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成都商報】;
對餐飲行業的信息收集問題,必須要有更加嚴格、清晰的行業規範,不能讓餐廳可以完全自由地制定規則。
日前,有媒體隨機走訪了100家餐廳發現,72家餐廳上線了掃碼點餐功能,其中有35家餐廳要求關注微信公眾號後才能點餐,20家餐廳掃碼後要求用手機號登錄後才能點餐。快速普及的掃碼點餐,也引發了關於過度搜集信息、是否存在信息泄露風險的討論。
掃碼點餐的推廣,總體來説當然是智能時代的一件好事。對消費者來説,在就餐高峯期同樣能及時下單,多人協同點餐也比較方便;對餐廳而言,省去了很多人力成本,服務和運營更有效率,而通過點餐服務來給餐廳公眾號吸粉,為日後提供了精準營銷的工具。
但在推廣掃碼點餐服務的過程中,一些餐廳為了自身的利益已明顯跑偏,對消費者的選擇權和隱私權構成了潛在侵犯。
事實上,紙質菜單換成掃碼點餐,對一些不擅於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不友好,在此前就曾引發過討論,而類似問題只是其一。如報道提到的,在一些餐廳,掃碼只是第一步,點餐還必須強制關注公眾號,甚至註冊會員,將個人的相關信息“上交”。
儘管點完餐可以取消關注,部分消費者為了避免被後續廣告營銷騷擾,也確實是這樣做的,但不管怎麼説,整個掃碼點餐的服務過程,消費者實際上沒有太多選擇的餘地,關注公眾號或者註冊會員有很強的強制色彩。
《網絡安全法》明確規定,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
如果餐廳將填寫信息、註冊會員和點餐強制綁定,並且沒有在顯著位置提供“隱私條款”或“用户協議”,這就談不上明示收集或徵得同意。
對消費者來説,所填寫的個人隱私信息,如果只是被餐廳用於後續的營銷,那麼頂多只是廣告騷擾的問題,但誰也無法知曉和保證它的真實用途及儲存的安全性。一旦被濫用或者被盜用,甚至流向地下個人信息倒賣的灰色市場,無疑會形成嚴峻的泄露風險。
在此前提下,對餐飲行業的信息收集問題,必須要有更加嚴格、清晰的行業規範,不能讓餐廳可以完全自由地制定規則。餐飲行業的覆蓋面極廣,所涉及的消費羣體相當龐大,不能讓侵犯自主選擇權以及隱私權成為一種常態。餐廳要有基本的自覺,有隱私保護的意識,行業層面更應該嚴格立規,別讓掃碼點餐成為隱私泄露的風險源頭。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熊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