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家命運緊相連,與強軍步伐共頻率,海軍航母部隊官兵―― 在強軍思想引領下奮勇前行
部隊名片
海軍航母部隊,是一支為了夢想而戰鬥的英雄團隊,是海軍新型作戰力量的代表和海軍戰略轉型的先鋒。近5年來,這支部隊始終沿着強軍目標指引的方向奮勇前行,從無到有,從近海到遠海,一次次突破了戰鬥力建設的關鍵技術。5年來,海軍航母部隊湧現出“航母戰鬥機英雄試飛員”戴明盟、一等功臣徐漢軍、“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張超、黨的十九大代表曹先建等多名優秀官兵,完成了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閲兵、跨區機動遠海訓練、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閲兵等重大任務。
黃海某海域,風高浪急,遼寧艦按年度訓練計劃進行訓練。殲-15戰機在飛行甲板上起降,在我國首艘航母上留下一道道新的胎痕。
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際,遼寧艦海上訓練正酣。飛行甲板上這一道道胎痕,鐫刻着中國海軍挺進深藍的成長足跡,承載着中國海軍百年航母夢的追夢征程。
2013年8月28日,習主席視察海軍某艦載機綜合試驗訓練基地,勉勵大家再接再厲、深入鑽研、勤學精練,早日成為優秀的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同一天,習主席視察遼寧艦,勉勵官兵要牢記職責,不辱使命,早日形成戰鬥力和保障力。
如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力爭到二○三五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殷殷囑託牢記心間,如山使命高舉頭頂。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我軍第一代航母人將奮鬥與國家命運緊相連,把成長與強軍步伐共頻率,以昂揚的精神狀態表達着對國家發展和軍隊改革的信心與熱望,傳遞着對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踐行與期許。
血性在“中國高度”上接續傳承
“高聳的艦島是民族挺直的脊樑,巨大的甲板是祖國寬闊的胸膛;翻滾的航跡盪滌着百年的屈辱,戰機的轟鳴奏響了復興的樂章……”
這,是遼寧艦官兵自己創作的詩《你的名字叫遼寧》。
2012年11月23日,憑着過人的膽魄和精湛的技藝,“航母戰鬥機英雄試飛員”戴明盟駕駛殲-15戰機在遼寧艦成功着艦、起飛。
憑海臨風,回憶當時情景,戴明盟説:“一個國家和民族要生存,不可沒有雄風鋭氣;一支軍隊要打勝仗,不能沒有鐵骨血性。”
遼寧艦要形成戰鬥力,必須有更多的“戴明盟”。對於艦載戰鬥機飛行員而言,每一次升空都是一次生死考驗。
“天空中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鳥兒已經飛過。”從零起步的我軍第一代航母部隊官兵將自己青春奮鬥的航跡寫在海天之間。
2016年4月27日,飛行員張超駕駛殲-15戰機模擬着艦,因飛機突發電傳故障,不幸壯烈犧牲,年僅29歲。
失去戰友,航母艦載航空兵部隊官兵化悲痛為力量,在挫折中奮起,一批批飛行員成功取得航母上艦資格認證。
這不僅僅是戰鬥力建設的接力,更是精神和血性的接續傳承!
今年7月10日,與張超同批次加入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隊伍的特級飛行員袁偉,依靠單發駕駛着火的殲-15戰機安全着陸。
當時,飛機滿載油量、高度極低、超重着陸起火。面對一系列疊加的險情,袁偉與塔台、僚機密切配合,安全降落。
與這一重大險情僅僅時隔兩天,袁偉又駕駛“飛鯊”翱翔藍天。
是什麼讓他們義無反顧、奮勇前行?
2016年4月,艦載機飛行員曹先建在訓練中身負重傷。手術後,他從昏迷中醒來,第一句話便問醫生:“我還能飛嗎?”
為了重返海天,曹先建與時間賽跑進行康復訓練。今年初夏,他參加了新一批艦載機飛行員首次着艦飛行。此時,距離他出院僅僅70天。
如今,光榮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的曹先建正在北京參加盛會。戰友們期盼着他在盛會結束第一時間為大家宣講十九大報告精神。
“中國速度”背後挺立着一個個英雄團隊
6年前,我國對外宣佈改建第一艘航母時,有的外媒聲稱:“駕馭航母,中國至少要用10年……”
這並非危言聳聽。“我們學了一門沒有師傅的學科。”遼寧艦首任艦長張崢曾表示,“全體官兵為應考做好了準備,有信心為祖國開好航母!”
決定艦載機能否成功着艦的那根阻攔索,遠遠看去就是一根細繩。其實,在它的背後,在飛行甲板下面,是龐大的阻攔機艙,裏面佈滿了滑輪、液壓、控制等大型設備。科技含量之高,攻關難度之大,超乎常人想象。
阻攔索只是艦載機着艦起飛的系統之一。除此之外,航母還有光學助降、起飛、塔台、着艦指揮、航海等多個系統。
“航母事業是個‘巨系統’,每個人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戴明盟感嘆:假如沒有海軍的大轉型大發展,艦載機就飛不起來。
數千個艙室、上萬套設備,面對迷宮般的鋼鐵鉅艦,面對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我軍第一代航母部隊官兵“從零起步”。
“前面沒有路,那就去闖。”搶着學、追着問,白天研究、晚上彙總,“航母放鷹人”、二級軍士長張乃剛快速成長,並帶出了多名優秀的起飛站操作員。
和張乃剛一樣,所有航母部隊官兵都是晝夜兼程。
為了全面摸清艦體結構、掌握裝備系統,官兵們戴上頭盔,打着手電,鑽艙底、摸管路、測數據、畫圖紙,繪製完成了上萬份裝備系統圖。在這個過程中,一大批業務骨幹快速成長,成為助推航母前行的中堅力量。
靠着這股拼勁和韌勁,官兵們駕馭遼寧艦遠航,託舉“飛鯊”沖天,提前3個多月實現全面接管所有裝備,創造了海軍接艦歷史上多個第一。
沿着航母“着艦航線”奮飛海天
回憶起試飛初期那段日子,戴明盟禁不住感慨:“別人説摸着石頭過河,可我們沒石頭可摸,只能一步步水而過。”
斜板滑躍起飛是艦載機飛行員要邁過的第一道坎。突破心理壓力,把握住入板速度、前輪方向,控制好飛機姿態、迎角……邊學邊練,慢慢掌握動作要領,戴明盟和戰友們完成了地面滑躍起飛。
除了斜板滑躍起飛,艦載戰鬥機飛行最難的是摸索出一條符合我軍特點的着艦航線。
為了探索着艦航線,戴明盟一次次飛上藍天,檢驗航線的合理性,又一次次將制訂的方案推翻重來。
經過3年多的試驗試飛和數千次起落,戴明盟和戰友們終於飛出了一條適合中國航母的着艦航線,突破了艦載戰鬥機着艦關鍵技術。
沿着這一路徑,艦載戰鬥機飛行員上艦週期逐步縮短,批次培訓的規模擴大,飛行員技術起點梯次降低,海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改裝培養體系基本成型。
5年來,航母部隊官兵一路探索,一路奮進。從渤海到黃海,從東海到南海,他們邊航行邊訓練,探索合成化、體系化、實戰化的組訓方法,開展了全要素的艦機融合和航母編隊協同指揮訓練。
“西太平洋我來了!”2016年12月,中國航母編隊首次穿越宮古海峽出第一島鏈,駛向更深的藍。
“香港你好!”2017年7月,海軍航母編隊抵達香港,以獨有的方式向香港市民表示問候。
10月上旬,欣逢盛會,遼寧艦又一次駛向大海,開始新一輪實戰化訓練。
時不我待。在航母部隊形成戰鬥力和保障力的時間軸上,航母官兵們激情滿懷,航行在灑滿陽光的金色航道上,迎接未來新的挑戰。
上圖:殲-15艦載機從遼寧艦起飛。
莫小亮攝
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政委 張中明
軍隊是要準備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戰鬥力標準,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習主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全黨一定要保持艱苦奮鬥、戒驕戒躁的作風,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2014年8月23日,習主席簽署命令,授予戴明盟“航母戰鬥機英雄試飛員”榮譽稱號;2016年11月5日,習主席簽署通令,追授張超“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榮譽稱號。習主席的深情關懷,浸透着對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殷切期望,英模的血性膽氣彰顯了大國軍人的忠誠擔當,英模的追夢壯舉激勵着艦載航空兵部隊官兵揚鞭策馬,砥礪前行。
如今,我們正處於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滾滾洪流之中。對於我們艦載航空兵部隊官兵來説,擔起加快航母部隊戰鬥力生成這份使命,開拓進取、開創先河是我們每名官兵的歷史責任。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我們將時刻以探新路、育火種、樹標杆為己任,始終牢記習主席殷切囑託,堅持以強軍目標為統攬,直面多層次同步建設、多機型同場組訓、多風險相互交織、多課題流動疊加等複雜局面,遵循“精準、守紀、零容忍”的艦載飛行鐵律,加大科研攻關,加強技術研究,加緊練兵備戰,苦練精飛,攻堅克難,早日成為優秀的航母艦載機飛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