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中國市場上有哪些品種的肉食用雞各有什麼特點?

  養殖模式

  我接觸到的肉雞養殖是由某公司和養户以合作社的形式展開的(會籤合同)。養殖模式中公司負責提供雞苗,飼料(他們自行生產),藥品(不生產,只是從畜牧藥品公司訂貨,印象中就那麼幾家),防疫,技術(會有片區技術員,但還沒養户懂得多,實踐出真知啊),銷售及部分風險的承擔(理論上承諾不會讓養户虧本,養户也會自行購買一些財產保險,火災險等);養户負責雞舍場地選址承包,雞舍建造(一個雞舍造價在 8~9 萬,面積在 60*20m 左右,養殖數目 8500 只左右,對農民來説是一筆不小的投資),購買所有飼養,消毒設備等(公司會提供購買途徑,也可自行購買),飼養(最關鍵的一環),管理,出欄雞的抓捕、運輸,以及清棚之後的清掃消毒等工作。這種合作方式看似公平,實際上養户遠遠處於弱勢(與當地政府的偏袒有很大關係,就為了那麼點税收嗎?)。那麼最核心的問題來了,如何實現雙贏?決定因素還是飼養(哎~出力不討好的活又落到了弱勢的一方)。而飼養好壞的影響因素很多,包括雞苗的品種、品質,防疫的質量,農户的經驗技巧,當然還有無處不在的運氣。

  養殖品種:

  我接觸到的肉雞品種主要有麻雞,黃雞,白雞,草雞,蘆花,烏雞等(可能不是學名,其他再多的不太瞭解,但應當涵蓋了適合華中華南地區生長的大多數品種)。分類的話一般以出欄天數劃分,而出欄天數又與公母有關。

  快速雞主要指白雞,也就是市面上常見的白雞,出欄天數大約在 38~42 天之間,該雞以懶著稱,吃飯喝水基本都是趴着,喂的好的在三斤以上,但可氣的是一般喂不好,因為最容易生病,體質最弱,所以雖然出欄最快,但還是很少有人願意接這種雞苗(接了也一般是套養),風險太大,適合小規模飼養。

  中速雞一般指麻雞,黃雞,蘆花、草雞中的公雞,相對地母雞就是慢速雞了。中速雞出欄天數一般在 70-80 天,大約佔據了銷售量的 70%,屬於主力雞。其中麻雞,草雞出欄時重量相對較輕,好的話在三斤到三斤半左右,這兩種雞生性活潑好動,會給養殖者帶來很多麻煩,但抵抗力較強;而黃雞,蘆花要賺錢的話最好到四斤以上,並且相對老實,如果不考慮需要吃更多的料,耗費更多體力的話,一般是養户的首選(老爸的最愛)。而作為慢速雞的母雞,出欄天數在 90-100 天(再賣不掉,就要下蛋了啊),出欄時重量較輕,三斤都算好的,所以對於比較心急的農户,千萬別喂這種雞,長得太慢,但是好處就是吃料較少,比較省力,適合年齡大點的養户。

  養殖技術:

  吃料飲水:我家採用的方式為舍內地面散養的形式。地面會鋪上幾釐米後的稻糠,俗稱墊料。來雞苗前,會事先用塑料布,毛氈等圍住一個 10*15m 的封閉空間,燒炕至 31 度左右,此時喂料一般用料食盤,飲水用水壺(見下圖,現在在學校,沒法細拍,這是前年五一回家時拍的),沒有一樣與自動化沾邊,全靠人力,一天喂三遍,比較辛苦。隨着雞苗長大,食量會增加,大約在 20 天左右斷喙之後,會逐步將料食盤換為料桶,將水壺換為飲水器(自動化設備終於來了),到 30 天左右會全部換完,此時養户最輕鬆的時候來了,吃料少,温度要求低(不用頻繁加碳),最重要的是再也不用舀水了,但還是得不斷擴大雞羣的活動空間(擴棚),直至佔據整個雞舍。可是輕鬆的日子總是短暫的,到 50 天以後,雞的食量會有一個明顯增加,俗稱吃大食,某些雞頂峯時會到一噸 / 天,並持續十天以上,這時需要的體力勞動大大增加,把這一噸料舀到數百個料桶中不是件容易的事。吃料飲水中的關鍵技術主要是料比(吃掉飼料的總重 / 成雞出欄時的總重)的控制,不能吃完就添,也不能喂不到量,需要養户根據雞齡,狀態隨時調整。而如果雞羣突然食量下降(掉料),一般預示着要生病了。説到飼養,很多人會想到激素問題,這個真不知道全中國到底什麼情況,我是從沒聽説周圍有人用過,我想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媒體誇大了局部現象,另一方面因為合作社形式,相互負責,已經形成了規模和制度,飼料中已經含有玉米,大麥及各種營養成分,另外企業也需要對社會負責,與單户飼養的自負盈虧模式還是很不同的。

  温控:温度控制是飼養前期的關鍵技術之一,要同時保證通風和温度保持,是檢驗養户管理技術的主要標準。如果小雞不生病,大時的抵抗力就會大大增加。幼雞對温度的要求較高,無論冬夏,都得燒炕。漸漸長大對温度的要求低了之後,温控就不需要那麼精準了,但是冬天一般還是 24 小時燒炕(公司會有所補貼),夏天會放上七八個工業風扇散熱。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夏天進雞苗,秋冬天賣雞,運氣好的話一年會趕上那麼一茬,省時省力省錢。

  防疫:公司的口號是隻要防疫做得好,大家掙錢都不少。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養户的防疫意識,大規模飼養極易出現大規模生病,甚至死亡現象。防疫是避免已知可控疾病最好的方式。中慢速雞一茬下來要防疫 5~6 次(包括打針,飲水、斷喙)。防疫用藥大都來自進口,很貴(這也是技術落後的一方面吧),實際的操作都是由養户來完成。打針一般在天黑之後進行,此時雞羣近似失明,比較老實,但由於數目較多,必須僱人完成。飲水之前要控水 3-4 小時,這樣才能夠讓雞羣在短時間內飲完防疫藥水,提升防疫質量。

  疾病:雖然受過防疫,但由於雞羣數目太多,難免有漏洞,仍然極易發生傳染病,如呼吸道(與通風不善有關,會產生大量氨氣,多發病於冬春季節),痢疾(提示墊料含有大腸桿菌等病菌,需要更換墊料),球蟲(發病期相對固定,來的快,去的慢,不易發現,極難治療,中小規模死亡的主要原因),叨毛(多發生於白雞,烏雞,主要原因是斷喙不成功)等。所有疾病發病一般從弱雞開始,所以需要養户警惕傷雞數量及狀態,及時檢查內臟,發現病因,嚴重時,可送到公司技術員處檢驗。藥物治療一般分為飲水和拌料,拌料比較麻煩,多是些中草藥。禽流感時一般都會停止飼養,這是比蛋雞最大的好處之一。如果一茬雞的藥費控制在 1 元 / 只的話,基本上可以判定整羣雞基本健康,也就能賺到錢了。需要説明的是,也許由於雞羣過密的緣故,印象中一茬雞有 2/3 的時間都在吃藥,但是會同時吃一些減輕藥物副作用的營養藥,如果雞羣整體健康,吃藥便不是問題,整羣雞的品質就會有保障。

  養殖設備:看老爸老媽辛苦的程度,不得不感嘆養殖設備上的技術太落後了。飼料全靠人力,飲水倒可以用電機抽取地下水通過飲水器實現自動化,喝多少出多少,但還是經常會出現漏水,水管鬆動等情況,也很麻煩,但這就不能怪設備了,只能怪雞太淘氣。雞舍中唯一完整的自動化設備是一套消毒噴霧裝置,就是每隔一分鐘噴一分鐘,一個單片機就能實現的東西,但畢竟是一種進步,是由廣東某畜牧自動化裝置公司生產的(剛買來時,興奮了好久)。最近聽説要推廣自動喂料設備了,期待啊。按目前的自動化程度需要的人力來看,一個棚一個人的話很累,兩個人還算比較輕鬆。國外的養殖技術不太瞭解,但從防疫藥品都是進口方面來看,差距肯定不是一星半點。希望更多的微小公司能關注畜牧業設備的開發生產,畢竟有差距就有市場嘛。

  彩蛋:讀到這裏有人會問死雞,垂死的弱雞都是怎麼處理的?我瞭解到的情況是:死雞掩埋,弱雞有人來收,曾經問過他們,收去幹嘛了,得到的答案是……燒……雞……(愛吃燒雞的親們我對不起你們啊,可這畢竟是小部分,下面會有如何辨別的建議,先別恨我哈)。所有的弱雞都是在銷售之前產生的(只要活着,都算是成雞,都可以上銷售平台),所以大都體型較小,數量不多,如果是整雞的話,很容易判斷;剁過的呢可以從骨架、雞爪的大小來判斷。總之不管是炸的,烤的,燉的,小雞一般都有問題。

  嗯……最後我也有個疑問:快餐店,食堂裏的小雞腿都是哪來的呀?

  啊……我家養的一茬一茬的壯雞都被賣到哪裏去了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70 字。

轉載請註明: 知乎日報:中國市場上有哪些品種的肉食用雞各有什麼特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