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劇報告:迎難而上:“寶武”員工離崗背後的故事

  央視網消息:繼續關注中國寶武鋼鐵集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後的故事。昨天的節目中,我們講述了武鋼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去除過剩產能,制定了詳細的員工離崗分流方案。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個離崗分流方案如何落實?這當中哪些人會離開自己的崗位呢?

  2400多人的運輸部,在將要失去崗位的700多人中就有400多名老職工。

  原武鋼運輸部原料站站長 餘輝:説實在的,我們大家在接到消息的時候,要做這個工作,知道這肯定是一個很難啃的骨頭,絕非是一個很容易的事情。

觀劇報告:迎難而上:“寶武”員工離崗背後的故事

  原武鋼運輸部原料站黨支部書記 陳新:有時候,我們晚上跑到現場跟他們交流,有的職工也發火。

  曾經付出青春和汗水的地方,説走就走真的太難。在運輸部工作了快40年的陳漢斌,一家三代都是武鋼人,父輩當年從鞍鋼過來支援武鋼建設,如今兒子也在武鋼工作。儘管有許多不捨,但他卻是所在車間第一個籤協議的老職工。

觀劇報告:迎難而上:“寶武”員工離崗背後的故事

  原武鋼運輸部廠前站職工 陳漢斌:這是大勢所趨,好多人都望着我。我不走,這個工作絕對是難做的。其他職工開玩笑説,只要他不走我們就不走,不簽字。所以領導一來,我就第一個把字就簽了,其他職工就跟着簽了。

  在簽了離崗協議之後,為了帶新人熟悉自己的崗位,陳漢斌又在廠裏義務工作了三個月。

  原武鋼運輸部廠前站職工 陳漢斌:主要我是運輸部的老職工,又是個老黨員,我30多年黨齡,組織上給過我相當多的榮譽。我不奮鬥,最後就會愧對組織。

  原武鋼運輸部廠前站黨支部書記 馬國漢:這三個月,他珍惜每一天的時間,他原來早上都比我們提前來將近一個小時。但是,從他簽字的那一天開始,他就每天比我們要早來一個半小時,他説我現在一天要當一週用,一週要當一個月用。

  義務工作三個月後,陳漢斌回了家,但他依然十分掛念廠裏的事務。

觀劇報告:迎難而上:“寶武”員工離崗背後的故事

  原武鋼運輸部原料站站長 餘輝:有一天晚上,(陳漢斌)給我打電話説明天要下雪,他説明天早上我過來,有一些具體的工具和東西,可能他們(其他職工)不太清楚,我過來幫他們招呼一下。

  運輸部最終順利完成了減員任務。

  原武鋼運輸部黨委書記 胡軍:在這個過程當中,沒有人來找我(鬧)的。按道理,你砸人家飯碗,每天門口有人要跟你扯皮的,真的是一個都沒有,而且做完了之後都沒有。

  試點改革完成後,減員工作在武鋼全面鋪開。更大範圍的武鋼職工要離開原來的崗位。在這個即將離開崗位的羣體中,不乏對武鋼有過突出貢獻的優秀員工。

觀劇報告:迎難而上:“寶武”員工離崗背後的故事

  原武鋼熱軋總廠車間生產部長 張光新:我有點不甘心,我還差三年(退休),像我的能力,我的工作經歷,還可以為企業貢獻。實事求是跟你們説實話,沒有想法那是不正常的,想法肯定有。

  張光新是熱軋廠的老勞模,1976年進入武鋼,多次獲得“武漢市勞動模範”等稱號。他把在武鋼獲得的成績和榮譽視作畢生的驕傲。

  原武鋼熱軋總廠車間生產部長 張光新:這個人力資源優化確實是(必要),因為我搞這個我知道,所以我理解。實事求是,中國的鋼鐵產能過剩,價格無序競爭,同質化的競爭太厲害了。

  為了保住武鋼,驕傲的張光新最終俯下身簽下了離崗協議。在這次改革中,一些做勸離工作的黨員幹部本身就是離崗人員。閔珊就是其中一位,她當時主要負責做通水站職工的思想工作。

  原武鋼熱軋總廠車間工會主席 閔珊:幾乎就是隔個一兩天到水站跟他們講這個宣傳。當時我跟他們説,我説我也有可能在這個優化範圍之內。過了一個星期後,真的就是我跟他們一起回去(離崗)了。

  閔珊,在廠裏不僅多次榮獲工作標兵、優秀共產黨員、“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而且作為車間工會主席,她非常關心職工的工作和生活。廠裏的領導其實都不希望她離崗。

  原武鋼熱軋總廠車間工會主席 閔珊:當時我們車間的書記、主任都不找我籤(離崗),我找到他們籤,攆在他們後面不給我籤。後來還是我們那個廠長來找我籤的。

  閔珊一家人都在武鋼工作,她從小就在熱軋廠長大,看着熱軋廠一點點地建設起來。離崗,並不是那麼容易的決定。但是,為了武鋼的明天,她毅然選擇了離開。

  閔珊説在崗的人是給武鋼做貢獻,離崗的人也是在給武鋼做貢獻。

  原武鋼熱軋總廠車間工會主席 閔珊:有時候經常會做夢,夢到回到那個地方(車間),處理故障。有一天,他們半夜説有一個配件找不到地方了,我醒了之後馬上就回復,東西在哪個房間,哪個櫃子,第幾層第幾格,我還記得很清楚,他們就找到了。

  然而改革從來不是易事,也不會一蹴而就。事實上還有很多職工難以很快轉變觀念,自願選擇離崗。

  原武鋼燒結廠車間職工 萬正秀:他説武鋼是一條大船,現在這個船要沉了,有一部分人要提前上岸。我説我就不回來,就這種心態,就真的是不想回去。我可以説是個“釘子户”。

  萬正秀,在武鋼工作了25年,怎麼也不能接受被優化的現實。她為什麼自稱“釘子户”?最後她又做出了怎樣的選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42 字。

轉載請註明: 觀劇報告:迎難而上:“寶武”員工離崗背後的故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