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模式到底該不該搞?

現在還有搞課堂教學模式的學校嗎?所有的學科都服從一種教學模式,到底是利大還是弊大呢?

我們是一所初中學校,這麼多年來,學校先後推行過兩種教學模式,一種是“當堂達標”,另一種是“小組合作”。

“當堂達標”的主要環節一是要求“精講”,15分鐘內完成講授;然後進行“強化訓練”,大約20分鐘;最後要進行“當堂測試”,5分鐘左右。感覺有些學科用得不錯,特別是一些小學科,挺出成績。但也有些學科15分鐘根本講不完課,也就沒有什麼效果。

“小組合作”感覺一直沒用到好處,主要是老師們為了迎合學校的要求,為合作而合作,不但耽誤了時間,而且打亂了原本的教學設計。聽説有的學校搞得挺好,可能我們是鄉下學校,指導者和老師們水平都不高的緣故。

個人感覺課堂教學還是應該提倡個性化的,有些環節可以相互借鑑,但如果整節課都按照一個模式機械地進行,把課堂搞成千人一面,難免有形式主義之嫌。總不能因為呂布的方天畫戟好用,就讓關羽、張飛、趙雲人手一杆吧?那樣的話,關羽還能温酒斬華雄嗎?張飛還能喝斷當陽橋嗎?趙雲還能在曹操軍中殺個七進七出嗎?

課堂教學模式到底該不該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60 字。

轉載請註明: 課堂教學模式到底該不該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