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藴縣可可托海,一個因礦而生的小鎮,而在距離被譽為“功勳礦”的三號礦脈10公里遠的地方,還有一座因礦而建的可可托海水電站。
上世紀50年代,隨着可可托海礦產開採規模的不斷擴大,用電量緊缺問題日益凸顯,急需依託水能資源建設電站。考慮到安全等因素,水電站設計在了大山深處的地表下136米。截至今天,地下水電站已安全平穩運行了半個世紀,創造了共和國水電史上的奇蹟。
1989年,17歲的程守軍畢業後被分配到水電站當運行工。作為初來水電站的學徒,程守軍每天的工作是下到地下136米,在潮濕的操作間伴着轟鳴的機器聲熟悉工作環境、操作各種設備。地下水電站共有3層,分別設置了發電機組、水輪機組和水泵。隔音間設在地下一層,不足4平方米,入口處黑色的小煤爐冒着熱氣。隔音間外,説話得靠吼,新來的人不適應,就戴上耳塞。
守護電站的工作並非只在井下。冬天,可可托海鎮氣温低至零下四五十攝氏度,程守軍和同事們隔三差五就要跳進冰河裏砸冰檢測水位;夏天到了汛期,他們經常要冒着危險清理河道口雜物。從電站到河壩約8公里長,他們每年要走200多個來回,遇上雨雪天氣,一個單趟就得兩三個小時…… 隨着工作經驗的不斷積累,程守軍逐漸成為電站工作隊伍的骨幹,2014年成為整個水電站的負責人之一。
30年過去了,有人來、有人走,而程守軍如同一顆釘子,牢牢守在了-136米的機器轟鳴聲中。
流水沒日沒夜,守護無止無休。讓程守軍欣慰的是,電站裏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如今,電站有職工42人,平均年齡30餘歲。“我要做的,就是把我會的都教給他們!”程守軍是這麼承諾的,也是這麼做的。每年設備檢修的兩個月裏,他組織同事開展業務學習,其中七成的課程都由他來講授。經過手把手的傳幫帶,如今站裏的年輕人也開始獨當一面了。
黑黢黢的豎井,連通136米的距離,保障的是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井上,是萬家燈火通明;井下,是一代又一代發電人的堅守。
編輯:瑤瑤
初審:劉曉
終審:胡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