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亮劍》劇中,出現的唯一一個合格的軍醫,其實就是那個日本醫生武田。在此之前,沒有出現其它抗戰劇中常見的女醫生、女護士,這也是《亮劍》比其它抗日劇要嚴謹的地方。
在中國近現代軍事制度中,師為基本作戰單位,軍是指揮單位,所以一般要師級的單位才配置野戰醫院,具備做手術的能力。師級單位以下的單位,比如團級、營級、連級這樣的單位,都是不配備醫院的,除非是在遠離後方作戰的時候,會配屬一點救護人員,但一般也不具備進行戰場手術搶救的能力,只能進行比較簡單的包紮止血,減緩傷痛。所以,很多部隊都很不願意進行遠離後方的無後方作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傷病員無法安置,只能安置在沿途的羣眾家中,部隊一旦遠走,這些傷病員就等於損失了。
就《亮劍》來説,獨立團是一二九師三八六旅的下屬單位,所以獨立團本身沒有配備醫院,但不排除有一定的戰場救護能力,也就是衞生員之類的非戰鬥人員。而師裏的野戰醫院也在劇中出現過,也就是日軍突襲八路軍後方時,發現了八路軍的野戰醫院,並馬上發動攻擊,造成了比較重大的人員傷亡。因為整個抗戰時期,八路軍的集團軍總部和一二九師師部是在一起的,所以當時出現的這個醫院,實際上就是一二九師的野戰醫院。從中可以看到,裏面有不少傷病員正在進行手術,有的正在進行術後恢復,卻遭到日軍突襲。從日內瓦條約的角度説,突襲對方醫院屬於違反日內瓦公約的行為。
其實,具備現代醫學知識的醫護人員在抗戰初期的中國總共也沒有多少人,缺醫少藥是當時全國都面臨的實際狀況。就以國軍來説,當時名義上整個國軍,包括中央軍和地方部隊在內,總共大約有2.8萬醫護人員。但這只是公開的數字,因為這其中,真正具備現在我們所認為的醫生的資格和知識、能力的人,大約只有一兩千人,其他人都是隻會爆炸止血,進行簡單的戰場救護的護士,甚至連達到現在的護士的醫學知識水平的人都很少。所以,不僅《亮劍》中獨立團沒有出現醫護人員,而且在《我的團長我的團》裏,也沒有合格的醫護人員,在進行戰場救護的,實際上是個獸醫,根本沒有給人做過手術。
以抗戰開始時整個國軍,包括地方部隊和中央軍部隊在內,大約三百五十萬人來算,就以當時具備合格的現代醫學知識的軍醫的數量的上限,也就是兩千人來算,那麼這就意味着,大約相當於國軍平均每2800人到3000人才能配備一個合格的醫生,而這基本上就是當時國軍一個齊裝滿員的正規團的額定人數了。日軍中,當時這個比例大約是平均每三四百人就有一名合格的醫生,請注意,這是醫生,不包括護士。而在歐美等工業化國家當時的軍隊裏,基本平均每一兩百人就有一個合格的醫生,比如美軍大約是平均150人就配備一個合格的醫生。
相比之下,中國當時具備現代醫學知識的醫護人員嚴重缺乏,軍隊同樣也非常奇缺,只能做到相當於一個團才配備一名合格的醫生。就這,還只是理論上的,實際上根本做不到。因為當時的國軍也是一樣,軍醫是主要集中在野戰醫院裏的,師級以下單位都沒有醫院,只能進行簡單的傷口處理。而且,地方部隊連師級單位都不一定有合格的軍醫,一旦負傷,只能在地方醫院尋求救治,而當時這種醫院多數是西方教會之類機構開辦的醫院。
因此,在淞滬會戰時,比較高級的軍官,大致就是將級軍官一旦戰場負傷,才有機會進入當時上海租界裏的教會醫院進行救治,其他人只能由軍隊的野戰醫院進行救治,但實際上是做不到的。尤其是在當時中國自身不具備生產現代藥品的能力,比如奎寧、青黴素等藥品,都必須從國外進口,在國內屬於緊缺物資,很少能找到,也根本不會用來救治普通士兵和基層軍官。因此,在當時的國軍中,其實也一樣,相當多的戰鬥減員都是輕傷無法救治,導致傷口化膿,逐漸惡化,最後死掉的。尤其是在國軍撤退的時候,傷員基本上就不管了,都扔在戰場上,讓他們自生自滅去了。
在紅軍時期,由於國軍的封鎖,各個根據地最缺乏的物資,除了鹽,就是藥品。所以,陳賡在鄂豫皖根據地受傷之後,只能被迫通過地下交通線,送到上海進行救治,就是在上海救治期間才被捕。而粟裕在中央蘇區時期多次負傷,轉到後方醫院後,因為沒有藥品,所以只能每天用鹽水清洗傷口,防止化膿,在醫院等着傷口逐漸恢復。而到抗戰時期,有些高級幹部負傷之後,根據地無力救治的情況下,如果條件允許,就可以送到蘇聯去治病,有些是送到當時還駐有蘇軍的大連進行救治,比如張愛萍在解放戰爭初期指揮倒車時受傷了,就被送到大連治療,等到傷愈歸隊時,已經是淮海戰役尾聲了,沒趕上前面的戰爭。
國軍比紅軍還要糟糕的地方在於,眾所周知,國軍的紀律非常差,軍官經常倒賣物資,尤其是緊缺物資。比如在抗戰時期,尤其是到美國開始支援中國抗戰之後,也給中國支援了大量的藥品,但前線的軍官不用這些藥品來救治那些在痛苦中呻吟的傷病將士,反而偷偷把一些緊缺的藥品以高價轉賣給了日軍。因為到戰爭後期,日軍的物資也相當緊張,自己也供應不上,所以在河南等地,國軍高級軍官通過向日軍轉賣物資,也有些人發了大財。這種情況不僅當時的社會輿論議論紛紛,美國在華工作人員也在呈送給美國國內的報告中多有批評,但國軍中的這種現象依然禁而不止。因為在許多國軍將領眼中,自己部下的命不值錢,只有裝在他們自己兜裏的錢才踏實。
因此才出現了白求恩這樣的國際主義戰士最後實際上相當於累死在前線醫院的情況。而在《亮劍》中,因為解放軍方面也物資緊缺,醫護人員緊張,尤其是高水平的醫護人員更是缺乏。所以,當李雲龍在淮海戰役中負傷之後,被段鵬等人緊急送往後方的野戰醫院,給他做手術的是個日本醫生。按照劇中的情況來看,這個醫院應該是當時華野的後方醫院,也就是野戰軍級別的後方醫院。這還是在解放戰爭已經接近尾聲時的情況,如果是在抗戰時期,以李雲龍在劇中所受的傷的嚴重程度,輕則截肢,重則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