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初,大明王朝風雨交加,大廈將傾。作為明朝的掌舵人——崇禎皇帝還在做最後的努力。
當年3月,當崇禎皇帝先後趕走內閣首輔陳演、蔣德璟後,急需尋找新的內閣首輔,來為他力挽狂瀾,創造奇蹟。他把目光投向禮部右侍郎、東閣大學士魏藻德。崇禎皇帝下詔,加封魏藻德為兵部尚書、工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一人身兼兵部和工部兩部尚書,可見崇禎皇帝對魏藻德寄予了厚望。
魏藻德,字師令,直隸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區)人。魏藻德學思敏捷、才華過人,於1640年金榜題名,高中狀元。當時,崇禎皇帝在文華殿召集48名進士,問道:“邊隅多警,何以報仇雪恥?”
進士們對崇禎皇帝突然拋出的這個問題無言以對,只有魏藻德從容回答:“使大小諸臣,皆知所恥,則功業自建。”
魏藻德的回答是得體的。有如當年岳飛應對宋高宗所言,“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崇禎皇帝很高興。從此,他就記住了魏藻德這個名字,於1644年初任命其為內閣首輔。當然,他們誰都不知道,這是大明王朝最後一任內閣首輔。
然而,魏藻德註定不是崇禎皇帝所期望的“中流砥柱”,甚至不是一名稱職的內閣首輔。他在內閣首輔職位上尸位素餐,一個多月時間內,竟然沒有向崇禎皇帝提出一條建議。他為崇禎皇帝、大明王朝所作最大貢獻,僅僅是號召文武百官捐款,籌措軍餉。
魏藻德早已看出,大明王朝氣數已盡,哪怕朱元璋再世、朱棣重生,也無法起死回生、強行續命。因此,他要躲在家裏,靜靜等待末日的到來。他相信,當明朝覆滅後,新的政權一定會吸納自己這樣的人才,自己沒必要陪明朝一起送命。
崇禎皇帝哪裏知道魏藻德的小心思?李自成大軍已經逼近北京,向崇禎皇帝提出議和。崇禎皇帝束手無策、焦急如焚,召來魏藻德,把決定權交給他:“今事已急,卿可決之。”平日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魏藻德,此刻閉嘴了,一言不發。
崇禎皇帝急了,再三詢問,魏藻德還是打死不開口。他跪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崇禎皇帝氣瘋了,一把推翻了龍椅,“推御坐仆地”。
這時候的崇禎皇帝,豈止對魏藻德失望,簡直就是恨之入骨。沒過幾天,崇禎皇帝在眉山自縊身亡,死前留下遺言,“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這裏的“諸臣”,説的就是以魏藻德為代表的大臣吧?
崇禎皇帝死了,明朝滅亡了,魏藻德卻沒有迎來新政權的重用。闖王李自成接管了京城後,毫不客氣地指責魏藻德,為何不以身殉國。魏藻德回答:“方求效用,那敢死?”
“效用”就算了吧,對於李自成政權來説,當務之急是籌措軍餉,供應急劇擴大的隊伍。籌措軍餉的對象,就是魏藻德等明朝高官。農民軍規定,內閣大臣拿出10萬金,京卿、錦衣拿出7萬。魏藻德拿出數萬金出來,卻被劉宗敏嫌少。在劉宗敏看來,魏藻德是內閣首輔,百官之長,怎麼可能只有數萬身家?一定是藏着不肯捐給農民軍。
於是,劉宗敏對魏藻德施加酷刑,長達五天五夜,魏藻德最終腦裂而死。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崇禎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