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深耕鄉村教育 用心教書育人

由 納喇曉枝 發佈於 經典

《細説語文教學》

林燁峯 著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年9月

□林倫倫

我在韓山師範學院潮州師範分院“鄉土文化教學高級研修班”上課期間,遇到一位來自揭陽市漁湖的語文教師,他交給我一本《細説語文教學》書稿,想請我為該書寫一篇序言。我翻了翻書稿,大致是由教學日誌、教學心得和教改論文組成,且是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語文課程資源整合發展研究”的成果,大部分文章與鄉土文化教學教育有關,這恰好是我感興趣的課題,於是就痛快地答應了。

我抽空詳細閲讀了林燁峯老師的這本《細説語文教學》,按文章的內容,涉及閲讀教學、寫作教學、情感教育和鄉土教育四個方面。這是作者在2018~2019年擔任七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時,結合自己主持的省級重點課題“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語文課程資源整合發展研究”,把平時所教、所學、所看、所思記錄下來的一個總輯。我覺得,這些文章雖然都不長,也不是什麼大題目,但卻是一個深愛教育事業、深愛學生的語文老師的教學心得和思考成果,於微觀處可以看見宏觀的價值。通過這些文章,我總結了如下幾方面的優點。

一、善於思考,勤於學習

林燁峯任教於一所鄉村中學,他是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熱愛家鄉的好老師。為了更好地上好語文課,更好地當好班主任,他隨時隨地對教育行為和課堂教學活動進行思考。大至教育的理念與原則、教育過程的嬗變,小至課題實驗的推進、師生教與學的活動。從文章中,還可以知道他閲讀過不少關於語文教學和鄉土文化教學理論的著作和論文,並加以吸收和引用,使其思考和寫作都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而不僅僅是記錄一般的流水賬,如《讓學生感受詩歌之美》《〈論語十二章〉教學反思點滴》《眼見不一定為實》諸篇。相信,同是語文教師者,讀之都會受到啓發而獲益。

二、 勇於創新,搞活課堂

林燁峯老師勤于思考,也敢於進行教學創新。他把教師和學生平時的應景課堂活動、生活資源、成長曆程巧妙地整合發展為語文教育教學資源,並融合到閲讀和寫作之中,以踐行立德樹人為宗旨去激活語文課堂。這樣的課當然生動有趣、風生水起,深受學生的歡迎,因而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林老師形成了自己與眾不同的語文教學風格,逐步成長為一名揭陽市優秀教師、南粵優秀教師和全國優秀教師、廣東省中學特級教師。書中的《集體接龍創作小説〈漁湖花開〉》《師生學寫文言文》《藉着月光覓文化》等具有課堂特色的教學樣本,都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方法也不難仿效,具有應用價值和推廣價值。

三、 熱愛鄉土,激活資源

我是搞潮汕方言與文化研究的,對林燁峯老師有關鄉土文化教學的這部分文章最感興趣。針對時下城市裏方言與鄉土文化式微的社會現象,我和韓山師範學院潮州師範分院的部分老師正在努力貫徹廣東省人民政府的指示“加強廣府、潮汕、客家等嶺南優秀傳統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推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爭取把潮汕方言與鄉土文化教學推進學校,也希望老師們能結合地方鄉土歷史文化,整合發展中小學的語文和其他輔助課程。林燁峯老師在這方面做了很有參考價值的探索,他將自己對地方鄉土文化與語文教學的觀察、實踐、感悟,真實、親切、自然地表述出來,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學與地域文化的融合,展現出潮汕文化厚重而獨特的文化魅力,也實踐了《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課程理念:“各地區都藴含着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

四、 熱愛教育,勤於積累

我閲讀完了書稿之後想到,林燁峯老師寫成這本書也不過就一個學年多一點的時間。對於不少老師來説,教學之餘,更多的關注可能是放在班裏學生的考試成績上;而林燁峯老師不同,他勤於記錄和積累,日積月累,集腋成裘。哪怕是關於教學、教育的一閃念,無論是經驗、教訓,還是疑問,他都會記錄下來作為日誌。我想,大致事業成功者首先必是熱愛事業者,只有對教育事業、對學生深深熱愛的人,才會費心盡力,甚至可以説是嘔心瀝血地把自己的心血都應用於斯。這也許是林燁峯老師書裏沒有寫到、而我卻從字裏行間的縫隙裏讀出來的體會。

我相信,林燁峯老師和我一樣都牢記和踐行着韓愈《進學解》裏的那段名言:“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林燁峯老師是精勤成思者,所以,我願意向同行們推介他和他的著作,希望有更多的樂於深耕於鄉村教育的優秀教師湧現。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