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永遠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皇家內部的母親也大都希望自己生的兒子能夠繼承皇位,這樣她們就可以母憑子貴成為天下最養尊處優的女人。然而在一些歷史時期,皇室裏的妃嬪們卻並不希望自己的兒子當皇帝,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還得從西漢説起。劉邦建立漢朝後只當了幾年皇帝便駕崩了,皇位傳給了年輕的漢惠帝劉盈,而把持朝政的則是其生母呂太后。呂太后當權期間,無視劉邦立下的規矩,大肆分封呂氏子侄為王,險些顛覆劉家江山。
漢武帝即位後,對呂后故事自然不敢忘卻,便在晚年做了一個略顯殘忍的決定——賜死太子劉弗陵的生母鈎弋夫人。早年間漢武帝因為聽信讒言,逼死了自己的太子劉據,以至於晚年只能讓小兒子劉弗陵當接班人。而鈎弋夫人作為未來皇帝的生母,難免不會在自己駕崩後干涉朝政,甚至做當年呂后都沒能做成的事。想到這裏,漢武帝終於展露出了君王無情的一面,果斷將鈎弋夫人賜死。這種幾乎滅絕人性的做法,也只不過是受制於特殊情況的無奈之舉,卻被後世朝代定為了祖制。
“衣冠南渡”之後,我國的北方大地上先後出現了多個政權,最後鮮卑人拓跋圭建立的北魏統一了北方。拓跋圭作為北魏的開國皇帝,他立下的規矩自然要被後世之君所遵守,其中就包括“立子殺母”。也就是説,從北魏開國之初,只要確立了某一個兒子為接班人,他的生母就會被父親賜死。正是這一項野蠻的傳統,確立了北魏沒有皇帝生母干政的局面。而輔佐了三代帝王的馮太后,則並不是皇帝的生母,僅是嫡母。雖殺儲君生母,但依舊有女主可以干政,所以這一祖訓是存在漏洞的。
但即便如此,北魏歷代皇帝依然嚴格恪守,直到第8位皇帝宣武帝元恪在位時,才廢除了這一野蠻的傳統。但元恪不會想到,他為了救自己的寵妃一命,卻在日後給整個北魏帶來了一場滅頂之災。元恪駕崩時,兒子元詡年僅6歲,其生母胡充華順理成章地開始了臨朝稱制。同樣是女主,但是胡太后並沒有馮太后那樣的能力,只不過是一個安於享樂但身份尊貴的貴婦人而已。胡充華並不是先帝皇后,按照禮法先帝皇后為皇太后,而她這個皇帝生母只是皇太妃。為了當上皇太后,胡充華仗着自己兒子皇帝,強行將皇太后趕出宮當尼姑,自己才能放開手腳。
胡充華素來篤信佛教,掌權後在全國範圍內大興土木,到處修建寺廟。而她身為佛教徒,卻又生性浪蕩,最後還搞得人盡皆知。武泰元年(528年),已經19歲的皇帝元詡準備從母親手中奪回早該歸還自己的權力,便調鎮守晉陽的大將爾朱榮率兵進京。但是胡充華得知消息和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聯手兩位情夫遂把兒子毒死了。隨後她又對外謊稱元詡剛出生的小女兒是個男孩,火速將她立為皇帝,事情暴露後又另立了元詡的族侄、年僅3歲的元釗為傀儡皇帝。胡充華的這波操作,讓皇室的威淡然無存。
另一方面,帶兵進京的爾朱榮立擁立元詡的堂叔元子攸為帝,直接率部攻打洛陽。由於胡太后的倒行逆施,她派出去抵抗的部隊全都倒戈相向,反過來攻打她。洛陽淪陷後,胡太后已經是眾叛親離,她和小皇帝雙雙被爾朱榮裝入竹籠,投進黃河活活淹死。此後爾朱榮仗着自己的兵勢,將整個朝堂血洗一空,自皇帝以下的王公貴族2000餘人全部被殺,北魏自此陷入內亂直至分裂和滅亡。胡充華是一位非常失敗的女主,沒有政治能力的她掌權後,直接導致了國家的崩盤。如果當年留她一命的宣武帝元恪泉下有知,會不會無顏見列祖列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