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馬上皇帝”,比如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等等。他們從屍山火海里爬出來,可一旦當了皇帝卻很少有人敢“御駕親征”。明成祖朱棣卻是為數不多的喜歡“御駕親征”,而且還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在抗擊北方遊牧民族取得嚴格軍事意義上勝利的皇帝。
朱棣作戰非常勇猛,在靖難之役時,衝鋒時總在最前,撤退時總在最後。很多人説,朱棣敢這樣幹,那是建文帝不忍自己背上一個“殺叔”的罪名。然而面對強悍的蒙古騎兵時,朱棣那股敢打敢殺的勁頭絲毫沒有減弱。永樂八年,朱棣率領五十萬明軍首次親征漠北,班師時與北元太師阿魯台在飛雲壑遭遇。“上以數百騎挑之,虜眾迎戰,右哨先與虜敵,阿魯台率數千騎當中堅。上躬率精騎千餘徑衝虜陣,虜軍大呼,人百其勇,矢下如注,阿魯台失色墮馬,虜騎死者相枕藉。”
朱棣敢這樣幹,一是出於對自己軍事才能的自信,另一方面是他手中攥着剋制蒙古騎兵的殺手鐧,那就是“神機營”。神機營在清宮劇裏出鏡率很高,其實人家誕生於永樂初年。相傳朱棣在南征腳趾時,獲得了神機炮法,故設置神機營。不過筆者認為,神機營的成立主要是為了對抗北方遊牧民族。畢竟早在朱元璋起義之初,明軍就大規模使用火器,南昌和鄱陽湖之戰中都有明軍使用火器的記載,而且還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只是沒有從步兵中獨立出來罷了。朱棣封地在燕京北平,主要任務是防禦北元殘部南犯。蒙古騎兵的剽悍兇悍,他是深有體會。明軍雖然在沐英時代就發明了排槍戰法,但主要是應對南蠻的象兵部隊,遇到善於突擊的蒙古騎兵就顯得力不從心了。
出征漠北多為平原野戰,士兵既要持槍發射,又要自己填充火藥,無法形成持續的火力輸出。一旦蒙古騎兵趁發射間隙衝到陣前,明軍根本沒有招架之力。針對蒙古騎兵機動力強、不怕犧牲的特點,朱棣先是增加火器的數量,然後以五人為一個戰鬥小組,進行專業化分工。每隊一至二個炮手專職發射,三到四個士兵專職填藥,這樣既保證了射擊的準確性,又保障了火力的持續性。神機營與馬、步軍協同作戰時,往往被安置在最前排。蒙古騎兵只要一靠近,神機營即以強大的火力挫其鋭氣,待敵陣型混亂時,明軍再發騎兵迎戰,隨後是步兵的短兵相見。
朱棣前三次親征漠北時,神機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到了第四次、第五次出征時,領教到火器厲害的蒙古騎兵根本不敢正面迎敵。一旦偵知明軍的動態,他們便迅速撤退。上千年來,北方遊牧民族始終是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脅,朱棣能將蒙古騎兵打得如此狼狽,在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火器的出現不僅僅是增加了明軍的戰鬥力,更加速了戰爭的進程。在冷兵器時代,兩個政權之間的決戰打上幾天,甚至是幾個月都很平常的事情,但是當騎兵遇到火銃兵時,勝負往往只在幾個小時之間。戰爭時間越短,對後勤的壓力越小,所以朱棣雖然五徵漠北,但還是留下了兩千多萬兩白銀和上百萬兩黃金,養活了後世好幾代皇帝。
特種兵打得蒙古騎兵抱頭鼠竄,朱棣五徵漠北為何能保持不敗戰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75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