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應對“白色污染” 中國發力“限塑”

由 不新伏 發佈於 綜合

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應對“白色污染” 中國發力“限塑”

本報記者 寇江澤

塑料是重要的基礎材料,在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中應用廣泛。不規範生產、使用、處置塑料會造成資源能源浪費,帶來生態環境污染,影響羣眾健康安全。聯合國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所有塑料製品中,只有不到1/10會被循環利用,近八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環境中。有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漁業等造成嚴重影響。

我國一向高度重視塑料垃圾的環境影響,針對“白色污染”,我國從2008年6月就開始施行“限塑令”。國家發改委的一項數據顯示,我國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增速,已由2008年前一度超過20%下降為目前的3%以內,主要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袋使用量年均減少20萬噸。

有外媒稱中國目前是海洋微塑料的主要輸出國,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曾回應,中國是最大的塑料生產國,但並不代表中國是塑料污染大國,越來越多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近日發佈的《有關塑料的十大事實與再生塑料產業綠色發展建議》中談及,我國每年塑料製品產量逾7500萬噸,回收率為23%—29%,高於不少發達國家。

面對電商、外賣等新業態帶來的塑料製品消耗量持續上升等挑戰,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意見明確了‘禁塑’‘限塑’期限,電商、外賣等也在其中。在禁限部分塑料用品的同時,還提出要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和模式,規範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方便羣眾生活。”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説。

霍傳林也透露,我國已將海洋垃圾污染防治納入“灣長制”試點工作,禁止生產生活垃圾傾倒入海。同時,加大海洋垃圾清理力度,開展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污染綜合防控示範。比如,依據《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開展了渤海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垃圾的綜合治理等。這些都為防止塑料垃圾進入海洋提供了有力支撐。

“我國應積極開展垃圾塑料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國際合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研究員周宏春表示,解決“白色污染”問題,不僅會改善全球環境,特別是海洋環境,也將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提升國際影響力起到積極作用。他認為,從根本上解決塑料污染問題,應採取綜合治理措施,實現廢棄塑料製品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後續將會同有關部門,適時更新發布塑料製品禁限目錄,細化禁限範圍和執行標準;各地區要按照《意見》要求,結合本地實際進一步實化細化禁限管控的具體措施。“我國是發展中大國,在全球共同應對塑料污染問題上,我們將積極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把倡議變成行動,把理念轉為實踐,為全球共同應對塑料污染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位負責人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