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瓦崗軍不僅有5虎將,還有3假龍,其中一龍一着不慎錯失天下

由 公松臣 發佈於 經典

小編一天最開心的時候就是看到你們給我關注評論的時候
每一位客官點進來都是對小編的無限肯定,話不多説,讓我們直奔主題吧。
瓦崗軍不僅有5虎將,還有3假龍,其中一龍一着不慎錯失天下(説歷史的女人——第505期)
瓦崗寨(軍)在隋末唐初的歷史舞台上,扮演了極其重要的意義。從整個歷史來看,瓦崗寨(軍)也正因為在隋末的突出表現,比如建立了極其強大和最為傳奇的義軍隊伍和政權,對隋朝具有不可估量的撼動作用,對李唐王朝的發展和唐朝的建立具有不可小覷的蓋世功勞,從而顯得熠熠生輝起來。
瓦崗雖然到了隋朝才名聲顯赫,但是它的歷史卻極為久遠,根據《左傳》的記載,瓦崗寨之“瓦崗”名字的來歷,始於公元前520年夏天的一場戰事,當時齊國去攻打魯國,魯國向晉國求援,晉國遵守承諾如期趕到會盟地點。魯國人對晉國的救援非常感激,於是就在兩國會盟之地修建亭子以示紀念。最早此亭取名瓦亭,可是老百姓覺得此亭建在土崗之上,叫瓦崗更恰當,遂以瓦崗叫開,流傳於世。
不過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小地方,若不是因為隋末開通運河後所製造的相關便利條件,它實在是沒有什麼可值得稱道的地方,論人口這裏人煙稀少,論富足這裏沒有什麼特產,論險要這裏也談不上,論地盤這裏除了密林和黃土嶺外也沒什麼可讚的。可是就因佔了水道的光,往北臨近黃河白馬渡,往南又與通濟渠相望。因此之勢,這裏也就成了一塊陸上寶地,進可搶奪河上來往船隻,退可迅速藏於山林以保自身。
不過這小小的瓦崗寨,還得靠一幫人傑成名天下,後來在這裏產生了許多厲害的人物,比如我們熟悉的瓦崗五虎名將等,然而瓦崗寨不僅有5虎將,實際上還有3條假龍,其中一龍非常有才幹,卻因一着不慎而錯失天下。今天我們就來着重看一下,這3條假龍分別是誰,那個最有才幹的龍又是如何一着不慎滿盤皆輸錯失天下的。
如果不避諱演義的話,在瓦崗寨曾經出現過3條假龍,分別是翟讓、程咬金、李密。不過我們都知道,程咬金是在演義中做過瓦崗寨的老大,説好聽點是這山頭上的土皇帝,還建立了所謂的大魔國等。不過鑑於我們今天主要想説一下正史情況,所以程咬金這條假龍就略過不談了,着重説説另外正史上存在過的兩條假龍:翟讓和李密。
翟讓是瓦崗寨的創建者,説起此人,因為演義的緣故,導致許多人都認為翟讓是個無能之輩。實則不然,在史載中翟讓還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常行義事,名聲極好,也非常有威望。其中一件事足見他的與眾不同,説是翟讓到東郡做法曹的時候,犯了藏匿犯人的事,被抓了起來,這罪名本是死罪。可是當時看管他的獄吏黃君漢認為翟讓是一條好漢,這樣被判死罪死了實在是可惜,於是就冒死把他放走了,希望他逃出去幹一番大事。
公元616年,翟讓的人生就這樣在生死關頭髮生了逆轉,他逃到了瓦崗,聚集了一批人,佔據山頭,自己做了老大。接着,有兩個牛人來投靠翟讓,一個是勇謀兼備的李勣,也就是徐世勣,一個是驍勇善戰的單雄信。這二人的加入,讓翟讓的瓦崗寨初具規模,也讓瓦崗寨發展方向越來越具有規劃性,影響也日隆,隊伍也日漸壯大,很快就聚集了數萬之眾。
可是翟讓這個人有優點,也有缺點,他的優點就是仗義疏財、重視兄弟情義,可是他的缺點卻是不善馭人和謀劃,沒有什麼城府。其實這一點有點像水泊梁山的晁蓋,可是我們都知道,凡是搞事情成功的那些老大,雖然也談情義,但是更懂帝王術或厚黑術,他們前期打感情牌聚人幹事,可是到後期都懂得靠手段控制人控制事情,所以多半都成功了。然那些從頭至尾一直談感情的,基本都是敗亡的結果,一點懸念都不帶有的。這是最明顯,也是最簡單的區別。等另一個牛人加入瓦崗後,這個區別就會十分顯著起來。
另一個人就是李密。李密這個人很了不起,首先是他的出身跟翟讓不同,翟讓屬於鄉紳級別的,而李密則是王公貴族子弟。他的祖上都是高官,歷數起來,極為輝煌,他的老爸李寬更是大隋朝上柱國之一,被封蒲山郡公。因為這樣的出身,那李密平日裏的社交圈子自然也不俗了,全是王公顯貴子弟,別小看了這個社交圈子,一個人的社交圈子對於一個人的事業和人生可是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的。
除了出身厲害之外,李密還有一個特點,一般貴族子弟多半都紈絝浮誇,可是李密不同。李密不但在個人學習上毫不放鬆,熟讀兵書,而且在行事上也格外不同,他也仗義疏財,把祖上留給他的錢財都用在救濟親朋良友、以及落難賢才、甚至蓄養門客上面。其實從這一點來看,就足見李密絕非等閒之輩,這明顯是要弄大事的氣場。連大名鼎鼎的隋朝名臣越國公楊素和李密交談之後,都認為此人極其不俗,説:“吾觀李密識度,汝等不及。”以後的事實也確實驗證了楊素的評價,果然不虛。
李密此後的人生主要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楊玄感造反階段,第二階段則是加入瓦崗寨之後。公元613年,隋煬帝楊廣的行為終於讓那些關隴貴族們的忍受到了極限,率先揭竿造反的便是隋朝開國第一名臣楊素的兒子楊玄感。楊玄感為起兵做籌劃的時候,專門請來李密出謀劃策。李密從長安快馬加鞭趕到黎陽,當時楊玄感屯兵黎陽,主要負責給楊廣的前線作戰軍團運輸糧食物資,可以説是抓着楊廣大軍的命脈。李密到黎陽向楊玄感獻上、中、下三條妙計,可是楊玄感上、中都不用,偏選了下策,卻還反而認為這下策才是最上上之策。這見識果然是應了他老子的那句話,其能耐和水平跟李密不在一個檔次。
楊玄感的選擇在決定自己命運的同時,也決定了李密的命運。倘若按照李密的上、中之策,結果定然不可同日而語。另外在此後的一段時日,楊玄感也並沒有聽從李密的許多諫言和計策,反而重用一個叫韋福嗣的牆頭草,並且對其言聽計從。這也導致了楊玄感大旗豎起的時候轟轟烈烈,四方豪傑紛紛來投,尤其是關隴貴族子弟對其的大力支持,卻鬧得結果是悽悽慘慘落幕。楊玄感最終不聽李密勸告和計謀,匆匆以兵敗告終後,李密則過了一段時間的潛逃之後,最終在公元616年來到了瓦崗寨。
李密加入瓦崗,可以説是如虎添翼,真正帶領瓦崗實現了騰飛式發展。首先他憑藉過人的智謀讓瓦崗實力猛增,前期他主要乾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按照翟讓的要求,作為説客遊走當時起義的各股小勢力,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説服了好多小勢力,紛紛投靠瓦崗寨;
第二件事是建議瓦崗要積極拓展自己的地盤,翟讓同樣接受了建議,其實在這裏有必要交代一點,翟讓這個人雖然能力一般,但是他跟楊玄感還不同,楊玄感有點好壞不分,翟讓至少是一個比較清醒的人,他認為李密比自己有水平,所以李密不管説什麼計謀,他基本都照單全聽。因此當李密建議應該攻克滎陽,以便獲得更大發展時,翟讓立即就接受了建議,於是就帶大軍攻打滎陽。
第三件事是大破張須陀。一般來看,都把張須陀看作是隋末最後一顆耀眼的將星,他是楊廣的定心丸,也是一張王牌。可是在瓦崗軍攻打滎陽時,張須陀帶兵討伐瓦崗軍。翟讓的瓦崗軍以前被張須陀打敗過,知道張須陀不是好惹的,所以他有點害怕,認為應該避開這個張瘋子。可是這對於李密而言,卻也是一個建功的好機會。所以他對翟讓説,讓我來替你打敗他吧。翟讓知道李密不説空話,就聽李密的安排。結果,不僅打敗了張須陀的軍隊,還陣斬了張須陀。這一下,可了不得,隋軍大為震動,瓦崗軍則一下聲威大震,名揚天下。
對於李密而言,這一戰對他也極其重要,因為因此功勞,翟讓對李密更加信服,專門撥出一支兵馬讓李密統率。這基本意味着李密在瓦崗的地位已經站穩了,接下里的時間就看他如何叱吒風雲,逐鹿中原了。在打敗張須陀之後,李密緊接着就給翟讓獻了一計,即火速佔領興洛倉。李密這一條計策真厲害,因為在戰亂年代,尤其是隋末,那是饑民遍地,餓殍遍野,如果誰握着糧食,那麼秒秒鐘就能聚集百萬之眾,因為老百姓在食不果腹的情況下是願意為了吃飽肚子去幹任何事的。若以糧食招至百萬之軍,何愁不得天下?
可是李密獻計後,翟讓的反應,説實話,再次顯示了翟讓這個人的特點,那就是才能有限,但是他有自知之明,而且知道誰厲害,也虛心接納。我們看他怎麼對李密説,翟讓説:“我的出身低微,就怕威望不夠,如果一定要實現你説的宏偉目標的話,你領兵在前,我率兵在後。”李密當然沒問題了,他是胸有成竹啊,所以計劃進行得非常順利,他們率軍翻過方山,突襲守軍不多的興羅倉,一舉而勝。
佔據興羅倉後,瓦崗軍的聲威再次大振,尤其是在李密的建議下,搞了一個開倉賑民後,其名聲是一日傳千里,上千上萬的老百姓趕集一樣紛紛朝興羅倉湧來。青壯年或有作戰能力的,基本都加入了瓦崗軍,瓦崗軍的數量短短一段時間,擴至數十萬之眾。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勢力來歸附瓦崗軍,比如山東長白山孟讓的起義軍。甚至連隋朝的虎賁郎將裴仁基就是在這時,帶着兒子裴行儼獻出武牢歸附李密。李密在當時的影響,也隨着瓦崗軍這個平台成為一個格外明亮的焦點。此外,李密在瓦崗中的個人勢力也日漸增大,完全蓋過了瓦崗的總舵主翟讓。瓦崗軍因此漸有兩派之間隙,這也為以後瓦崗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在瓦崗軍和隋軍大對戰不斷獲得勝利的時候,翟讓的舊部也在暗中為翟讓謀劃,比如翟讓有一個部將叫王儒信就曾經慫恿翟讓奪取李密的大權。還有翟讓的弟弟翟寬甚至曾經暗中對翟讓説過這樣的話:“大哥,這個皇帝必須得是我們的人來當,如果你真的不想當,那輪也該輪到我,而不該輪到李密。”
如果按照翟讓一慣的行事作風,就算有人攛掇慫恿,他應該也不會奪取李密的大權。至少在大是大非上,翟讓還是一個能夠秉持公正的人。可是王儒信和翟寬等人的言語傳到了李密的耳朵裏,那李密是何等警覺之人啊,但是李密在此事上的做法卻有點失當。根據當時的大局勢,還不是搞分裂的時候,所以凡事當以大局為重。李密最恰當的做法,倒是可以提高防備心理和預防措施,但在對外上,瓦崗還應該合力一處,共同來擊敗隋朝,奪取天下,到時候,你依然是有能力除掉翟讓的。可是李密卻等不及,他在當時出了一個極臭的招:以宴席為名,安排殺手從背後刺殺了翟讓。這樣以來,李密倒是順利成了瓦崗軍的第二任老闆。可是,因為李密奪取的方式不光彩,大失人心,瓦崗軍的實力也因此受到了挫傷,比如徐世勣當時就被砍傷脖子,單雄信跪地懇求才免一死,可見瓦崗軍的裂痕有多大了。這可以説是瓦崗軍最終兵敗的一個致命分水嶺。
此後,李密倒是牛了一陣子,逐鹿中原,打了不少勝仗,可是最終被王世充打慘。而李密最終兵敗的原因,大概是因為驕傲自滿,也不能虛心聽取良好的建議,失去了人心。比如他手下的許多戰將都對李密心生不滿,投降和逃離,比如驍勇善戰的單雄信就因不滿李密而改投王世充,瓦崗軍基本一蹶不振。
李密的兵敗意義很重大,或者可以説,瓦崗軍的成功是為李唐開路的,瓦崗軍的兵敗是為李唐積攢實力的。瓦崗軍前期對隋軍的打擊很大,而瓦崗軍的傑出猛將很多,比如李勣、秦瓊、程咬金、羅士信、裴仁基等等,這些人在瓦崗兵敗後,基本全部投歸李淵。可以説,李淵是坐在後面撿了一個大便宜。隋軍的精鋭被瓦崗等先揭竿而起的勢力給打得差不多了,李淵揭竿起義了,而瓦崗兵敗後,其歷練得統兵之才則又全歸他了,他則帶着這些猛將再次出山,掃平天下,建立了自己的江山。
結語:從瓦崗(寨)軍的粗略歷史來看,瓦崗軍兵強馬壯,尤其是良將頗多,是有爭霸天下奪取天下的實力的,可是就因統領瓦崗軍的兩任老闆,都不是真龍天子,或者不具備真龍天子的馭人術和智慧。翟讓出身一般,雖然有建寨之功,可是能力平平,沒有梟雄之志,更沒帝王之才,所以他必然是無法帶領瓦崗軍走上輝煌的,所以他在一出場看似不錯,但也不過是一條假龍。李密倒是出身高貴,才幹過人,可是李密的短處也格外致命,那就是雖有天下之志,卻沒有容納天下的胸襟。尤其是在對待翟讓的問題上,他的表現糟糕至極,可謂是一着不慎而錯失了天下,真是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