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忽必烈二徵日本, 為何遭遇大敗 美國考古新發現, 或揭開了真相!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經典

在元朝一統中國的前後,忽必烈曾兩次派兵攻打日本,分別於1274年和1281年!然而,讓人不敢相信的是,兩次遠征軍,都幾乎栽倒在同一個地方,都遭遇了海上台風而近乎全軍覆沒!
當然,在日本的記載中,所謂的海上台風,就是保佑日本的“神風”!所以,二戰之中,日本還有“神風特攻隊”之類的!
那麼,這裏有一個問題,即:忽必烈為何二次遭遇大敗?大家通常認為,這是因為神風的原因!其實並非神風,船隻質量才是真相,所以別再被騙了!關於這一點,美國考古隊有了一些新發現,或許揭開了真相!

關於這二次戰爭,有兩個細節被人所忽略了!
第一,忽必烈二徵日本,主角其實有三個,即:元朝、日本、高麗!史書上介紹,元日戰爭是元朝忽必烈與屬國高麗,兩次派軍攻打日本而引發的戰爭!也就是説,高麗也是主角之一,並非簡答的是元日戰爭!
第二,忽必烈跨海遠征日本,第一次用的是高麗人造的船,第二次是高麗和南宋之人造的船!有一種説法,高麗和南宋故地的沿海居民,非常憤恨蒙古人的壓榨,所以故意造“豆腐渣船”!本文重點講述的就是這一問題!

1274年,忽必烈第一次決定征討日本之後,對高麗下了兩道命令,(1)將高麗改名為徵東行省,命令高麗國王調動一切力量,為蒙古大軍征討日本服務,(2)高麗必須在6個月內製造戰船900艘,同時提供6000名水手和5000名水兵!
如果説第一條命令,高麗還能辦的話,第二條就沒辦法做了,幾乎不可能完成900艘海船!大家都知道,古代造船首先需要將木材陰乾幾年、甚至幾十年,因為暴曬的木材,看似幹了,但其實還有很多水分,到了海上,經不起風浪!另外,造船算是一個細活,需要慢工!

然而,忽必烈的命令,不好辦也得辦!所以,只能馬馬虎虎的完成任務,至少表面上如此就行了!
於是,第一次徵日戰爭中,蒙古大軍和高麗軍隊在船上修整,結果遭遇一場颱風,高麗人造的船隻,根本經不起風浪,導致幾萬精鋭大軍葬身魚腹!
第二次徵日本戰爭中,一共出動了2600艘軍艦,高麗人貢獻了900艘船,南宋故地提供了1700艘!問題一樣,由於忽必烈要求快速造船,趕工出粗活,所以船隻看似很精緻很牢固,但卻不堪風浪!所以,第二次徵日,也由於夜間一場颱風,而近乎全軍覆沒!

上世紀80年代,一羣美國考古學家,分析了蒙古戰艦的殘骸之後,得出了這麼一個結論,即:(1)材料上偷工減料,發現了很多二手材料,從其他舊船上拆下來的,(2)做工粗糙,拼接之處,顯得非常粗糙隨意,甚至有的地方是用膠水黏合的!由於年代久遠,沒辦法知道用料是不是足夠陰乾,但從大量舊船木料上看,木料肯定不夠,所以使用了新鮮木料可能性很大!
可以説,別説惡劣的颱風天氣了,即便是無風無浪的航行,這種船隻都可能散架!所以,忽必烈徵日失敗,關鍵可能就是這種“豆腐渣船”!總之,美國的這一考古發現,或許揭開了忽必烈徵日失敗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