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不給創業者貼標籤 創業過程不差別待遇只要合適就好

由 郎文芬 發佈於 綜合

  【新聞閣2015年07月31日訊】又一個畢業季來了,數百萬學子即將走出校園邁向工作崗位,面對新的就業壓力,這一屆學子也許是幸運的,因為中國大地正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自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這一創舉以來,舉國上下紛紛熱議並實踐創新創業,民族的創業精神和創新基因正被激發。

不給創業者貼標籤 創業過程不差別待遇只要合適就好

  那麼究竟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創業者需要具備怎樣的基因與素質呢?哪些人更有創業優勢呢?

  近日,國內首檔財經脱口秀節目《吳曉波頻道》發出的“文理科創業”調查問卷顯示,雖然大多數人會優先選擇一個“互補型”的創業合夥人,但從數據上來説,理科生搭檔更受青睞。其中關於“理科創業者的優勢”一問中,相當一部分比例的理科創業者填寫了“實事求是”“更踏實”“客觀理性”“邏輯性強”等相近詞彙。

  更令文科生受到打擊的,是調查問卷中顯示出的另一個事實:在大部分職員那裏,理科老闆也更受歡迎。首先,67%的理科老闆的員工認為自己的老闆“適合創業”,但是在文科老闆的員工中,這個數據則降至52%。換句話説,近一半的文科老闆的員工認為自己的老闆並不太適合創業。其次,超過六成的員工表示:“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選擇理科老闆。”

  在創業過程中,文科生和理科生真有如此之大的“差別待遇”嗎?

  創業無關乎文理,只在於適合

  2013年上線的“易科學EasyScience”是一個科研儀器共享和實驗交易平台。

  這個網站的誕生,源於創始人孫磊的切身經歷。當時孫磊還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博士生,他在清華大學周圍找到一台滿足分選神經幹細胞條件的流式細胞儀並完成支付,一共花了兩天,但整個實驗過程其實只需要兩個小時。通過調研,易科學團隊發現這種科技資源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廣泛存在於中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研發機構。出於解決自己在科研過程中遇到的關於儀器設備和實驗服務方面的需求,孫磊和他的團隊創辦了易科學網站,希望通過互聯網的力量讓科學實驗更加便捷。

  包括孫磊在內,“易科學”創業團隊的核心成員幾乎都是理工科學生。而當《中國科學報》記者詢問其是否刻意找理工科學生作為合夥人時,孫磊卻否認了這一猜測。

  “我覺得創業過程中理科生不一定更受青睞。”孫磊説,“你看很多創業成功的案例,像馬雲、俞敏洪、劉強東等等都是創業成功的文科生。”

  在孫磊看來,理科生更加“實事求是”“踏實”“客觀理性”“邏輯性強”,而文科生“對變化感知敏鋭”“善於靈活思考”“表達能力卓越”“善於建設企業文化”等等“標籤化”的特點在創業活動中並不存在優勢或劣勢,而要看適合或不適合。

  “所謂適合首先表現在創業類型上,比如高科技行業文科生可能沒法玩兒。而社交類的、教育類領域的創業文科生反而會更有優勢。”孫磊表示,這與創業的專業領域密切相關。

  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也認同這一觀點。

  “到底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更適合創業並無定論,這與創業類型、產品性質和創業過程中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質都有關係。”熊丙奇認為,在高技術創業領域,理工科的學生具有一定優勢。而管理型創業、服務型創業中文科生的弱技術背景就並不見得是劣勢了。

  “即使在高技術創業領域,也並不是説整個創業團隊中都是理工科背景的人,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背景的人一樣是創業團隊所必需的。”熊丙奇補充道,“一個成熟的創業企業,除了技術研發部門,肯定還需要市場營銷、行政管理、公關部門等等。”

  孫磊也認為,一個好的創業團隊需要不同類型和專業背景的人才。“我更傾向於在一個團隊中有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合作,尤其是商科與有技術背景的人合作。團隊分工的意義就在於,每個人在適合的位置上發揮出自己的特長和優勢。”孫磊説道。

  孫磊認為,對於創業者來説,更重要的不是所謂文科生和理科生各自具備的性格特點,而是創業者的人格特質,比如帶領團隊的領導力,面對困難不輕易放棄的韌性等等。

  “所以我認為到底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更適合創業並沒有明確的定義,這與他們所從事的創業領域、在創業團隊中的位置更加相關。”

  創業者須具備的人格特質

  熊丙奇認為,領導能力、管理能力、耐挫力和對市場走向的判斷能力是創業者須具備的最重要素質。

  而北京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楊壯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創業成功者都具有清晰的人格特質,而這種人格特質與他(她)所學的專業並無絕對的相關性。

  “所有創業成功者首先需要具備頑強的、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創業活動多會經歷起起伏伏,遭遇諸多困難和挑戰,而意志力是支撐創業者堅持下去的最重要品質。不過楊壯也坦言,這一點在中國年輕一代的身上表現得不盡如人意。

  創業者須具備的第二個人格特質是比較高的格局和視角,楊壯將其稱為“要有一個遠大的夢想”。正如提出現代創新理論的約瑟夫·熊彼特所説:“創業者要有一個企業家的夢,一個力圖建立一個企業王國的宏大夢想。”

  第三是專注性。“成功的創業者認準一件事情,就會在這件事情上一直保持專注。不管別人做什麼,我自巋然不動。”最後,在這樣一個時代要保持專注就必須勇敢,“敢於冒風險,敢於打破罈罈罐罐,背水一戰,破釜沉舟。”楊壯説道。

  除此之外,創業者清晰的價值觀、果斷的判斷力會為創業活動的成功提供更多保障。“價值觀即選擇的排序,一般情況下成功的創業者都有比較清晰的價值觀,創業者很明白自己要去做什麼。在價值觀清晰,有選擇、有排序之後,就需要對選擇作出判斷。”楊壯認為,有些創業者可能具備很強的專業知識,但在選擇的時候總是要問是還是否,去還是不去,上還是不上,下還是不下,在很多問題上猶豫不斷。

  “而成功的創業者都是在看準之後義無反顧向前走,他們不會擔心失去什麼,因為在他們的價值觀中他們從創業過程當中得到的會比失去的大得多。”楊壯解釋道,以上所有這些創業成功須具備的人格特質都不涉及到創業者所學的專業。

  莫給創業者貼上“文”“理”標籤

  “以文科還是理科來劃分人才的類型,從而推測他們可能具有的素質,這本身就是‘貼標籤’的行為。”熊丙奇反對簡單地把人才分為文科生或理科生。

  “這是中國教育的一貫思路,而這種貼標籤的思路是狹隘的。”對於任何一個創業團隊來説,判斷一個人是否能夠成為一個好的創業者並不是看他(她)的專業背景是文科還是理科,而是要看他(她)是否具備能夠勝任某個崗位的能力。

  “我們在創業時一定也是從某個具體崗位對人才需求的角度去考慮組建團隊,而不是以文科或理科為標準去組建團隊,後者本身就不是一個創業者的觀念。”熊丙奇接着説。

  楊壯最近正在從事的一個研究項目正試圖將清華和北大的學生創業者們聯合在一起。“北大的學生想法多、夢想多、格局大、思想跳躍大,而清華的學生理工科背景比較強,兩者配合起來有可能組建一個好的創業團隊。”據楊壯介紹,西方國家成熟的創業團隊模式是“技術人才+市場營銷人才+具有綜合素質的領軍人物”。

  “每個創業個體的人格特質、專業背景只是創業成功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CEO的選擇、團隊配合、技術領先是比文理科更值得關注的創業要素。”楊壯説道。

  楊壯認為,創業要想成功,首先要注重CEO的性格、品格、高度和視野;其次高精尖的創業必須有很好的團隊;第三才涉及到技術和商業模式。

  雖然楊壯承認只有高端創業才是我國產業從模仿到原創的重要過程,而技術在這個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但我把它放到第三位的原因是,很多人有技術,但卻沒有能力組織一個團隊。這是中國目前的創業活動中比較缺乏的環節,即技術人員很強,但是無法與別人溝通,無法去動員、影響周邊的人,這與我們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制度中所傳承下來的問題有一定關係。”

  “創業活動需要的是複合型人才,關注的是人本身的素質,而不是他的學科身份。跨專業就業正在成為就業的大趨勢,而在創業領域,更應該打破學科的標籤化和分界線。”熊丙奇最後總結道。(搜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