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地球局|下月開建相關設備,日本裝聾作啞推進核污染水排海

由 亓官天亦 發佈於 綜合

記者 趙恩霆 整理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決定,將於6月上旬開始建設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相關設備。此前,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5月18日通過了東京電力公司提交的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計劃草案,後續將公開徵集意見,預計一個月後予以正式批准。

自去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決定核污染水排海以來,日方出於一己私利對國內外反對之聲置若罔聞,極力淡化此舉對全球海洋環境的重大危害,極其不負責任。海洋生態學專家和環保人士指出,這一方案對人類社會和海洋生態環境健康的潛在威脅難以估量。

這是去年2月13日拍攝的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和核污水儲水罐。(新華社)

【選擇排海是為了省成本】

東京電力公司去年12月提交草案後,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召開了13次審查會議,就核污染水稀釋設備的性能、應對地震海嘯的對策、發生意外時的停排辦法等逐一核查,認定核污染水排海計劃可為核反應堆報廢作業騰出更多空間、降低核電站整體風險。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打算在2023年春季前後啓動核污染水排海。按照時間表,相關設備將於明年4月前建成。共同社報道指出,獲得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認可後,東京電力公司的核污染水排海計劃能否獲得地方政府同意將成為焦點。

日本政府在去年4月13日決定2023年起把這些核污染水經過濾和稀釋後,通過海底管道排放至太平洋。這一過程預計將持續20年至30年,直至核電站報廢完畢。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遭遇強烈地震和海嘯,引發福島第一核電站重大輻射泄漏事故。東京電力公司為冷卻廢棄核反應堆內已熔化燃料棒而注入大量水,核電站內部及周邊地區的雨水和地下水同樣受到放射性物質污染,10多年來累積儲存了上百萬噸核污染水。

這是去年4月13日拍攝的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新華社)

為儲存不斷增加的核污染水,東京電力公司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準備了約1000個儲水罐。隨着儲水罐可用容量越來越少,日本政府內部曾提出過5種處理方案,但最終選擇了核污染水排海計劃。按日方説法,排放入海和蒸發後排入大氣兩種方案是“最實際的解決方法”,其中排放入海“所需時間最短,花費也最少”。不過,環保人士指出,日本政府其實並未充分考慮所有手段,選擇核污染水排海是為了省成本。

環保團體“日本地球之友”不久前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新建類似儲油罐的大型儲水罐,以及用水泥和沙子將核污染水固體化處理後再保存,都是非常可行且已有實際應用的辦法,但均未得到日本政府充分討論。文章還指出,針對東京電力公司所稱福島第一核電站內已無土地新建儲水罐的説法,日本經濟產業省專門委員會曾有委員在討論中提出解決辦法,但也未得到充分討論。

去年4月13日,抗議者在日本東京的首相官邸外反對福島核污水排入大海。(新華社)

【18萬人聯署信反對排海】

對於將福島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日本國內一直有強烈反對聲音。在日本國內,漁業受核污染水排海影響最大,其從業者反對最為強烈。日本全國漁業協會聯合會會長岸宏去年和今年分別在與日本首相和經濟產業大臣會面時,均表示堅決反對核污染水排海。

福島沿岸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洋流,漁業資源豐富。福島周邊的漁場也是當地漁民多年來賴以生存的依靠。據日本媒體FNN報道,福島縣漁業者對東京電力公司的核污水排海計劃一直持反對態度。漁業者擔心此舉將使外界對當地水產品的安全產生憂慮,導致魚貝類等水產品失去銷路。福島大學名譽教授今野順夫表示,福島縣以水產為支柱產業,核污染水排海將給產業發展造成混亂,同時也危害普通民眾的生活。

日本東北地區反對核污染水排海的呼聲也很強烈。今年3月30日,宮城縣漁業協同組合、福島縣生活協同組合聯合會等4個民間團體向日本經濟產業省和東京電力公司遞交18萬人聯署信,要求放棄核污染水排海計劃。一些日本民間團體,包括由民眾和學者等組成的“原子力市民委員會”和日本律師聯合會等,都公開反對核污染水排海。日本立憲民主黨等在野黨也要求日本政府撤回核污染水排海的決定。

去年4月13日,船隻停靠在日本福島縣浪江町的港口,遠處是福島第一核電站。(新華社)

面對多方反對,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卻一意孤行,不斷推進核污染水排海計劃。去年8月,東京電力公司管理層對媒體公佈計劃,擬修建海底隧道將核污染水排放至距離核電站1公里左右的近海。日本《產經新聞》今年3月底報道,東京電力公司正在進行隧道起點的地上工程,並將於4月中旬啓動隧道出口的海底工程。而海底作業啓動,標誌着核污染水排海的準備工作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根據東京電力公司與日本政府的計劃,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廢堆作業預計需要持續30至40年,這意味着在此期間將有大量放射性物質源源不斷地排入海中。日本民間團體“原子力資料情報室”共同代表伴英幸表示:“不能允許對海洋環境的放射性污染,(對福島核污染水)應採取排放入海以外的方法處理。”

2月15日,國際原子能機構調查小組在日本福島核電站進行實地調查。(新華社)

【需過濾62种放射性物質】

有專家認為,核污染水排放對海洋環境影響程度,取決於所排放放射性核素的種類、濃度、總量、排放位置和排放時間,以及特定放射性核素與沉積物、海洋生物等海洋環境關鍵要素相互作用等複雜過程。

專家解釋,核污染水的影響時間與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有關。所謂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強度達到原值一半所需要的時間。以半衰期約兩年的銫134為例,在經歷5個半衰期後,放射性強度降為初始值的1/32,這意味着經過10年左右時間,銫134在環境中已衰減到可以忽略不計。銫137半衰期則長達30年,放射性強度降為原值一半需要30年。目前人類尚缺乏對進入海洋的人工放射性污染物質進行有效處置的技術,只能通過放射性物質自身衰減和海洋水體的稀釋擴散降低污染濃度。

雖然福島核電站泄漏的碘和銫的總量相當於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泄漏量的10%左右,但卻是人類和平利用核技術以來,對海洋生態環境直接造成污染的最為嚴重的核事故。某些半衰期長的人工放射性核素能夠在海洋生物體內富集,並通過食物鏈傳遞遷移,比如鍶90是親骨性放射性核素,容易富集在骨骼上,而銫137比較容易在肌肉、肝臟部位富集,這些核素隨食物傳遞到生物鏈頂端,進而對人類的生存安全產生潛在威脅。

2月14日,在日本東京,國際原子能機構調查小組成員與日本政府官員舉行會談。(新華社)

按照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的説法,福島核污染水在排放入海之前,要經過“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過濾,去除62种放射性物質。該設備難以去除的氚,將被稀釋到遠低於日本國家標準的濃度後排入海中。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稱,全世界核電站排放的廢水都含有氚,稀釋後排放入海是安全的。

然而,福島核污染水並非核電站正常運營過程中排放的含氚廢水,其中所含放射性物質成分極其複雜,能否有效清除令人懷疑。同時,由於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在福島核事故處理方面有多次不誠實記錄,包括在核事故初期隱瞞堆芯熔燬等,人們並不敢輕信其説辭。而且,日本媒體查出福島核污染水中除氚以外還有多種放射性物質超標,東京電力公司隨後也承認,經ALPS處理的核污染水有70%以上不符合排放標準,需要再次過濾。

去年4月14日,韓國民眾在位於首爾的日本駐韓國大使館外集會,抗議日本政府將福島核廢水排入大海。(新華社)

【未與鄰國充分溝通協商】

在國際上,中國、韓國、菲律賓、太平洋島國論壇等諸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都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決定表示質疑和反對。中方要求日方認真傾聽和回應包括周邊鄰國在內的國際社會關切,撤銷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的錯誤決定。韓方也呼籲日方立即叫停這一計劃,與鄰國充分溝通協商。福島當地媒體《福島民報》3月初發布的一份全國民調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日本人認為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未得到國內外廣泛理解。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5月19日説,“對國際社會和國內民眾的正當合理關切,日方拒不回應,時至今日仍沒有對福島核污染水排海方案的正當性、核污染水數據的可靠性、淨化裝置的有效性、環境影響的不確定性等問題作出充分、可信的説明。日方這種自私自利的做法令人難以接受。”

韓國民間環保組織“環境運動聯合”能源氣候局局長安哉訓表示,福島核事故雖已過去11年,但其帶來的放射性污染問題沒有得到很大改善。如果將含有放射物的核污染水排放入海,不僅會威脅水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更會進一步加重海洋污染。核污染水還會在太平洋不斷擴散,破壞鄰近國家的海洋環境。

去年4月14日,韓國首爾的一家農協連鎖超市的水產商品貨架前打出“抵制日本”、“本店不銷售日本產產品”等標語,對日本政府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廢水排入大海表示抗議。(新華社)

安哉訓説,各種淨化裝置均不能完全去除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質,這是業已得到驗證的事實。此外,雖然日方準備稀釋核污染水,但隨這種水進入海中的放射物總量不會變,排海後一旦出現此前未知的問題也將“覆水難收”。如此看來,核污染水排海可以説是最惡劣的處理方式。大海不是垃圾桶,國際社會應發出共同聲音,敦促日本政府停止核污染水排海這一不負責任的舉動,尋找更安全可靠的處理方案。

智利迭戈·波塔萊斯大學環境工程學者阿拉爾孔表示,東京電力公司稱使用ALPS可過濾掉除氚以外的62种放射物,但氚是氫的放射性同位素,極難去除,會帶來健康風險。此外,一些更危險的放射性元素有時無法被複雜的過濾系統截留,有進入海洋的可能。阿拉爾孔説,對於日本單方面決定向海中排放核污染水,國際原子能機構以及國際社會應予以阻止,並由國際科學界開展有關評估。

英國斯特林大學生物與環境科學系教授、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成員科普爾斯通呼籲,日本政府應就核污染水排海計劃廣泛聽取各方意見,開展真正開放的對話。

(資料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