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飛哥採風另一種意境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儘管如此,曹魏還是損失慘重,被“斬獲萬餘,牛馬騾驢車乘萬輛,軍資器械略盡”,石亭之戰以吳軍大獲全勝而宣告結束,而戰後曹休也羞愧難當,背傷復發而死。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鼎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人才輩出的一個時代。孫權,作為吳國的國君,既沒有劉備的漢室背景,也沒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憑藉着自己的雙手,生生打出了一片吳國天地。作為開國君主,孫權的武力和智謀毋容置疑。其中”詐降“這個計謀被孫權玩的是出神入化,多次化險為夷。三金帶大家盤點下孫權著名的三次“詐降”。
一、孫布詐降王凌,滿寵識破險釀大禍
吳國通過“石亭之戰”確立了三國鼎立的天下局勢,但是北邊的國境線仍然不明朗,壓力重重。為了緩解北境的壓力,孫權又想到了自己最愛的戰術——詐降術。
![盤點孫權的三次“詐降”,第三次險些成功,第一次名傳千古](http://p1.nanmuxuan.com/images/2f/4983db4390c57105.jpg)
此時距離“石亭之戰”過去已經有三年了,諸葛亮的北伐也舉行了兩次,都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三國局勢陷入僵局。雖然如此,邊境的摩擦仍然不斷。其中以魏吳摩擦最為頻繁。
吳國立國,完全是打出來的,因此它需要通過不斷的勝利來保住自己在國內的穩定。因此在“石亭之戰”之後的第三年,孫權授意自己的下屬孫布,向曹魏揚州刺史王凌獻書詐降,並藉口道路懸遠,請求王凌率領大軍來接應。孫權則準備在阜陵設下伏兵。
按説王陵是經歷過“石亭之戰”的人,但是仍然相信了孫布的詐降。三金認為,原因有三個。一個是王陵想取代曹魏在南部軍事總指揮滿寵,想通過勝利增加軍事資本。二是因為雖然魏吳之間沒有戰爭,但是由於魏國的強大,吳國近些年不斷得有人投降魏國。三是相比“石亭之戰”中的路線,這次的路線一馬平川,更加安全。基於這三個原因,王陵相信了孫布的詐降,決定派兵前去接應。
![盤點孫權的三次“詐降”,第三次險些成功,第一次名傳千古](http://p1.nanmuxuan.com/images/a8/d036d1ed39505fb3.jpg)
王陵被衝昏了頭腦,不代表南線指揮使滿寵也昏了頭。滿寵一眼就看出了孫布的詐降,拒絕了王陵重兵接應的提議。而王陵本身就與滿寵不和,這次更是認為滿寵在嫉妒自己的才華,壓制自己的發揮,因此一紙訴狀告到了朝廷,説滿寵年老力衰、沉迷飲酒,不應該委以重任。朝廷也怕自己南線在此發生意外,於是決定召滿寵回朝調查。
滿寵臨行前就怕王陵吃虧,於是告知自己的手下,不允許王陵調動本部軍隊。王陵滿以為滿寵走後自己可以調動軍隊,接應孫布。結果發現自己還是動不了魏國駐軍。眼看接應的時間越來越近,王陵不得已只能派遣自己的七百人去接應孫布。這七百人自然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盤點孫權的三次“詐降”,第三次險些成功,第一次名傳千古](http://p1.nanmuxuan.com/images/04/ac99b6eb351a91cd.jpg)
雖然孫權的胃口不止是這七百人,但是滿寵的謹慎,讓魏國避免了更大的損失。孫權的詐降雖説取得了一個小小的勝利,但是跟自己的戰術設想相差甚遠。所以説孫權的這次
詐降險些成功,實際是失敗了。
上文提到的“石亭之戰”,是一次看似不起眼的戰爭,但是卻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孫權通過一次漂亮的“詐降”,讓自己一舉登上帝位。也使曹魏二十年不敢攻吳,為本國帶來了寶貴的休整時期。
公元228年,孫權在吳國的聲望已經達到了頂點,就差一個契機,讓自己登上帝位。自己既無劉姓,也無“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想要登基,只能靠一場大勝。因此孫權便要自己的鄱陽太守周魴詐降曹休。待曹休領兵前來接應,便一舉擊潰他。
![盤點孫權的三次“詐降”,第三次險些成功,第一次名傳千古](http://p1.nanmuxuan.com/images/b6/d1cecabe12b84fb8.jpg)
周魴可謂是天生的演員,他先是給曹休發出七封信,信中推心置腹得向曹休傾訴,聲稱自己無端遭受了孫權的處罰,且愈演愈烈,生怕哪天自己性命不保。與其這樣,還不如將鄱陽郡獻給魏國,以求得魏國的庇護。
另一邊,做戲要做足,孫權三番四次派使者去鄱陽郡,不但追查周魴在管理中的失職之處,還恐嚇他要抓他下牢獄。周魴眼看自己過不下去,便剪了一縷頭髮,以發代頭,並站鄱陽郡城門,向孫權表示自己的悔過,這才求得了孫權的原諒。
![盤點孫權的三次“詐降”,第三次險些成功,第一次名傳千古](http://p1.nanmuxuan.com/images/4a/b7e580c7d4af39d0.jpg)
面對如此“真誠”的投降,曹休也大喜過望。他計劃了一系列的作戰計劃,彷彿自己通過這個契機,便可以直搗黃龍,拿下東吳,立不世之功。於是在徵得魏明帝的同意後,曹休率領步騎兵十萬人向皖城進發接應周魴。魏明帝又命司馬懿向江陵方向、賈逵向東關方向,護住曹休的側翼。三路大軍同時進發,希望在拿下鄱陽郡的同時,能一鼓作氣,拿下東吳。
見曹休上當,孫權方面也做好了應對的準備。東吳名將陸遜統率中路大軍,命朱桓、全琮分別為左、右翼,同樣是三路大軍,呈包圍之勢,圍堵曹休。這樣的“全明星”陣容,足見孫權對此戰的志在必得。
![盤點孫權的三次“詐降”,第三次險些成功,第一次名傳千古](http://p1.nanmuxuan.com/images/58/40f520b4dfae33a9.jpg)
曹休的自負,給自己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吳軍趁着曹休立足未穩,馬上發起了攻擊。曹休沒想到吳軍來的如此之快,前鋒軍一觸即潰。曹軍不得已向後撤退。但是吳軍在後方已經切斷了必經之路夾石,曹休的軍隊被困於逼仄的地形之中,以成“甕中捉鱉”之勢,面臨着全軍覆沒的危險。
也許是天不該絕曹魏,一向與曹休不和的賈逵根據東關的守備情況判斷出吳軍的主力動向,自知曹休肯定中伏,來不及給曹休和司馬懿打招呼,直接率部“兼道進軍”增援曹休。在夾石擊敗了吳軍,曹休這才得以逃出生天。
![盤點孫權的三次“詐降”,第三次險些成功,第一次名傳千古](http://p1.nanmuxuan.com/images/60/06eb1091dec03ee4.jpg)
此戰以後,曹魏二十年不曾出兵伐吳,最重要的是,曹休的死,給魏國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曹姓中最能打的頂樑柱倒了,只能排非曹姓的滿寵鎮守南線,同時也加深了對司馬懿的依賴,為以後曹氏的滅亡埋下了禍根。同時剛剛北伐失利的諸葛亮看到此次“石亭之戰”的戰果,覺得這是新的機會,於是馬上組織了第二次北伐。
![盤點孫權的三次“詐降”,第三次險些成功,第一次名傳千古](http://p1.nanmuxuan.com/images/e8/2cdbf131b5113dc1.jpg)
當然,收穫最大的還是孫權。通過此戰,孫權在東吳的聲望,一舉到達了頂點,順勢登基,水到渠成。
三、“赤壁之戰”黃蓋詐降,“火燒赤壁”曹操慘敗險喪命
對於“赤壁之戰”,我想這就不用多説了,此戰作為三國時期最出名的一場戰爭,流傳至今。更有人稱”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形。
曹操在官渡之戰後,又通過幾年,平定了袁紹等北方勢力,一舉掃平了河北等地。在穩固了北方以後,曹操揮軍南下,直取劉備。
![盤點孫權的三次“詐降”,第三次險些成功,第一次名傳千古](http://p1.nanmuxuan.com/images/85/d1f1890978fb7b1b.jpg)
曹操南下,劉琮束手無策所以乾脆投降於曹操,曹操得到了八萬左右的人,更重要的是有了水師。
劉備在知道曹操南下後,自覺無力抵擋,只能棄城逃走。而曹操也得知了江陵存儲有大量的軍用物資,擔心被劉備搶去,於是親自率領五千虎豹騎前來追擊,但是在當陽橋被張飛所阻,劉備得以逃脱,並且搶佔了江陵的物資。雖然這一次逃亡,劉備雖然損失了不少人馬,但是搶奪了大量的輜重,這讓以後的孫劉聯軍後勤壓力大減。
得知曹操南下後,孫權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派魯肅與劉備聯繫,而劉備和孫權正式結盟,其目的就是對抗南下的曹操。
![盤點孫權的三次“詐降”,第三次險些成功,第一次名傳千古](http://p1.nanmuxuan.com/images/0e/c653c5783ece0b59.jpg)
雙方不出意外得在赤壁此地相遇,曹操為了讓自己的北方士兵適應南方的水戰,用鐵鏈將自己的所有戰艦聯繫在一起。而這方法讓周瑜眼前一亮,一個主意,慢慢在周瑜腦鍾成型。
而黃蓋準備詐降,並且在船上裝滿乾柴和易燃的油。之後黃蓋寫了一封投降信給曹操,並且開着小船向曹操軍隊方向駛去。
![盤點孫權的三次“詐降”,第三次險些成功,第一次名傳千古](http://p1.nanmuxuan.com/images/61/eaa1492029fc4858.jpg)
距離曹操軍隊還有二里的時候,黃蓋小船起火,並且順着東南風駛向曹操軍隊。黃蓋的小船瞬間就把曹操的船隻引燃,而曹操的船隻又都是捆綁到一起的,所以曹操的戰船基本全軍覆沒。周瑜趁機率領精鋭襲擊曹操,曹操只能帶着殘兵敗將逃跑。就此孫劉聯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曹操大敗而歸。
曹操敗退後,孫權北攻合肥,結果失敗而歸。而周瑜等人進攻曹仁駐守的江陵,結果非但沒有攻下,自己還被射中,之後一病不起。而劉備卻趁機佔領荊州的等地,並且迅速鞏固統治。赤壁之戰帶來的影響是短期內誰也無法統一天下,曹操南下但是沒有水師,而孫權北方卻打不過曹操騎兵,而劉備自保都難,三方誰也無力統一天下。因為三方誰也無力發動大戰,所以只能擴展一下地盤,慢慢得形成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盤點孫權的三次“詐降”,第三次險些成功,第一次名傳千古](http://p1.nanmuxuan.com/images/ef/c4d609fb1c62634f.jpg)
結語:
孫權的詐降,使得大部分成功,並獲得了不錯的收益。但是正是因為如此,讓孫權背上了卑鄙小人的罵名。東吳不耐正面戰爭,始終靠陰謀得天下的言論一直流傳。這也是為何三國之中劉備仁厚,曹操奸雄,而孫權始終以陰謀小人的面目出現的原因。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