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每週喝酒三四次降低糖尿病風險?系研究被誤讀

由 梁丘憐翠 發佈於 綜合

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我國已成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國。數據顯示,中國約有1.1億名糖尿病患者,約佔中國成年人總數的1/10。糖尿病人最擔心的是吃什麼,最關心的也是吃什麼;擔心的是吃什麼會升高血糖,關心的是吃什麼能降血糖。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最新研究發現,每週飲酒3-4次,糖尿病的風險降低21%。這讓很多糖友非常激動,甚至很多不喝酒的人也躍躍欲試。

  這個研究到底是怎麼回事?喝酒真的能降低糖尿病風險嗎?糖尿病到底能不能喝酒?

  這個研究存在嗎?

  的確實有這麼一項最新研究,它也的確發現了飲酒頻率和糖尿病風險有相關性。這個研究是怎麼回事?

  這個研究由南丹麥大學公共健康研究所的專家完成,他們曾在2007年到2008年期間對70551名志願者進行了有關健康和生活方式主題的問卷數據(其中包括飲酒習慣),又在問卷調查結束4年後,對這些志願者的糖尿病發病情況進行了回訪。

  結果發現,在調查期間,共有859名男性與887名女性都患上了糖尿病。通過對全部志願者飲酒習慣的分析,研究者發現,與滴酒不沾者相比,每週飲酒3至4天的男性糖尿病患病率降低了27%,女性患病率則降低了32%;在飲酒量方面,每週飲酒14杯的男性患糖尿病的風險比不飲酒的人低43%,每週飲酒9杯的女性患糖尿病的風險則比不飲酒者低58%;不論男女,每週至少飲葡萄酒7杯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比飲酒不到1杯的人低25%至30%。

  因此,研究者人為,飲酒頻率與糖尿病患病風險有關聯,每週飲酒3-4次能降低糖尿病患病風險。

  這個研究可信嗎?

  看到這個研究是正規大學做的,很多人馬上就相信了。不過,這個研究有很多漏洞,而媒體的報道更存在歪曲成分,我們還是不要迷信這種最新研究結果。

  首先,這個研究使用的方法是隊列研究,它屬於觀察研究的一種,得出的是相關性的結論,並不是因果關係。也就是説研究本身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特定的飲酒方式可以減少患糖尿病的風險。

  其次,生活習慣的調查和糖尿病患病情況回訪之間差了4年,這項研究無法説明,4年間人們的生活習慣是否發生了改變。畢竟,我今天喝點酒,可能我以後再也不喝了,但是你問的時候我只填了當時喝酒。而且,這個研究只觀察了5年,而糖尿病的發生週期其實很長,可能觀察更長時間,糖尿病的發生率又會發生改變。

  糖尿病患者能喝酒嗎?喝酒能預防糖尿病嗎?

  其實,目前有關酒精與糖尿病關係的實驗研究還很少,而且缺乏系統性,所以科學界目前並不推薦或者鼓勵糖尿病患者飲酒。

  實際上,早在70年代,科學家就發現酒精與糖尿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係。而且,隨着糖尿病的患病率日益增高,對糖尿病病因的研究越來越多。

  從目前的研究來看,飲酒與糖尿病之間存在着 “U”型或者“J”型關係。的確,有不少研究發現,少量飲酒與糖尿病發生存在負相關性。但有關酒精與糖尿病關係的實驗研究還很少,而且缺乏系統性,所以,科學界目前並不推薦或者鼓勵糖尿病患者飲酒。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中指出:

  不推薦糖尿病患者飲酒。若飲酒應計算酒精中所含的總能量。

  女性每天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15克,男性不超過25克(15克酒精相當於450毫升啤酒、150毫升葡萄酒或者50毫升低度白酒)。每週不超過2次。

  應警惕酒精可能誘發的低血糖,避免空腹飲酒。

  具有2型糖尿病風險的人應限制含酒精飲料的攝入。

  英國國民健康服務體系NHS建議:糖尿病患者要限制酒精攝入,如果要喝,最好每週不要超過14個酒精單位,而且千萬不要空腹喝酒。喝酒會影響胰島素抵抗或者血糖控制。

  美國糖尿病協會ADA建議:實在想喝酒也行,但不要多喝。男性每天不要超過2個酒精單位,女性則不要超過1個單位。

  一個酒精單位被定義為10ml或8克純酒精。

  喝酒預防糖尿病非常不靠譜!

  很多人看到這樣的報道,就躍躍欲試,開懷暢飲了。這裏需要提醒大家最好不要這樣做。實際上,考慮酒精的致癌風險,並沒有所謂的“安全”飲用水平,少喝酒來預防糖尿病是非常不可取的。

  首先,從目前來看,喝酒降低糖尿病風險的證據並不是非常充足。

  其次,少量喝酒不好操作,容易多喝。少量?適量?到底是多少?在酒桌上,拿起杯子容易,放下可沒有那麼容易。

  而且,飲酒最大的問題是,它並不存在什麼“適量”之説。酒精早已被IARC列為1類致癌物(對人的致癌風險有充足的證據),飲酒無論多少,都有致癌風險,即使少量喝酒也會增加癌症等其他慢性病的風險。

  總的來説,喝酒降低糖尿病風險的説法完全是對科學研究的過度解讀,想要靠喝酒降低或者預防糖尿病就更加不可取!大家以後看到這種最新的科學研究結果時,也要多留個心眼。

  責任編輯:霍宇昂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