麼,對於學科上存在不平衡的學生來説,如何才能平衡強科和弱科,最大程度地提高成績呢?
01.
大忌:盲目“以強補弱”
很多學生認為,自己的強科已經十拿九穩,臨近高考的時間可以專攻弱科,希望可以大幅提高弱科的成績。但弱科之所以“弱”,證明在這個科目上仍然存在一定的思維短板,之前兩年多的學習沒有完全將短板補全,短短兩個月想要突飛猛進是一件非常的困難的事情。
況且人的思維如果長期聚焦在同一類問題上,則會十分容易疲勞,因此專攻弱科的效率其實並不如預想中高。
因此,盲目“以強補弱”很可能會導致最後高考的時候弱科沒有跟上,強科因為複習減少變得生疏,反而失去了優勢。
02.
是補弱科還是增強科?
通常來説,弱科補起來,成績提高比較明顯。
從高考試卷來看,一定有考基礎知識的題,有比較容易做的題,有很難做的題。只要把基礎學好,就可以拿到一定的分數。
補習課程應按照高考中成績最大值為標準。比如,兩科課程,一科佔分80分,另一科佔分120分,可以優先補120分的課程。這樣,同樣的學習時間可以幫助你得到更多的分數。
同樣,可以把一科課程細分。比如,數學中統計部分比較難學,佔分又少,就先放棄,去補佔分多,又比較容易學的部分。
03.
補弱、增強怎麼做?
1.補弱科:夯實基礎切忌在一開始就給自己的弱科定下一個很高的目標,一定要拿多少多少分,一定要攻下難題等等,這些目標對於真正存在弱科,需要進行着重複習的同學都是不切實際的。
一般而言,考生出現某一個科目分數比較低的現象,往往是因為在知識和技能上有一定的漏洞。所以,一定要把重點首先放到夯實基礎,不要先急於做題,要先把基礎知識過一遍,對照高考説明上面的要求一步步落實,一方面要構建起知識網絡,另一方面要將知識點的每一個分支進行細化,要將知識逐字逐句地進行掌握把知識點記牢、理解透、用熟練。
補弱科的時候要跟着考綱走。就如同想要蓋一座大廈,地基打好是最重要的,打好了地基,上面的建築要蓋多高、蓋成什麼樣式的、蓋的速度快一點還是慢一點,就都不是重要的問題了;但是如果地基打得不好,無論地上部分蓋得多麼的好,這棟樓也只能是一棟危樓,只有被炸掉的命運。複習就和蓋樓一樣,基礎打好夯實就是成功的開端,而劣質的地基只能帶來無窮的遺憾。
基礎落實之後,就可以開始做一些典型題目進行練習。這時候,有些同學就急於上模擬卷子,每做一張就算一次分數,然後越來越懷疑自己的能力,“我怎麼還沒有進步。”
在這裏,要明確一點,短時間內提高分數,讓弱科不弱,主要需要掌握基礎題,能做對中檔題,部分完成難題。如果能達到這種水平,在分數上就會有比較大的提升,而提升的重點就是對基礎題的掌握。所以,大可不必急於完成模擬試卷等等,而是先把考試大綱中的、老師佈置的、參考書中的基礎題進行練習,抓牢簡單題的分數。
最後,就是要勤思考勤總結。在系統複習了基礎知識,配套做了一定的練習題之後,要進行一定的總結,分析一下自己是否已經掌握了這方面的知識。對於做錯了的題目,要及時地尋找錯誤的原因,看看究竟是思路的問題還是基礎不牢固的問題,及時採取補救措施;錯了的題目一定要認真改正把所涉及的知識和解題的方法思路進行深化記憶,加強印象,過一段時間再回來做一遍這道題,檢驗自己的掌握情況。
總的來説,補弱科的技巧在於:讀考題、理順基礎知識、在減少錯誤上面下工夫。
2.增強科:穩中求勝
高考命題比例對應易、中、難分別為3:5:2,所以對於強科也不要只鑽研難題,應該把複習重點也按照同比例分配。
緊記法則“基礎題,全做對;一般題,一分不浪費;盡力衝擊較難題,即使做錯不後悔”。
求穩首先要保證每天的訓練強度。保持每天做題的“手感”,但一味地尋求量則會引發精神上的萎靡,會發生負面感情,應該有針對性地選擇練習的題目。選擇的複習內容應該儘量地籠蓋知識點,每做一題都要思考對有關例題的剖析是不是歸納了思緒、規律、技能和注重點,從而起到引誘剖析的作用。
對於強科更應該少犯“低級錯誤”,提高審題能力。做題實際上是解決某一情形下的題目,就是將標題所提供的信息點,通過大腦的反饋、回想、對照教材有關題目知識的落腳點,二者之間的交錯與此情形的設問點之間的結合,就是解題進程。因而審題是十分必要的,並且通過剖析可以進步自己的概括總結能力。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看懂題目,看明白題目並讀懂題意才能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對於所給材料的關鍵詞,重點語句的理解,是人對信息的體會、提取進程,一般情況下人們稱之為審題能力。
所以,穩強科的技巧在於:謹慎審題、保持手感、衝刺難題。
尤其是到了高考衝刺階段,更應該注重複習的策略,而不是盲目沉浸在“題海戰術”中。
補弱之前要多瞭解相應弱科的提分策略和方法,而不是盲目地想通過多做題來提高成績;並且需要審時度勢地協調好強弱科的學習比例和時間,不至於到最後沒撿到芝麻又丟了西瓜。
高三沒有後悔藥,不會給一個人太多的時間和機會。我們不是拓荒者,千萬不要想一出是一出地莽幹,有很多學習方法和經驗可以借鑑,只要能在制定備考策略時,多瞭解、多思考,就會在高三的旅程中少走很多彎路。
04.
如何處理補哪科,哪科成績就好的問題?
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少學生髮現,最近學習哪科,哪科的成績就好。一方面説明你有實力能夠學好這門課。
另一方面也説明你的基礎不是很紮實,這樣的話更需要計劃好時間。儘量每兩天照顧到一門課。同時,在每一段時間內,花時間把一門或者兩門做到考前不復習。
05.
要根據學校的課程表來定計劃
制定計劃的時候,要根據白天上課的內容定。一種方法是白天學什麼,晚上就複習什麼。
如果白天有大課,晚上可以考慮少複習一些。
同樣,如果晚上某一門功課的作業很多,也可以少看這門功課。
06.
解決老師佈置的作業和自己計劃之間的矛盾
要跟着學校、老師的安排走,這個原則是正確的。原因是老師比任何人都清楚高考。現在學校也花時間研究每天留多少作業合適。但是,每一科任課的老師並不清楚別的老師留了多少作業,有時就會出現今天作業多,明天作業少的情況。
同時,由於一個班的學生水平不同,同一份作業,對於好學生來説,完成可能很輕鬆。對於成績差的學生來説,或許難以完成。對同一個學生來説,有些科目的作業很容易完成,有些科目的作業要花費許多時間。
如果每天晚上必須把所有的作業都完成,結果可能是按照老師的安排走了,但是,沒有時間做自己計劃的事情了。
如果每天都忙於完成學校的作業,那麼很多學生已經沒有任何自由支配的時間,也很難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做更有效的學習了。
做作業前,花點時間想一想今天白天覆習的知識點,作業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學習知識點。
所以,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學會適當放棄一些作業。如果在一道題上卡的時間太長,要學會放棄。或許這道題有點難,或許是當時的狀態不好。所以,如果當下題做不出來,可以先略過,之後再挑時間去思考。有時,一道題就卡在一個地方。想明白了,難題就不是難題了。沒有完成的作業,等老師講完了,要把沒有掌握的知識點寫出來。千萬不要因為一道難題,把今天的計劃全盤打亂。
07.改變學習習慣
因為疫情耽誤了部分課程,很多學校開學後,會進行封閉式管理。這個時候,不管是在家學習,還是走讀,或者住校,都要儘快調整自己的狀態,注意自己的學習習慣。結束一天的學習後,你首先做什麼?是玩一會兒放鬆一下?玩會兒手機?睡會兒覺?還是直接做作業?是先把今天老師講的東西搞明白,還是等作業做不出來時再去翻書?作業先做哪科?是先做強項的作業?還是先做弱項的作業?上面説過,有些學生對成績比較好的科目會比較有信心,也比較願意學。所以,常常是喜歡先做自己有興趣的,而且有時還會多花一些時間。等有興趣的科目做完了,人也累了。再做成績不好的科目,就更費勁了。結果強的越來越強,弱的越來越弱。可以考慮改變一下習慣,不妨先做弱項,再做強項。還有一點非常重要,提高學習效率,學的時候認真學,學的時候不要分心。效率提高了,再考慮如何增加每日有效學習時間,克服心理疲勞。適當的放鬆非常必要,但不能太過於放鬆。看起來,好像每天只玩了一小時手機,時間並不多。但是一般情況下,在開始玩之前,就已經開始想玩的事情了。玩完了,還會想。這些時間加在一起,就不止一個小時了,就可能是兩個小時了。每天一個小時,這樣算下來,一個月會浪費掉至少30個小時。
08.
困了,累了怎麼辦
由於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不同,每天能夠用來專注學習的時間也不同。這裏的時間指有效時間。相對而言,每個人每天的有效時間是比較固定的。從每天學習10個小時延長到11個小時很容易,但這並不意味着有效時間一定延長了。如果每天的學習時間大大超過你的有效時間,學習成績可能不但不提高,可能還會退步。長時間的學習之後,會累是很正常的,畢竟專注學習是一件非常耗費體力的事情。但是,如果不充分利用有效時間,就很難達到最好狀態。要通過實驗找出有效的時間的長短,再根據有效時間制定計劃。儘量不要靠熬夜來延長學習時間。努力做到保證睡眠時間,一定要保證上課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