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廣總督是清朝九大總督之一,負責廣東和廣西兩省的軍民政務。
清朝中期以來,朝廷施行閉關鎖國政策,僅在廣州設置通商口岸。這就使得廣東一帶繁榮富庶。兩廣總督自然也成為大家趨之若鶩的“肥缺”。可是,晚清時期,特別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廣東成為中國抵抗西方列強入侵的前沿陣地,兩廣總督猶如置身火山邊緣,壓力巨大。
從1840年到1911年,朝廷一共任命了34名兩廣總督。其中,湘軍名將劉長佑於1862年升任兩廣總督,還沒到任,就轉任直隸總督;吳棠署理兩江總督,因為江淮未戢未能成行,他們不算數,因此只有32名實際任職兩江總督。這32名兩廣總督,相當一部分下場很慘:輕者革職問罪,重者死於非命。
先來看革職問罪的。
1840年擔任兩廣總督的人,正是我們很熟悉的名臣林則徐。林則徐在1839年主持虎門銷煙,聞名中外。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林則徐受到主和派的攻擊和誣陷,被道光皇帝革除職務,發往新疆伊犁,效力贖罪。
林則徐的繼任者裏,琦善、徐廣縉、黃宗漢、毛鴻賓、英翰、張兆棟、譚鍾麟、張樹聲等人的下場也不妙。他們因為各種原因,被革除職務。這裏面,最冤枉的當屬黃宗漢。他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擔任兩廣總督,由於力主收復廣州,竟然被清廷認為“有礙和局”,被免去兩廣總督的職務。
張樹聲曾經兩次任職兩廣總督。第一次是1879年12月27日上任,1882年4月19日曆任,轉為署理直隸總督。1883年7月13日,張樹聲第二次授任兩廣總督。不久後,中法戰爭爆發,張樹聲公開支持劉永福的黑旗軍和越南軍民。可是,由於朝廷在戰爭與求和之間搖擺不定,導致戰爭失利。張樹聲受到革職留任的處分。
就算沒有革職問罪的,許多兩廣總督的日子也過得很苦,積勞成疾,死於任上。如祁貢、柏貴、王慶雲等人
再看死於非命的。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兩廣總督叫葉名琛。葉名琛出身書香門第,才思敏捷,他26歲考取進士,38歲授任廣東巡撫,45歲實授兩廣總督,前途一片大好,“葉相以翰林清望,年未四十,超任疆圻,既累著勳績,膺封拜,遂疑古今成功者,皆如是而已。”
然而,當第二次鴉片戰爭打響後,葉名琛堅持著名的“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方針,被英法聯軍攻破廣州城,自己也成了英法聯軍的俘虜,後被帶到印度,經過絕食抗議後,客死異國他鄉,為第二次鴉片戰爭塗上一層悲壯的色彩。
也有主動辭職的。
1909年6月28日,山東巡撫袁樹勳奉命署理兩廣總督。那時候,兩廣地帶已經成為新思潮的温牀,以及革命黨人密集活動的場所,袁樹勳敏鋭地嗅覺到裏面藴含的危險信號,呼籲召開國會,將危險消除於萌芽狀態。然而,清廷沒有接受。
袁樹勳很是失望,於1910年10月29日主動辭職,隱居於上海。
此外,就是在兩廣總督任上平安度過的“幸運兒”,如阮元、勞崇光、晏端書、瑞麟、劉坤一、曾國荃、張之洞等人。
【參考資料:《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