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級讓人忍不住剁手的萬能營銷妙招可套用

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我們買東西的時候,會因為一個10塊錢的商品能不能再優惠1塊錢,跟商家你來我往推半天太極。

乾貨級讓人忍不住剁手的萬能營銷妙招可套用

而一個10000元的東西能否再優惠100元,好像我們並不是太在意。

這就很有意思了,100元明明和1元有着100倍的差距,我們卻更看重那個1元錢?

為啥?我們聰明的大腦會幹這事?

很遺憾,大腦從來都不聰明,它沒有去對比“優惠額”這個更實質的東西,而是直接把優惠和產品本身價格做對比,從而判斷它的價值。

這樣,相對於10元,1塊錢是它的1/10,它是有價值的;而相對10000元,100元僅僅只佔到1/100,它看起來好像就沒多大價值了。

所以説,人在判斷價值的時候一直都是相對的,我們天生就沉迷於對比,喜歡“對比”的這種原始天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行為。

而這,就是一個殺招,絕對的殺招!

如果你不信,那我來舉一個風靡全球無數年的營銷文案策略,大街小巷、線上線下無處不在:

原價399

現價99

這應該是我見過最強大的營銷文案之一了,它就是利用人類這個最原始的對比本能。

既然人人都喜歡對比,那我們可以如何在營銷和文案中放大這個本能呢?

01

善用錨定

無數事實都證明,我們的第一印象和決定會成為一種心理印記:

比如我們看見一個產品,在第一眼看到它的價格時,會對此後我們購買這一產品的出價意願產生長期影響,這就是“錨”!

比如原價4575,現價2540。簡單實用。

這個4575就是一個錨定價格,它提升了你對產品本身的價值感知:這個產品質量不錯,值4575元。

如果沒有這個錨,只有現價2540元,那就會讓人覺得這個產品相對沒那麼值錢,也沒有那種活動打折的刺激感。

也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把消費者分成兩組,分別問一種消炎藥值多少錢。

第一組:你覺得這盒消炎藥多少錢?然後結果是,大部分人估價50元左右。第二組:你覺得這盒消炎藥價格是高於還是低於500元?然後結果是,即使第二組所有人都覺得這個感冒藥不可能要500元,但是他們仍然估出了不合理的高價格:200元。

在這裏,第二組消費者被問的這個“500元”就是一次錨定,它讓消費者對產品的估值提高,潛移默化。

這也再次證明了,人們是沒有一個內部估值系統的,我們都是通過對比來估值。而“錨”就是一個隱形對比項,它會直接影響消費者的價值判斷和決策。

當我們無法判斷產品的價值高低的時候,會去選擇同類的一些產品去做對比。同時,不同類商品的關聯對比,也能達到錨定的效果。

比如隨便一個商品,如果放進高檔品牌店,我們都會覺得肯定應該比較貴,對不對?

再比如在很多星巴克門店醒目的位置,會放依雲的陳列櫃,到店的客户很容易就會看到。但問題是,依雲礦泉水在星巴克門店銷售是非常低的,買的人很少,並不能直接給星巴克帶來什麼利潤啊。

乾貨級讓人忍不住剁手的萬能營銷妙招可套用

那為什麼星巴克還一直把它擺在最優位置?

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在星巴克一瓶依雲礦泉水的標價在20多人民幣,而星巴克自己一杯咖啡也就是在20-30元。

這樣看來,依雲就成了一個價格錨定了,一瓶水都賣20多,那我20的咖啡還算貴嗎?

好了,“錨定“這個方法算是比較內斂的對比妙招了,接下來我繼續分享3個比較直接的技巧。

那首當其衝的就是利用參照物。

02

找準參照物

一個好的參照物,能讓用户很快就記住某個功能,瞭解產品核心特點,評估其價值。

我們可以從產品功能、形態、價格、訴求點、特性、用途、場景,或純粹的價值等方面與用户熟知的事物進行比較,突出產品優勢。

參照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加突出你要表現的目標關鍵項,而且用户立馬就能get到。它比大量的形容詞、數據、誇張等都要更實用。

比如文案天后李欣頻《腦力決勝論裏》,實物的高價,用獲取無價的精神補給作為參照,強烈的反差襯托出要推銷的書的價值。

乾貨級讓人忍不住剁手的萬能營銷妙招可套用

1000元買不到一副眼鏡卻可以買到比爾蓋茨的眼光1000元買不到幾次心理醫生卻可以買到一輩子受用的EQ智慧1000元請不到一位趨勢顧問卻可以買到爆米花報告的未來商機

還有現在正當年的“抖音帶貨一哥”羅永浩在做老羅英語培訓時,有個1塊錢試聽8次課的廣告,非常經典,大家感受下:

以創口貼為例,有了這個參照物,就讓“1元錢”這個價格顯得更具體,強化了優惠感;另外,通過創口貼去做參照,也讓“老羅英語培訓聽八次課”這個產品的價值明顯取勝。

想想嘛,你是要一個創口貼,還是要聽老羅講八次課?趕緊掏錢吧!

總之,用好了參照物這個妙招,你應該能夠量產出一大批更有效的文案了。

03

建立基模

什麼叫基模呢?

基模是人與生俱來的行為模式之一,它是我們認知中所有知識的一個海量集合。

還是舉個例子:

西柚是柑橘科屬的亞熱帶水果,簇生成串,皮薄且軟。果肉分瓣,顏色呈淡黃色到珊瑚紅,從多汁到微幹,從香甜可口到酸味撲鼻。

如果你不是很瞭解西柚,那麼現在請你閉上眼睛,試着根據上面的介紹好好想想西柚是長什麼模樣的。

我估計你很可能完全想象不出來。

那我們再換一種介紹試試:

西柚是一種小型的柚子,形似葡萄,皮如柑橘薄且軟。

怎麼樣?這個時候你腦袋裏是不是已經出現一個西柚的輪廓了?

乾貨級讓人忍不住剁手的萬能營銷妙招可套用

看到了這個介紹,你就知道西柚是和普通柚子形象差不多的,只不過是個頭比較小,又像葡萄的形狀,而且它的皮是像柑橘一樣又薄又軟。

這裏,“小柚子”、“葡萄”、“柑橘”這些你已知熟悉的概念就是我們説的“基模”。

有人會説,這個和上面説的參照物不是一樣嗎?

是不一樣的,在我看來,基模是更加高階的一種認知對比用法。參照物是比較直接的比對,而利用基模則更偏向于思維的關聯,認知的喚起。

美國有學者卡尼曼與特維斯基曾提出過“可得性偏差”,大意是:我們在做判斷時,總是利用自己熟悉或者容易想象的信息。

換句話説,我們每一個人習慣於用固有的認知結構去理解新事物。

對於一個完全不具備相關背景知識的人來説,大量的描述性語言和空泛的介紹會讓人完全抓不到頭腦。

這個時候,一個最常用的做法是:利用對方已有的熟知認知來解釋未知事物,用一種更視覺化的方法表達,這樣理解起來就會容易多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當年第一代iPhone問世,喬布斯在介紹iPhone時沒有直接説“智能手機”,因為這在當時還是一個完全未知的概念,大神就是大神,他是這麼説的:

iPhone=1個大屏iPod+1個手機+1個上網瀏覽器。

乾貨級讓人忍不住剁手的萬能營銷妙招可套用

當時還沒有智能手機這個概念,不管你怎麼説別人根本就不會懂,而喬布斯直接利用了人們已經熟知的幾個概念(基模),讓所有人很快就知道了什麼是iPhone。

所以,我們在寫產品介紹或文案的時候,不妨也想想自己的產品和用户熟知的東西有哪些關聯。這絕對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首先,提煉產品的特徵和核心功能,全部提取出來,這個是一定要做的,否則你都不瞭解自己的產品,根本無法進行關聯。相信沒人比喬布斯瞭解他的產品了。

然後,尋找用户已知的對象,去和已知對象建立認知關聯。

比如之前杜蕾斯有個廣告叫“讓我用我多餘的那處,填補你的缺陷。”

畫面一出,已經不需要太多的解釋,好吧,老賊也真不解釋了。

乾貨級讓人忍不住剁手的萬能營銷妙招可套用

乾貨級讓人忍不住剁手的萬能營銷妙招可套用

總之,利用基模來解釋,能夠讓人短時間去理解各種未知事物、未知產品、未知概念或者未知功能,併產生具象的畫面。

威力強大!!

04

巧用正反對比

相對於上面幾個對比手法,這個應該是最直接粗暴的了。

既然是要用户感受到對比,從而能夠估算選擇的價值。那肯定是少不了這種最直接的對比方式了。

通過最直觀的視覺或者文字對比,能讓產品廣告更容易被發現,而且印象深刻。

比如我一直都清楚的記得一個博朗(BRAUN)的剃鬚刀廣告。

乾貨級讓人忍不住剁手的萬能營銷妙招可套用

是不是讓人眼前一亮?相信你一定會印象深刻!

這個廣告帶有一定的創意,但最本質的是放大對比,刮鬍刀使用之後,效果一目瞭然。不用多説,優勢已經非常突出。

可能有人會説,這個廣告是好,但是它沒有解決讓人購買的問題啊。

不錯,你説得對!但廣告最怕的是什麼?不是別人看了不買,而是平平淡淡根本沒人看。

廣告什麼問題都能解決?別信,這都是教科書裏面教的理論,我們要學,但不能照搬。

再舉一個例子,同樣也是一想到“對比”,我就想到了它:

乾貨級讓人忍不住剁手的萬能營銷妙招可套用

這是keloptic眼鏡的一個廣告,也是偏創意,創意來源是梵高的名作《自畫像》。

它是巴黎揚羅必凱為法國眼鏡品牌Keloptic做的廣告,他們以梵高自畫像、巴黎聖母院等印象派畫為背景做參照,製作了一系列有趣的廣告,告訴消費者:

從模糊的印象派到清晰的寫實派,就只差一個Keloptic眼鏡而已。

戴上這個眼鏡後,印象主義都變成超寫實主義了,這就是我們説的正向對比。

再比如還是杜蕾斯有一個廣告——XXOO完了要喝水。而使用杜蕾斯的後果就是要喝這麼多水,額~~

乾貨級讓人忍不住剁手的萬能營銷妙招可套用

好吧,正向對比就是通過使用產品後的正向變化與之前的狀態進行對比,直觀反映出產品的核心功能或優勢,最終讓消費者“心動”。

這樣的對比方式非常常見,特別是在化妝品、美容、洗髮水、牙膏、健身、保健品等廣告裏面經常用到。

當然,有正向對比,當然就會有反向對比。還是舉個例子:

這是世界無煙日的一個廣告,將吸煙前後的兩張臉放到一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乾貨級讓人忍不住剁手的萬能營銷妙招可套用

很明顯,反向對比是完全和正向對比相反的,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採用“恐懼營銷”,先刺激用户的恐懼感,然後給出解決方案。

恐懼的來源是人內心的慾望所使,本能讓我們趨利避害。

如果知道不完成某個行為,就會失去一些自己喜愛的東西,那我們會更願意行動起來,因為害怕損失。

同理,如果做了某件事,能夠避免自己一直恐懼的某個場景或狀態,那我們也更願意去做,人人都想從自己當前厭惡、痛苦的情境中抽身出來。

這些就是切入點,效果在線。

不過,恐懼營銷雖然好用,但是爛大街的越來越多,一不小心還容易造成負面效果。

怎麼做呢?

之前看過一個“保護動機理論”,裏面就有一個科學的恐懼訴求設計方法:

1)威脅嚴重性,吸引注意:該威脅如果真的發生,到底有多嚴重?

2)威脅易遭受性,引發恐懼:該威脅發生的可能性高不高?僅僅嚴重還不行,需要説明很有可能發生,這才會激發恐懼感。

3)反應效能,給出合理方案:你的解決方案是否真的可以有效降低威脅?如果用户認為你的方案並不能消除威脅,那就是一場空。

4)自我效能,證明易實施性:這個方案是否容易實施?是否很容易做到?即使你的解決方案靠譜,但如果用户覺得很難被執行,那他們也會直接放棄。

這樣,一個完整的恐懼營銷設計就做完了,而且相對更科學有效。

切記:不用只是製造恐懼感,卻未告知明確的解決方案,或者解決方案根本就不靠譜。也不要動不動就未來怎麼樣,相對於未來的恐懼,人更在乎眼前可能的傷害。

在這一點上,杜蕾斯的玩法就相當高明。學習下。

在父親節,他們的海報是:致所有使用我們競爭對手產品的人們:父親節快樂!

乾貨級讓人忍不住剁手的萬能營銷妙招可套用

好了,就説到這。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妙招,你品品,它不止於營銷,太多地方可直接套用。

關注木木老賊,新媒體寫作運營更輕鬆,給你看得見的能力提升和啓發。持續生產新鮮有料的新媒體寫作、運營、文案進階乾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17 字。

轉載請註明: 乾貨級讓人忍不住剁手的萬能營銷妙招可套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