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開學季,新一年級的家長羣體裏有這樣一羣人:他們覺得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所以堅信“快樂教育”,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也因此,這一批家長成就了一批不一樣的孩子——
這樣的一批人,其實在曲解“快樂教育”。他們認為孩子小,就該讓孩子怎麼快樂怎麼來。這種所謂的快樂是疏於管教的,讓孩子每天以無目的享樂為主,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只有快樂,沒有教育。今日我們就跟隨陳老師的腳步一起來探討一下“快樂教育”。
從人類的本性出發,所有的人都是追求快樂,逃避痛苦。我們回憶自己的日常,比如目前人人都喜歡刷各式各樣的視頻,拿着手機呵呵傻笑,為什麼呢?因為在這個視頻中你獲得了快樂和放鬆。孩子為什麼會打遊戲呢?因為在遊戲中獲得了滿足和刺激。這些事情你不用説,大多數人都在“自覺”堅持。
某些工作狂為什麼成為工作狂?因為他從工作中獲得的不僅僅是外人看到的壓力,更多的是從壓力轉化成動力之後,收到的結果更讓他滿意,因此説這也是一種快樂。
反之呢?假如你每次吃冰糕都會肚子疼,那麼久而久之,你肯定不想吃冰糕。假如你每次下台階都會摔倒,你肯定恐懼下台階。同樣的,每次孩子在寫作業中都受到家長的責打訓斥,嫌棄慢,嫌棄質量不高,嫌棄字寫得不好,那孩子肯定在面對作業時各種磨蹭,因為孩子不想面對啊,孩子在逃避這個痛苦,他就會越來越不想寫作業。
把話題轉移到學習上講,我們都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可是有沒有發現如今孩子被收拾幾乎都與學習有關——上課做小動作,不認真聽講了;作業沒有認真完成了;不知道讀書,只知道玩遊戲了;成績太差的......
是不是幾乎都是學習的問題?試想,當家長每次把以愛為出發點的督促學習行為,主導成痛苦的源泉的時候,還有哪個孩子願意去學習?肯定都迫不及待在逃避學習,因為孩子在這樣的長期“訓練”中得到一個認知:學習=痛苦。
那麼,真正的快樂學習是什麼呢?咱們先來看看“快樂教育”的發起人斯賓塞先生在《快樂教育書》中表達的幾個觀點:
1、興趣快樂是成功成才的一個要素。2、孩子的習慣產生於重複和快樂。3、興趣是快樂的源泉和最好的老師。4、快樂學習促成自我教育和終身教育。看了這個內容,相信許多家長已經有所了悟。孩子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高中學習,以及後來的高校學習,都只是學習的一部分而已。我們從呱呱墜地到後來的學説話學走路,再到後來學拿筷子學跳繩等等,這些都是學習的一部分。哪怕是沒上過學的一些人,自己生活所需的做飯洗衣能力,種莊稼做買賣能力也都是學習得來的。
所以説“學到老,活到老”並不是一種勵志精神,而是事實。因為學習不僅是人人都要參與的一件事情,更是貫穿人一生的一種技能,並不能狹隘地認為在校學習,做家庭作業,考試才是學習。
通過這一段講解,相信廣大家長朋友已經進一步明白“快樂教育”的真諦:我們作為成人,我們要做的不是在孩子有形的學習出問題的時候,“收拾”孩子,而是想盡一切辦法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把完整的問題局部化,把較大的目的目標細小化。讓孩子從學習和生活的各個角落體會到“當我不會,可以通過學習來獲得”;“我能做到學以致用”。讓孩子能從實踐的結果上看到自身的能力與價值,這個時候自信心就產生了。
當我們每一個家庭都能重複這樣的行為,當成就感的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質變,那就是一個自信孩子的產生。當孩子自信,反過來又可以給孩子主導力量,那就是自我管理,這個時候就是家長真正放心的時候,這個時候也就是你養出一個“別人家孩子”的時候了。
所以,廣大父母朋友們,新學期伊始,不要再盲目曲解“快樂教育”了,不是孩子學好了,獎勵吃的玩的,更重要的是用我們的智慧去引領啓發孩子,讓孩子通過學習找到快樂感,真正會愛孩子的父母都在傾盡所有,讓孩子產生了駕馭知識的成就感,這不僅是孩子能力的外在顯現,更是孩子覺得自己能管住自己的根本。
真誠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智慧去愛,也祝願天下孩子都能在“快樂教育”的引領下,自信自律,神采飛揚!
我是花匠老陳,專業的家庭教育指導師,沙盤遊戲治療師。一個有專業,有愛的老師,帶給你智慧,陪你“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