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對話王立羣:經典還是要讀原文 解讀如同嚼過的饃

由 回秀蘭 發佈於 綜合

  國家圖書館原館長詹福瑞鄭州對話王立羣

  ―― 經典還是要讀原文 別人的解讀,就如同嚼過的饃

  本報訊 8月29日晚,國家圖書館原館長詹福瑞攜新書《俯仰流年》來到鄭州,與河南大學教授王立羣做客松社書店談鄉愁。

  如果寫假話和虛情 這文章就一文不值

  歐陽修《採桑子》中有一句“俯仰流年二十春”,《俯仰流年》正是取了此句之意。《俯仰流年》是典型的學者散文,體現了一個出身於農村人文學者的歲月感懷與時代憂思。

  詹福瑞長期從事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著作有《南朝詩歌思潮》《中古文學理論範疇》《漢魏六朝文學論集》等,另有學術隨筆集《不求甚解》、詩集《歲月深處》等。散文集《俯仰流年》中既有詹福瑞對童年鄉村生活的深情回顧,也有他對當前農村狀況的冷峻觀察,既有對前輩學者的回憶,也有對當下學者生存狀態的描述,以及對大學教育、傳統文化等問題的看法。

  詹福瑞説:“寫散文要做到真實、真誠、真美”,其中真誠比真實還難,但是“如果説不真誠的話,寫一些假話和虛情,我覺得這文章就一文不值”。

  “閲讀是極個人的事情,別人的書單不一定適用於你”

  作為古典文學研究名家,詹福瑞對大眾文化對經典的影響之大深表憂慮。“受大眾文化影響,近些年的閲讀出現了去經典的傾向,大眾文化凸顯出它的娛樂性和感官性。而經典恰恰是在感性之中融入了深刻理性的傑作,因此閲讀經典常常會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覺得很沉重。習慣了輕鬆快樂閲讀的人當然不喜歡這種沉重的閲讀,所以大眾慣常的閲讀現在多是碎片化、快餐化、淺易化、感官化的閲讀”。

  對於近些年出現的各種形式的對經典的解讀,詹福瑞認為,他們在傳播經典方面有着積極意義,但從本質上來説,他們將經典轉化成淺白的語言,減少了經典的思想內涵,降低了經典的思想高度,當作敲門磚尚可,但最終還是要讀原文。“閲讀是兩個人的對話、交流,有來有往,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心理過程,別人是無法代勞的。別人的解讀,就如同嚼過的饃”。

  詹福瑞國家圖書館原館長的身份,讓人很渴望能拿到一份他列的必讀書單。“閲讀是極個人的事情,別人給的書單不一定適用於你。只有先開始去讀,才會在讀的過程中知道自己究竟需要讀什麼。”詹福瑞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