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精神 對文天祥的評價如何

文天祥的精神

中國歷史上,每當國家處於危難之際,總有一些志士挺身而出,他們為國盡忠,為民請命,所以能名垂史冊。宋元之際,風起雲湧,以文天祥為代表的仁人義士給後人上了一堂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就是文天祥精神的真實寫照。

宋朝軍民抗擊元軍

公元1278年,文天祥被元將張弘範抓住,文天祥不願投降,吞龍腦自殺卻沒有成功。張弘範強迫文天祥寫信給另一位抗元名臣張世傑勸降,文天祥被逼無奈,説道:“我自己不能保全父母,怎麼有臉教別人背叛父母呢?”張弘範不肯罷休,再三逼迫,文天祥作詩一首給他。張弘範讀到詩的最後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擔心照汗青”時,被文天祥視死如歸的氣概所感動,於是不再勸降。第二年,張弘範率領元軍與宋軍在水上交戰,強迫文天祥觀戰。文天祥在船上觀看宋元兩軍交戰,文天祥看着南宋的軍隊步步潰敗,心知國家滅亡已成定局,心中的苦悶勝過死去。

張弘範知道文天祥不會輕易投降,就將文天祥交給元朝皇帝處置。在去燕京的路上,文天祥絕世八天,沒有死,於是進食。元朝政府多次勸降,文天祥都大義凜然地拒絕了,元朝政府擔心文天祥的存在會影響江南民心,於是決定將其殺害。在刑場,文天祥面不改色,拒絕了元朝皇帝給他的最後一次求生的機會,只説了一句“我的使命完成了”,便凜然赴死。文天祥死後幾十年,朱明代元,人們在文天祥被害的地方建立祠堂,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英雄。

對文天祥的評價

公元1283年初,文天祥被元朝政府殺害。但他精忠報國,威武不屈的精神卻為人所欽佩,時人與後人對文天祥的評價相當高。

後人繪製的文天祥畫像

在文天祥生前,時人對他的評價就很高。宋理宗曾欽點文天祥為狀元,他雖然昏庸,對文天祥的才學倒是很欣賞,評價文天祥“此天之祥,宋之瑞也。”與文天祥同朝為官的王積翁認為,論才幹,“南人無如天祥者”。連元世祖忽必烈也曾對左右説道:“(文天祥)真男子也,不能為我所用,誠可惜哉!”

文天祥死後,後世對他也頗多讚詞。元朝編修的《宋史》評價道:“自天祥死,世之好為高論者,謂科目不足以得偉人,豈其然乎!”意思是,文天祥死後,世上那些喜歡高談闊論的人説科舉得不到偉人,難道真的是這樣嗎?這就等於將文天祥評價為“偉人”了。明代負有盛名的士人蔣一葵將文天祥比喻為擎天一柱:“擎天者,文天祥。捧日者,陸秀夫。”清代乾隆皇帝也給了文天祥相當高的評價:“當宋之亡也,有才如呂文煥、留夢炎、葉李輩,皆背國降元,而死君事、分國難者,皆忠誠有德之士人也。然此或出於一時之憤激,奮不顧身以死殉之,後世猶仰望其丰采。若文天祥,忠誠之心不徒出於一時之激,久而彌勵,浩然之氣,與日月爭光。該志士仁人欲伸大義於天下者,不以成敗利鈍動其心。”陸以則説:“(范仲淹、諸葛亮、陸贄、文天祥)此四人者,皆經綸彌天壤,忠義貫日月。”到了當代,毛澤東對文天祥的評價也很高,他説:“岳飛、文天祥、曾靜、戴名世、瞿秋白、方誌敏、鄧演達、楊虎城、聞一多諸輩,以身殉志,不亦偉乎。”由上述評價可以看出,世人對文天祥的評價甚高。

文天祥是個怎樣的人

幾百年來,文天祥的抗元事蹟眾所周知,他在受命於危難之際,視死如歸的精神昭然於史書。那麼,文天祥是個怎樣的人呢?文天祥是南宋狀元,其才情自不必説,從後世流傳下來的詩歌也可看出文天祥這個狀元名符其實。

宋元兩軍交戰圖

不過,成為狀元的文天祥,仕途並不平坦,因為他不願對奸臣妥協。文天祥在朝中屬於主戰派,他多次上書理宗皇帝殺掉提議遷都的董宋臣,但得不到回應。後來,權臣賈似道以告病回鄉要挾皇帝,文天祥又起草制誥諷刺賈似道,因此被責令退休,時年三十七歲。文天祥的正直不阿雖然給他的仕途帶來羈絆,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改變,其正直可見一斑。

實際上,文天祥不僅是一名正直的臣子,也是一位慈愛的父親。文天祥的後半生幾乎都在軍旅中度過,他的家小也隨軍轉戰南北。有一年,文天祥駐紮於麗江浦,當時軍中流行疫病,士兵死者數百,他的母親和獨子在這個時候一起病死了,文天祥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被捕之後,文天祥在大都被關了三年,始終拒絕元朝的誘惑。元朝統治者為了逼他就範,將他的妻子和僅剩的倆女柳娘、環娘沒入宮中為奴,文天祥在給妹妹的信中説,“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沒有妻兒骨肉之情呢?但事已至此……奈何奈何!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為人父者,見女兒受難而無能為力,心中苦悶可想而知。但文天祥不願因家人而屈服,他死後連元世祖也頗為可惜,嘆道“好男子,不能為吾所用,殺之誠可惜哉”!


 

文天祥是民族英雄嗎

眾所周知,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抗擊元朝的重要人物。那麼,文天祥是民族英雄嗎?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民族英雄。民族英雄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民族英雄指的是為本民族作出不凡貢獻的人,他們或以一項發明使本民族收益,或以一項特長為國爭光,如錢學森也是民族英雄。

文天祥官服像

狹義的民族英雄也就是人們常説的民族英雄,它指的是在反抗侵略和壓迫的鬥爭中作出貢獻的人物,他們不畏強暴、不怕犧牲和寧折不彎的品格足以為民族之楷模。此定論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也不論成敗和身份,只要符合上述條件就算民族英雄。

不過近年來,隨着各種思潮的興起,不僅僅是文天祥,包括岳飛、衞青等歷史人物的定位引起了一定的爭議。有人堅持傳統的説法,認定文天祥等是抵抗外辱的民族英雄,也有人持不同意見,認為如今56個民族是一家,再將他們歸為民族英雄是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但是,後一種説法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應以歷史的眼光對待歷史人物,如果歷史人物的定位可以隨意改變,那麼歷史和任人打扮的孩子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文天祥在宋元之際臨危受命,興義師以勤王,他不畏強暴,寧折不彎,給國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假設現代中國受到侵略和壓迫,文天祥這樣的人正是國家和民族需要的人。所以,無論是過去、現在或是將來,文天祥都應是民族英雄。

文天祥抗元

中國的歷史上曾有過無數的愛國英雄人物,他們威武不屈的氣節和精忠報國的英雄事蹟千古流傳,文天祥抗元就是這其中的代表。

文天祥朝服像

文天祥是我國南宋末年的文官,系金科狀元出身,文天祥成為欽點的狀元之後,被授予官職,當時有一個叫董宋臣的官員見元軍步步逼近,竟建議皇帝遷都自保。文天祥深知此時遷都弊大於利,便彈劾董宋臣。當時的皇帝是宋理宗,而董宋臣是其寵臣,所以文天祥的奏章遞上去之後如石沉大海,竟得不到迴音。

公元1268年,元軍集中兵力進攻襄陽,當權的賈似道卻不發兵救援,也不上奏給皇帝知道,致使襄陽被困三年,守將呂文德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開城降元。從此,南宋門户洞開,元軍得以長驅直入,南宋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公元1274年,樊城破,文天祥被任命為贛州地區的知州,次年應詔勤王,自此開始舉義師抗元。同年,文天祥入衞京師,任平江府知府,這時的元軍已經盡在眼前了。文天祥辭別天子,率軍苦戰東南,當權者陳宜中等招文天祥退守餘杭。次年,文天祥任臨安知府,未幾宋廷降元,以文天祥為右丞相出使元營。談判期間,文天祥與元丞相伯顏發生爭論,氣急敗壞的伯顏扣留了文天祥,並欲押往大都,幸得義士相助才逃脱。脱身後的文天祥收拾殘兵,繼續在廣東一帶抗擊元軍,以圖光復。不久,文天祥被俘,被押送到大都,最終不屈而死。文天祥雖死,但他英勇抗元的故事卻一代一代地流傳了下來。

文天祥的詩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英雄,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文天祥的詩受當時環境的影響,充滿了家國之悲,人生之恨。

文天祥畫像

文天祥的詩歌內容既充滿了英雄壯志,也飽含家國之悲。如文天祥《和中齋韻》詩云:功業飄零五丈原,如今侷促傍誰轅?俯眉北去明妃淚,啼血南飛望帝魂。骨肉凋殘唯我在,形容變盡只聲存。江流千古英雄恨,蘭作行舟柳作樊。此詩共八句,充滿了對“功業飄零”和“骨肉凋殘”的傷感之情,作者的“英雄之恨”藏於字裏行間,乃作者的“啼血”之作。

文天祥後半生主要活動就是抗元救國,在盡忠保國的同時不免疏於對家人的照顧,對此文天祥頗感自責。“堂上太夫人,鬢髮今猶玄”“家山時入夢,妻子亦關情”“牀前兩小女,各在天一涯。所愧為人父,風物常年悲”,這一句句詩飽含了文天祥對老母親、妻子以及兒女的牽掛與愧疚,正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不知為了救國而家破人亡的文天祥,是否曾經因為家人落下男兒之淚?

説到文天祥的詩,就不得不提到《過零丁洋》和《正氣歌》,前者作於文天祥被俘押送途中,後者作於文天祥在燕京羈押期間。如今,詩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行”之句已成警句名言,而文天祥的愛國精神和他的詩一樣,歷數百年而不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50 字。

轉載請註明: 文天祥的精神 對文天祥的評價如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