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0年,有一位開國將軍因身體不適住進醫院,消息傳來,他的不少戰友和部下都前來探望,這些人的身份非常尊貴,都是功勳赫赫的開國將帥,有徐向前元帥、開國上將洪學智、秦基偉、陳錫聯、陳再道,還有李先念。
在一旁的護士非常細心,發覺這些首長們對於病人的稱呼都不一樣。徐帥稱他“老戰友”、幾位將軍都稱“老領導”、李先念稱他為“老班長”,從大家的稱謂中也感覺到了他們特殊的戰友情,這位住院的老首長就是開國中將詹才芳。
投身革命
1907年,詹才芳生於湖北黃安黑石嘴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還有兩個姐姐,本應倍受寵愛的他卻因過於貧寒的家境,連填飽肚皮都成了奢望。更令人心痛的是,在他七歲那年,患有重病的母親因為無錢買藥最終病逝。
過早失去母親的孩子惹人憐憫,但五年後又一次災難,降臨到他那已經很脆弱的家。因為家裏缺糧,父親和姐姐就去採野菜回家和不多的糧食一起煮着吃。沒想到有一種野菜還有毒性,父親和姐姐吃得多,在毒性發作後去世。那天詹才芳身體感覺不舒適,沒吃多少躲過了一劫,但永遠失去了兩位親人。
好在大姐已經出嫁,就把他接來一起住。對於詹才芳的到來,善良的姐夫並沒有什麼不滿,反而教他讀書識字,還經常講一些革命道理給他聽,原來姐夫餘楚臣的舅舅就是革命先驅董必武,這些也都是他從舅舅那裏聽來的。
4年後,在姐夫鼓勵下,詹才芳決定去武漢闖一闖,當董必武知道他到來後,就介紹他來自己創辦的武漢中心當校工。能夠有一份工作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在董必武的影響下,詹才芳接受了馬列思想的洗禮,後來還加入了共青團,開始了一生的革命生涯。
資歷深、心地善良的紅軍將領
1925年,詹才芳聽從董必武的安排,回到家鄉以創辦平民學校為掩護,向大家傳播革命思想,籌建農民協會,領導貧苦農民與土豪劣紳作鬥爭,還為此創建了農民自衞軍。前面提到的李先念也是這時候在他的引導上走上革命之路的,也可以説詹才芳是他的領路人。
轉眼到了1927年,詹才芳參加了著名的黃麻起義。起義後潘忠汝組建了工農革命軍鄂東軍,全軍共300餘人,總指揮是潘忠汝,詹才芳擔任第一路軍特務營營長。
12月5日,敵人重整隊伍反撲黃安縣城,因敵眾我寡,西門很快被敵人攻破,潘忠汝立刻安排大家從東門突圍。為了掩護大家安全撤離,潘忠汝六次重回城裏帶領大家突圍,在他第七次衝進城門時,身中數彈而犧牲,直到此時守護在他左右的詹才芳才帶着僅剩的三名戰士衝出城外。
最後這三百多人只剩下72人,進入木蘭山繼續進行遊擊戰,這就是著名的“木蘭山七十二勇士”,開國上將陳再道也是其中之一,當時他還是詹才芳的部下。
到了1930年紅四軍成立後,詹才芳擔任第10師30團政委,團長就是與他一起在木蘭山堅持戰鬥的王樹聲。有一次蘇區進行su反,紅30團的警衞班長陳錫聯也被抓走了,詹才芳一聽就急了,趕快去找對方要人。
他説:“這孩子是我看着長大的,小時候窮得吃不飽飯,都沒褲子穿,12歲參加紅軍,一直跟在我身邊負責警衞工作,你們肯定是搞錯了。”見對方不聽,他又去找的徐帥,才把陳錫聯救出來,對於這份恩情,陳錫聯在心裏記了一輩子。
紅軍時期,詹才芳救下的人可不止陳錫聯一人,還有很多,光是活到建國後成為開國將軍的就有甘思和、鄧嶽、張志勇、譚知耕等。
記得過草地時,有一次他看見幾個人抬着個大個子,準備丟一旁。他感覺詢問怎麼回事,原來那個大個子患上瘧疾,病得很重。大家也沒法幫助他,心善的詹才芳不忍心,他説:“看這個頭,要是病好了肯定是個好機槍手,給他個馬尾巴吧”。
能拽着馬尾巴行軍可是一種特殊待遇,患重病的這個士兵硬是靠着堅強的意志力,拉着馬尾巴走出草地,後來病癒後成為我軍的一員猛將,他就是開國少將尤太忠。
一生從不吃肉
詹才芳雖然不信佛,但是幼時家貧吃不上肉,以後也保持食素的習慣。再加上他為人善,所以有了個“齋公”的稱號。
詹才芳征戰一生,他在紅軍、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都是軍職幹部,這種資歷在開國將軍中是很罕見的,不過55年授銜時,他當年的戰友、搭檔、部下很多人授銜都比他高,因為他僅授中將。
不過在授銜儀式結束後,詹才芳的三位部下,為了表示對老領導的尊重,雖然他們都是開國上將,卻一起走到詹才芳面前向他敬禮,這三位將軍分別是許世友、陳錫聯和洪學智。
對於老將軍為何授中將,他曾對夫人楊靜説過:“我幹革命不是為了這個軍銜,戰爭年代死了那麼多戰友,那他們該授什麼銜呢?”如此樸實的話語,應該就是一種回答吧。
到了晚年,終於閒下來的老將軍也會找曾經的戰友聊聊天。有一次他在警衞員的陪同下去陳錫聯家串門,正巧將軍不在,陳夫人王璇梅一邊接待詹老,一邊讓人去通知陳將軍:“趕快去告訴首長,就説首長的首長來看他了”。
因這話聽得很有趣,很快就傳開了,詹將軍也就成了“首長的首長”,不過這有趣的話語也襯托出將軍們幾十年深厚的戰友情感。
1992年12月2日,將軍走完一生,享年8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