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政治建設一直是關乎國家的安定發展,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決定着國家的前途命運。因此,在我國古代的封建王朝一直都很重視對於官員廉政的建設。
例如明朝初期朱元璋時代就是典型,對於貪官污吏的打擊力度極其之大,據史料記載稱,在朱元璋時代貪污五十兩以上的就要處以極刑,因此,在很多官府的大堂裏都會有一副皮草,大多數是前任貪官希望以此來震懾貪污腐化之人。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反貪風暴。
一、制定政策、以身作則、加強監察控制貪腐
1.打擊貪官污吏,加強法網建設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宋朝,極力推行廉政舉措,打擊貪污腐化。為此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來抑制貪污問題。首先在劉宋時期曾經多次整頓吏治,其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打擊貪污腐化問題。
例如據《宋書.武帝本紀》當中記載稱:“先是,諸州郡所遣秀才、孝廉,多非其人,公表天子,申明舊制,依舊策試。”從宋武帝劉裕選拔官吏注重“廉”的這一個舉措來看,就可以反映出劉宋時期通過整頓吏治來達到抑制貪污問題。
除此之外,劉宋還通過加強當時的法律建設來減少官員的貪污腐化問題。最大程度上避免官員通過鑽法律漏洞而逍遙法外的現象發生。
根據《宋書·武帝紀中》當中記載稱:“凡租税調役,悉宜以見户為正。州郡縣屯田池塞,諸非軍國所資,利入守宰者,今一切除之。”通過,完善法律,加強對於官吏的約束力來達到減少貪污腐化問題。至少在理論上不失為一個好的舉措。
2.以身作則,樹立清廉榜樣
俗話説的好,上行下效,而當時的劉宋皇帝深深的明白這一個道理,因此在很多方面都帶頭守法,崇尚節儉清廉。首先據《資治通鑑》當中對於劉裕的評價稱:“清簡寡慾,嚴整有法度”,從這裏可以反應出劉裕平時的作風是以節儉清廉為主的。在皇帝都如此重視清廉建設,下面的官吏自然會有所收斂。
除此之外,不僅僅劉裕如此,在他後面的幾位皇帝都比較重視節儉,善於培養節儉的風氣。宋文帝就曾經在皇宮當中養蠶以建設宮廷的支出消耗。反映出對於廉政建設的重視。
3.監察權力下放,提高監察力度
劉宋時期還很重視對於監察體制的建設,以此來及時發現解決貪污腐化問題。首先,劉宋給與了當地的“一把手”更多的權力去肅清貪污問。
比如地方的太守、都督等就有了更多的反腐權力與以外,其次,還大力樹立清廉的榜樣來弘揚這一個風氣,例如《資治通鑑》當中記載劉宋對於一些清廉的官員的評價稱:“不營私財,無兼衣餘食”。除此之外,劉宋王朝對於這些清廉正直的官員還給與提拔重用。
二、門閥與皇權共治,反腐不徹底
1.以史為鏡,出生貧寒,劉裕痛恨腐敗
眾所周知,劉宋王朝承襲了東晉王朝,謀奪了東晉對於江南地區的控制權。而劉宋的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則是出生於貧苦之家,深知民間疾苦。據《宋書·禮志二》當中記載稱:宋武帝永初元年,詔遣大使分行四方,舉善旌賢,問其疾苦。
由此可見,劉裕出生貧苦的身份對於他提倡反腐倡廉有非常大的影響力。或許也只是因為劉裕開了一個好頭,帶動力劉宋後來的幾位皇帝積極的以身作則,推動反腐倡廉的的建設,大力打擊貪官以及不法的豪強地主。
除此之外,劉宋王朝重視反腐倡廉還得益於對東晉王朝的借鑑。眾所周知,東晉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黑暗王朝。雖然存在的百餘年之久,但是東晉王朝的實際統治者幾乎是門閥世家。外有異族入侵,內有權臣當道,官員橫行不法,貪污成風。
據《晉書》當中記載稱:“欲得我處,但當早道,我自還琅邪,何至困百姓如此!”。皇帝在面對這樣的局面都束手無策,由此可見當時社會的黑暗,替代東晉王朝的劉宋王朝有鑑於此,很自然的就會興起一股反貪之風。
2.世家門閥與皇權共治天下局面依舊
雖然東晉的一些皇帝們都希望打擊貪官污吏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但是往往很多時候都是有心無力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當時的皇帝並沒有正在掌握全部的權力,很大程度上還要依靠哪些門閥世家來維護鞏固統治。
而眾所周知許許多多的貪官都與門閥世家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而在當時又是門閥世家最為鼎盛的時期,據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一詩當中記載稱:“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就可以從側面反映出當時的門閥世家的勢力之大。
而皇帝為了維護鞏固自己的統治進行的打擊貪官的行為舉措,自然而然會受到門閥世家這些既得利益者的干擾,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敷衍心理的作用下,很多時候劉宋王朝的打擊貪官的行為會變得不了了之。
以至於很多時候皇帝的政令在出了京城之後會變得形同廢紙。這就反映出門閥世家與皇權之間的鬥爭,而往往是門閥世家佔據上風的存在自然反腐行動會虎頭蛇尾。
三、時局動亂,應顧不暇
1.南北對峙,國家尚未統一
眾所周知,劉宋在建立之時依舊是屬於魏晉南北朝時代,那個時代的一個主要的特點就是南北對峙,戰亂不斷,王朝更迭頻繁。在這樣的大背景下。
劉宋的皇帝們必然不敢出台一些過激的政策來實現快速的解決貪污問題,特別是在東晉的後期,不僅僅外族入侵頻繁,在國內也有非常多的叛亂問題,導致百姓民不聊生。
據《晉書》當中記載稱:“於是會稽謝針、吳郡陸瑰……臨海周胄、永嘉張永及東陽、新安等凡八郡,一時俱起,殺長史以應之,旬日之中,眾數十萬。”東晉也在內亂當中滅亡。
前車之鑑就在眼前,劉宋王朝的諸多皇帝們也必然深知這一點,太過激烈的改革打壓必然會引起國家的動盪不安,在南北對峙國家尚未完全統一的時候,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因為對於統治來説,當時的世家門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於當時特殊的歷史條件的制約影響下,東晉的廉政風暴也就註定了是雷聲大雨點小的結局,虎頭蛇尾在所難免。
2.多次對外戰爭勢力,國力大減,政局面臨動盪危機
眾所周知,劉宋王朝的建立者劉裕不可不謂之戰功赫赫,多次舉行北伐戰爭並且取得了不俗的成功在這樣的背景下挾大勝之威,推行廉政風暴的舉措,必然會取得較好的結果。但是自從劉裕死後,劉宋王朝的北伐戰爭就以敗多勝少為結果。
影響結果最大的應該就是宋文帝在位時期發起的多次北伐戰爭。據南宋詞人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當中記載稱:“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劉宋文帝三次北伐以失敗告終,使得劉宋國力大減,不復當年的威勢。
自從宋文帝三次北伐戰爭失敗以後,劉宋王朝就徹底的轉入的守勢,無力實現一統天下的抱負了。不僅如此,劉宋王朝的國力也因此大減,元嘉之治化為泡沫,當時百姓也達到了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的地步。
而在這樣的應該時代環境下,戰敗之後必然是要先穩定政局,因此,曾經轟轟烈烈的反貪風暴也就慢慢的不了了之。
3.皇權更迭,政變頻繁,國家動盪不安。
在劉宋王朝的中後期,當時不僅僅國力大減,而且宮廷政變頻繁發展,導致當時的朝廷政局極其不穩定。比如據《宋書》當中記載宋文帝被殺的政變事件稱:“超之手行弒逆,並殺湛之。劭進至合殿中閣,太祖已崩。”
當時的太子劉駿登基為皇但是不久又被另外一個兄弟所殺,此後劉宋王朝似乎陷入了政變的“夢魘”頻繁的宮廷流血事件使得原本就動盪不安的國家,變得岌岌可危,在這樣的背景下,反腐廉政無疑就變成了一句空談。
四、時代環境與特徵共同造就劉宋廉政風暴虎頭蛇尾
縱觀劉宋王朝的廉政風暴,可以算的上是虎頭蛇尾,不過這和劉宋王朝當時所處的歷史環境與條件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動盪不安的時局、頻繁的南北戰爭、多次宮廷流血政變等等一系列的事件,都導致了劉宋王朝的廉政風暴走向虎頭蛇尾的結局,對於今天的我們依舊有很大的啓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