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電 中國音樂產業經歷商業模式探索、燒錢大戰、版權大戰、盈利不明等紛擾之後,太合音樂集團副總裁劉鑫接受採訪時指出,從早些年視頻版權大戰中可以窺見音樂版權之爭。目前,音樂產業開始朝着視頻網站 “內容自制”模式的演進,但是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國內音樂市場,音樂版權價格持續上漲,業界判斷未來音樂版權價格還會水漲船高。像太合音樂集團這樣,擁有大量獨家、自有音樂版權並具有持續優質內容生產能力的音樂公司,未來的商業價值將會不斷放大。
劉鑫認為:“音樂內容不同於視頻內容,視頻內容看過一遍基本上就不會再看,但是優秀的音樂作品卻可以被用户反覆收聽,這就決定了擁有大量存量音樂版權的唱片公司能夠持續收取存量音樂的版權費。版權價格上漲具有一定道理。”
音樂版權之爭與當年視頻網站的版權大戰尤其相似。在過去10年間,愛奇藝、搜狐、優酷、土豆、騰訊等視頻網站在爭奪頭部資源的版權上大打出手,各家的爭搶讓版權價格不斷飆升,最終土豆與優酷合併,優酷土豆被阿里收購;愛奇藝從百度剝離,實現私有化;騰訊視頻靠着入口優勢奮力直追。視頻網站燒錢尚可通過廣告獲得不錯的收入,但是音樂產品能提供的廣告展示有限,並不是廣告主們青睞的投放資源,廣告能帶來的收入少之又少,在線音樂平台播放業務基本全線虧損。“虧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版權費太高,平台廣告及用户付費收入無法覆蓋高額的版權成本。”劉鑫告訴記者。
“音樂平台目前還沒有進入到正常的商業模式上,版權所有者沒有得到有效價值實現,多數規模大點的公司處於培育、攢人氣、攢版權階段。”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峯這樣分析。
目前各大在線音樂平台已經開始注重差異化競爭力的培養,而積極扶持原創音樂是各大音樂平台重點佈局的事情。太合音樂、騰訊音樂、阿里音樂、網易雲音樂等,都在不遺餘力扶持獨立音樂人和用户自制內容。音樂人計劃可以幫助音樂公司進一步擴展音樂內容規模,扶持新生力量。這和在線視頻行業走過的路也十分相似,視頻網站在經歷燒錢大戰、版權大戰之後,紛紛轉戰自制內容,自我增加獨家優質內容的供給,才逐漸培養起越來越多的付費會員,出現盈利的趨勢和預期。
但劉鑫認為,音樂內容生產也存在一定的挑戰,這主要是由資源和收益分配不均造成的。 “除‘三大’外的唱片公司生產的優質原創音樂內容,貢獻了七成的流量,卻只拿到了音樂市場版權收益的三成。這顯然打擊了原創積極性,而一些大的音樂平台由於投入了巨資購買‘三大’的版權,必然要重點推‘三大’的音樂,能夠分配給原創音樂的資源也就少了。” 正是這種不健康的模式,導致了目前本土原創音樂並未得到很好的認可和發展,導致了很多音樂公司不願意做原創。
正是這種不健康的模式,導致了目前本土原創音樂並未得到很好的認可和發展;導致了很多音樂公司不願意做原創。這幾年音樂公司新出品的內容不多,行業的通道包括生產、製作、發行,並不是正向循環。
如何打破僵局?劉鑫看來,要從行業透明做起,最主要的做法就是讓流量數據公開。互聯網行業最大的優勢就是數據,在視頻網站行業,每一個視頻內容獲得多少點擊量一清二楚,行業也會根據視頻內容帶來的流量分配收益,但在線音樂平台並不公開這些數據,這就導致大家很難按照音樂作品真正帶來的價值來分配收益。劉鑫表示,數據透明化才能令音樂行業得以變革,也會促進優秀音樂內容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