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崢
小時候的曾令容,常常光着腳丫子去學校,在漏雨的教室裏上課,童年的苦讓她看到了鄉村教育的難。大學畢業,她靠着到東莞打工的收入補交夠了學費。“我想回到農村,那裏的孩子太需要教育了。”作為一名非師範生,靠着每晚學習4個小時的拼勁,曾令容在房地產公司一邊做設計,一邊自考教師資格證,2016年,她終於通過公招,考上宜賓江安縣夕佳山鎮綿溪小學教師。
曾令容(中)
“我雖然做老師的時間短,一直都在努力學習和彌補不足,買很多書學習,跟前輩教師請教。我並不聰明,一直都是靠勤奮和意志來學習。”曾令容説。參加2020馬雲鄉村教師評選,是希望更多人能夠關注鄉村教育,使鄉村教師的價值得到認可,讓大山裏的孩子通過教育能走出大山眺望世界。
放棄城市工作 自考教師資格證回鄉教書
因為來自農村,經濟條件不太好,大學畢業後為了生計,曾令容就去廣東打工。她畢業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東莞一家燈飾廠做開發設計人員,從事專業對口的電腦繪圖和設計工作。24歲,她回老家宜賓結婚生子,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房地產公司做銀行按揭專員兼職售房部的廣告設計,工作雖然比較輕鬆,收入也還可以,但是想當一名鄉村教師的念頭一直在她的心裏。
和孩子們在一起
在房地產公司上班的日子裏,她白天工作,晚上帶娃,十點後捧起書本複習備考,“從10點學到凌晨2點,早上6點起牀,不耽誤第二天上班。”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第二年,曾令容拿到了教師資格證。在參加教師公招選擇崗位時,她特意選擇了鄉村小學。“我非常珍惜這個機會,雖然我不是教語文的,但是我想可以給孩子們用標準的普通話授課,就很努力地學習普通話”,終於,在考上教師的第二年她取得了普通話二級甲等證書。”
雞媽媽和雞寶寶
曾令容家住宜賓長寧縣,每天她開車40分鐘到江安縣上課。家人都很支持她的選擇,在長寧上小學的孩子基本是交給了丈夫和家裏的老人,“我的公公也是一位鄉村老師,教書30多年,我遇到了問題還可以請教他。”
夕佳山鎮綿溪小學距離縣城30公里,一個學校有100多個孩子,曾令容今年教三年級。班上20多個孩子,有的父母在外務工,有的是爺爺奶奶帶,孩子們看不到自己的爸爸媽媽,把老師當成了親人,孩子們走的時候都説“老師,你抱一抱我吧!”於是大家像母子一樣地擁抱。有時候,出去學習一天後回來,孩子們就一窩蜂跑過來迎接她“曾老師回來啦!”——“那一刻就像雞媽媽見到雞寶寶一樣”。山裏的孩子表達愛很淳樸:悄悄塞一顆糖,一把花生到“雞媽媽”手裏,“東西不貴,情誼很貴,這就是我的幸福時刻。”
發動朋友圈 為困難孩子捐衣服
冬天,天氣冷了,有些住在山上的孩子早上6點過就要出門上學,兩手凍得像胡蘿蔔一樣,有的留守孩子穿着單薄。曾令容就發動朋友圈收集縣城裏孩子穿過的衣服,一家一家上門去取,篩選出來,再讓人開車送到學校;然後請每個班級裏困難的孩子出來,按照身高來發放。
為孩子們募集到218套衝鋒衣
平常給孩子們找點舊衣服感覺遠遠不夠,於是她就和朋友,同學分享鄉村孩子生活學習現狀,幾乎是"纏着"每個認識的人獻上微薄的愛心。4年來,曾令容多次聯繫愛心人士到學校開展捐贈獻愛心活動,捐贈物資計達10萬餘元,包括學習用具、文體用品、圖書、生活用品、衣服、帽子、圍脖、保温杯以及營養粉等。
鄉村教育 我得到的是幸福的回報
曾令容當班主任,還教過信息技術、數學、英語、美術。對鄉村老師來説,家訪是每學期的“必修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我到學生家裏家訪,給留守在家的爺爺奶奶做工作,請他們配合學校工作;建立家長羣,跟家長分享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寒暑假,請家長把孩子的作業發到羣上讓我檢查。”
家訪
曾令容班裏有一個女學生,他們是三兄妹。父親在他們幾歲的時候因病去世,母親也改嫁了,三個孩子就靠爺爺、奶奶種田種地養活,這是一個很堅強的小姑娘,一直在努力地學習,只是有時候思想包袱很大,曾令容就告訴自己一定要加強對這個孩子的心理輔導,於是她決定每年元旦節去她家看她,給她買一些她喜歡的食品和學習用品,當看到小姑娘臉上露出甜甜的笑容時,此刻的曾令容充滿了幸福感。
當鄉村教師5年,曾令容獲得了2017年春期宜賓市動畫製作大賽三等獎,2019年春期宜賓市動畫製作大賽三等獎,2018年春期江安縣縣級講課賽二等獎, 2019年春期江安縣課程改革先進個人,2018年春期江安縣底蓬鎮片區講課賽一等獎等榮譽。
曾令容説:“在鄉村教育裏我得到的不是金錢的回報,而是幸福的回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