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歷史時期,國人整體的審美標準是不同的,例如在唐朝時期,唐人鍾愛肥腴之美,而近現代的人更喜歡纖瘦之美。零幾年的時候還曾颳起一股“方臉美”之風,現在大多數人都喜歡瓜子臉。此外,顏值不僅和臉型、身體造型有關係,還與頭型有關,如果一個人的頭顱骨往後突,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不好看的。
不僅如此,我們往往會先入為主地認為這個人是否頭部遭受了什麼創傷,以至於頭顱發生瞭如此嚴重的變形。頭顱後突的人在當今社會算是少數,他們也因為造型獨特而被特別關注。但在一萬多年前東北地區的原始人部落中,頭顱後突的人在部落中的地位可能是最高的,但他的頭顱後突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經過人工改造形成的。
之前就有考古團隊在東北松花江地區發現了一些特殊的頭顱化石,其中有一顆被命名為“松花江人壹號”的頭顱存在明顯的後突現象。後來經過考古學家的鑑定,這顆頭顱距今至少有一萬年的歷史了。起初考古人員還認為松花江人壹號的頭顱後突是某種腦部疾病導致的頭骨變形,但是他們在結合東北其他地區出土的頭顱化石後發現,事情並不簡單。
這樣的頭顱在當代社會被定義為畸形頭顱,然而在一萬多年前的原始社會,這樣的頭顱反而是地位高貴的象徵,這是怎麼回事呢?考古人員通過射線掃描等技術對松花江人壹號的所有化石進行鑑定分析,最終確定他是一位年齡大概在35歲左右的男子。而且和他同時被發現的還有其它化石,但是其他人的頭顱是正常的,沒有出現明顯的後突。
為了揭開松花江人壹號頭顱後突的謎題,考古學家專門研究了東北其他地區出土的頭顱,結果發現所有頭顱明顯後突的人在原始部落中佔據了崇高的地位,一般都是部落首領,因此他們結合松花江人壹號的年齡,推測他生前也很可能是該地區部落的首領。不僅如此,考古學家還發現這種頭顱後突的現象不會出現在一般人身上,位高權重的人才有。
對此研究人員提出推論,認為頭顱後突是部落首領的“標配”,一個部落的首領在自己的孩子誕生之後就會對他進行頭顱改造“手術”。這種手術並非真的動刀開頭顱,而是繼承者還處於嬰兒期的時候就給他的頭部綁上布帶,讓繼承者從小綁到大。在這個過程中,頭顱遭到了擠壓,就會不斷地朝着擠壓的方向發育,於是就出現了頭顱後突明顯的情況。
可能很多朋友看到這會為原始部落裏大多數普通人感到慶幸,因為他們生下來不用接受如此殘酷的改造。實際上這是人類原始文明中的糟粕,就像封建時代對女性的裹腳一樣,幸運的是歷史終究讓落後的文明淘汰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