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府院之爭與刺宋謎案有何關係

府院之爭與刺宋謎案

府院之爭與刺宋謎案都是發生在民國時期的事情,這兩件事本來都是十分重大的事件,而刺宋謎案發生在前,之後才爆發了府院之爭,但是説到底這兩件事都和袁世凱有着重大的關聯,甚至有人認為刺宋謎案就是袁世凱所做出來的。

刺宋謎案中宋教仁圖片

但是也有人對此發表了不同的意見,例如在《中國人誤會了袁世凱》這本書中,就有一部分是專門研究府院之爭與刺宋謎案的,那麼府院之爭與刺宋謎案之間的關係到底怎樣呢?

宋教仁是一個十分著名的人物,他被人們稱為是憲政之父,曾經改組過國民黨,同時也是非常偉大的革命人物。當時袁世凱和梁啓超等人希望國家效仿美國進行一些改革,這樣國會就再也不會擁有起草憲法的權力,但是這樣的行為是宋教仁不能接受的,於是在危機感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他開始在自己的演講中中傷和打擊袁世凱,而《臨時憲法》的成功頒佈讓袁世凱處於了下風,宋教仁的舉動讓人們誤以為袁世凱已經沒有機會,也認為他們之間已經暗潮洶湧。

宋教仁全力支持黎元洪上位,他甚至已經看到了袁世凱失敗的樣子,但是就在即將成功的時候他被人槍殺,而袁世凱則下令要求儘快破案,但是至今為止人們依舊無法知道案件的真相,這就是刺宋謎案,而許多人都認為袁世凱才是幕後的兇手。也正是因為這樣在他去世之後府院之爭才爆發,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力量不斷地發生撞擊,也就是説刺宋謎案引發了府院之爭的發生。

府院之爭的實質

眾所周知,府院之爭是總統和總理政治意見不同,爭奪權力而引發的鬥爭。這只是最直觀的的感受,撥開這層外衣,府院之爭的實質是什麼呢?

段祺瑞執政府舊址

總的來説,這場鬥爭是當時軍閥混戰,各派政治力量的分化、組合的結果。袁世凱死後,黎元洪上位總統,和總理段祺瑞兩人為了爭權,不和已久。而此時的國會內部也發生了矛盾,形成水火不容的兩派,一派支持黎元洪,一派支持段祺瑞。原本只是黎段兩人的矛盾也就演變成了南方非北洋系軍閥以及直係軍閥對抗北方中央政府皖系軍閥的暗戰。

又説在府院之爭走向激化並最終決裂的問題上,美國和日本也起了推波助瀾、不可忽視的影響。究其原因,是美日在在中國是否對德宣戰的問題上出爾反爾。一開始,美國準備對德宣戰時,希望中國能與其上步調一致,因此美國支持黎元洪,同時也想利用這個機會擴大在中國的霸權,抵制日本在中國勢力的擴張。而日本則看中了段祺瑞一心利用其總理的勢力來實現控制中國的夢想,支持段祺瑞。隨着局勢的轉變,中國如果參戰將有利於日本而非美國,美國改變了自己的態度,不希望中國參戰,相反,勢力日漸鞏固的日本又希望中國參戰。

由此可知,府院之爭是黎段兩人以及其代表的利益集團之間權利爭奪的結果,美日在中國參戰問題上的對立態度最終導致了這一事件的發生,所以,實質上是美日在中國的爭奪。


府院之爭原因

府院之爭在歷史上就是一場鬧劇,可如果説造成這場鬧劇的原因僅僅是總統和總理兩個人的矛盾不和,這種説法就太過片面了,那麼,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黎元洪閲兵

黎、段兩人不和是府院之爭發生的原因,卻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説白了,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只是些小打小鬧,根本上不得枱面。究其根本,這場鬥爭發生的根本原因在於兩人背後各方勢力利益的爭奪。首當其衝的是國會內部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穩健的一派主張維護總統和總理的平衡以此來保證政權的穩定,激進的卻主張與內閣進行鬥爭。為了對抗鬥爭,擁護段總理的議員自成一派,反對兩院制國會、地方分權等主張,要求採取中央集權,實行一院制的國會制度,以此來維護內閣。

鬥爭愈演愈惡劣,地方分權的想法得到了南方各派系軍閥的支持,而中央集權的主張又迎合了以段祺瑞為首的北方中央皖系軍閥的支持,議員們也就分門立派,爭論不休。國會里也就出現了一羣國會議員為自身和派系的利益,勾結軍人,乃至於進行金錢交易的行為,整個國會被鬧得烏煙瘴氣,成了一個爭名奪利的名利場。北洋政府中的西式民主至此完全成為世人的笑柄。

也正是因為背後有以國會為支撐,黎、段兩人的矛盾才能不斷升級,以至於演變成今日我們所熟知的府院之爭。

府院之爭的影響

府院之爭在當時鬧得沸沸揚揚,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一個大笑話,段祺瑞出走離京之後,這場鬥爭又給當時的社會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陶澤如在《建黨偉業》中飾演軍閥張勳

府院之爭的結果是段祺瑞憤然離京,但這並不代表段總理就放棄了與黎元洪爭權,恰恰是以退為進,他慫恿了當時的另一勢力強大的軍閥張勳去北京,幫他趕走黎總統。在軍事實力上,黎元洪是比不過段祺瑞和張勳的,可是誰也沒想到張勳在進京之後,又在這皇城之內來了一場復辟。這下,段祺瑞也傻眼了,他警告張勳此等做法不可行,可是張勳就是不聽,最後段總理沒辦法只好武力解決,將張勳趕下了台。

張勳下台之後,黎元洪的總統之位也就不好再做下去了,只能辭職。而段祺瑞可謂是春風得意,復職成功。上台之後的他,深深覺得《臨時約法》對他不利,果斷宣佈廢除約法。約法象徵着三權分立,廢除約法的消息一出,孫中山等人急了,此法不可廢,於是又打着“保護約法”的名號開始發起運動,這也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護法運動”。

有時候事情就是這樣,一環接着一環,有因就有果,府院之爭導致了了護法運動的發生,歷史就是在這樣這樣的“蝴蝶效應”中發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07 字。

轉載請註明: 民國時期的府院之爭與刺宋謎案有何關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