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習是家長極其關注的事情,所以孩子成績也是直接影響着家長的心情,當家長想讓孩子學習成績進步,想要更好地激發孩子學習動力的時候,可能更多地是講究的是物質上的激勵。
其實家長可以試一下鳥籠效應,這個並不輸物質激勵,而且可能會讓孩子更加的喜歡學習。所以家長可以試一下鳥籠效應,相應並把它付諸於教育孩子的實踐中來。
小袁的孩子其實並不是那麼的願意學習,小袁雖然心裏很着急,但是她與別的家長的表現確實有所不同。他不會強迫着孩子,要求孩子必須學習,也不會對孩子説,如果説你完成了我會獎勵你什麼東西。
他的做法其實會讓很多家長感到驚訝,這其實也是我們所謂的鳥籠效應,就是當孩子不喜歡做作業的時候,小袁並不會強求,但是她會把孩子帶去圖書館。當孩子去了圖書館以後,身邊人都在看書學習。
而他自己呢,就會慢慢的也會打開書,也會學習一下子。漸漸的孩子也會自覺地學習,這也讓小袁很是高興。
什麼是鳥籠效應呢?
鳥籠效應如果通俗一點來講,就是如果説你買了一件物品之後,你之後會買與這件物品相關的東西。
這好比是如果説你買了一個鳥籠以後,那麼你就會去買一隻鳥放在裏面,可能你並不是很想買鳥,但是你最後還確實是買了這隻鳥。
這也可以用在學習上,其實你之前並不是很想學習,但是如果有人給你暗示了以後,你就會繼續去學習。
為什麼鳥籠效應,在孩子學習中也會產生作用呢?
1.人們的從眾心理
很多人都是有着從眾心理的,就是別人買什麼自己也會想要買什麼,其實這件東西自己似乎並不是那麼需要。這其實相當於一個圈子,如果説大家都想買的話,然後大家就互相推動,最終都會買下這個東西。
就好比是幾家人一起去買肥皂,其實有一家人並不需要肥皂,但是其餘的幾家人都買了那個最大的也會買一些肥皂。
2.人們的慣性思維
在人們的思想裏面,有很多東西都是要一起買的,這好比是鳥籠與鳥,他們是天生一對,你買了鳥籠以後,就得買一隻鳥來陪着鳥籠。
這就是人們的慣性思維,在在這種思維裏面,其實人們就會被束縛。就好比是你其實並不想學習,但是如果説你進入了圖書館,你身邊人都在學習,那麼你也會學習。
3.孩子的好奇心作怪
當家長換了一種方式要求孩子學習的時候,那麼孩子就會對這種方式產生一種好奇的心理。因為小孩子嘛,總是對新鮮事物有興趣,所以説當家長剛開始換這種方式的時候,孩子的學習動力一定會有所提高。
當孩子的學習動力提高的時候,他就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學習上,那麼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他可能就會發現學習的樂趣,漸漸就會愛上學習,然後他的學習的效率動力也會越來越高。
家長怎麼利用好鳥籠效應?
1.尋找孩子感興趣的點
孩子總歸是孩子對了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他就會格外的用心,所以家長如果想要提高孩子的學習動力的話,也可以從孩子的興趣下手。
正好比如孩子喜歡看電影的話,家長可以播放一些英文電影給孩子看,那麼在看英文電影的時候,孩子也會學一學英文。孩子在興趣中學習,他的學習效率可能就會更好,他的學習動力會提高。
2.巧妙利用心理暗示
當家長知道了孩子的興趣以後,就要從興趣下手,巧妙利用心理暗示,讓孩子繼續堅持自己的興趣,然後實現自己的目標。就像是有的孩子不喜歡上自己的興趣班,可能孩子並不是真正的不喜歡,只是沒有發現興趣班的樂趣,這是需要時間來尋找的。
所以在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給予孩子一定的暗示,鼓勵孩子繼續的學下去,同時也要暗中幫助孩子,讓孩子能夠繼續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