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件稀世文物,一件被當作“水瓢”,一件被當作“上課鈴”

我們國家對於文物是非常重視的,但是在一些農村和偏遠地區,人們對文物的瞭解很少,有許多前去"淘寶"的人總能在一些農户家發現極具歷史研究價值的文物,如果對於這些文物不加以保護很可能就會造成巨大的損失。

兩件稀世文物,一件被當作“水瓢”,一件被當作“上課鈴”
曾經就有兩件國寶:一個被村農當作水瓢,一個被學校當成上課鈴,這種無心之舉險些毀掉了這兩件文物。村農澆地的水瓢竟是古時青銅熨斗
上世紀80年代國內興起了一股"文物熱",一時間民間興起各種地攤售賣收藏舊物件,但是人們對於文物是又愛又恨,雖然明明知道是有價值的但是又無法辨別真假
所以許多的考古學家和文史學家便有了大的用場,國家也開始在動盪後清算文物和緊急收藏,首先就是把普查的目標放在農村。

兩件稀世文物,一件被當作“水瓢”,一件被當作“上課鈴”
隨着人們現在文化的普及和人民素質的提高,人們對於文物有基本的認識,但是那時候的人們還是更多的關注生活,對於文化追求不高,更別説歷史了,特別是農村地區,於是在福建的一個小鄉村就發生了一件讓村民都意想不到的事。
當時政府派官員和文史學家到各個農村去進行文物普查,這些文史學家便在村子裏各家各户宣傳文物相關保護知識和一些常見的文物圖片。這時一個村民突然覺得這些文物和自己家中澆地用的水瓢有些相似,於是跑到家中將水瓢拿過來給文史學家看。
村農給專家介紹説這是自己在地裏偶然挖到了,雖然沒有見過這樣的器物,但是一看剛好可以做個水瓢便用來澆地了,這一用就是十幾年。

兩件稀世文物,一件被當作“水瓢”,一件被當作“上課鈴”
但是好在自己也懶得打理它,大概還是當初撿來的樣子,幾個專家一看這哪裏是水瓢,這是一個帶着滿身銅綠的青銅器,立刻就組織研究小組開始進行討論。
這個青銅器外形呈圓腹,寬口沿,有長柄,通體素面無紋,鬥身佈滿銅綠,還沾有土壤,這一看類似於古時人們使用的熨斗,但是具體的年份和使用地區還不能確定。
於是幾個專家經過村農同意後將這件青銅器帶回研究所進行技術檢測,這一檢測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這件青銅器竟然是1800年前的青銅熨斗
最早這種熨斗發明出來不是為了熨衣服,而是作為一件刑具,後來人們發現將燒熱的碳放置其中可以熨平褶皺,於是古時候的人們就用這種器具來專門熨衣服。

兩件稀世文物,一件被當作“水瓢”,一件被當作“上課鈴”
這項發明比國外領先了千年,但是當時這種器具只能用在王公貴族之中,平民家是用不上的,所以這件文物是非常有歷史研究價值的,好在村民只是用來舀水,沒有遭到很大損壞。文物雲板被當做學校上下課鈴
能夠及時發現文物並且予以保護是一個文史學家或者考古學家的專業必備。
在文物普查中許多鄉村小學校都是使用搖鈴當做上課鈴聲,這天一個文史學家經過一個小學校後剛好聽到學校的上課鈴聲,這是一種打擊鐵片的聲音,但是他隱約感覺這種清脆的聲音非比尋常,於是前去學校想要一探究竟。
文史學家到了學校一看這個打擊的物件不是平常的鐵片,反而像是史冊記載的雲板,這讓文學史家十分的震驚,這個器物能留存到現代,而且能夠保存得如此完整是很罕見的

兩件稀世文物,一件被當作“水瓢”,一件被當作“上課鈴”
於是和學校説明情況後專家就將這個"上課鈴"帶回研究所和其他的考古學家進行探討,翻閲了大量的文學史料之後,專家得出結論——這正是一塊雲板。
人們都對於雲板十分好奇,這並不是常見之物,而是一塊努爾哈赤雲板,雲板的邊角呈現的是祥雲的形狀,雲板的上面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圓孔,是用來掛繩子的。
雲板的正反兩面都有紋飾圖案,而且在雲板正面有一行文字寫着"大金天命癸",左側寫着"亥年鑄牛莊",兩行字底下有楷書陽文"城"字,這足以看出這塊雲板的年代之悠久。
古時候這塊雲板是在軍事中使用的,如遇敵情官兵就會敲響雲板提示部隊進行警戒,如同現在使用的警報一樣,後來在宮廷中也用作傳遞消息,距今至少也有上百年的歷史。

兩件稀世文物,一件被當作“水瓢”,一件被當作“上課鈴”
但是由於後來的雲板就不怎麼使用了,所以能夠流傳下來的少之又少,能夠讓文史學家發現這麼一件文物,無論是對於歷史研究還是文物保護都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歷史文物的保護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隨着文物的大量出世,有不少的人便動起了歪心思,就如同以往的盜墓賊將文物盜取和販賣,使得國家的文化財富遭受了巨大的損失,還有由於各種歷史原因流浪在外的文物更是多到數不勝數,這不禁讓人們反思應該如何對文物加以保護。
文物之所以珍貴不只是物品本身的價值,而更重要的是歷經風霜後對於歷史的見證和説明,很多的東西在文學史冊上有説明,但是因為文學典籍是人為編著的,難保不會加入個人思想
所以如果能找到具體的物品則可以對歷史的真實性加以作證説明,這些文物都來之不易,所以相關部門和專業人員一般都會對文物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青銅熨斗在被髮掘之後收藏於當地的博物館中

兩件稀世文物,一件被當作“水瓢”,一件被當作“上課鈴”
專家通過青銅熨斗可以得出中原文化是在東漢末年時期已經進入了閩北及毗鄰的閩東地區,後來青銅熨斗在這裏被更多人熟知和了解,人們對於自己本土出現的文物十分好奇,於是專家也做了專門的説明,後續也有越來越多的物品都被人們及時發現和保護起來。
而那塊努爾哈赤雲板在被發現後很快就被定位國家一級文物,被收藏在瀋陽博物館中成為了鎮館之寶。伴隨文物的那段歷史也重新被史學家打開新的篇章,也使得越來越多人們瞭解到曾經不為人知的那些故事。
人們要有珍愛文物的意識,現在販賣盜竊文物都是犯法的,如果説你得到了一件難得的文物還是建議上交給國家和專門人員進行研究考察,這種歷史遺留下來的文物是屬於全人類的財富,不應該把它當做一種利益的置換品來滿足自己的私心,這也是對歷史的不尊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21 字。

轉載請註明: 兩件稀世文物,一件被當作“水瓢”,一件被當作“上課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