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在與新能源汽車浪潮擦肩而過後,就開啓了“始終慢半拍”的節奏,即便是在日系三強首款純電動SUV車型齊聚首的節點上,日產依舊姍姍來遲。
4月下旬,本田e:NS1正式上市,豐田bZ4X開啓預售,本應同台競技的日產Ariya,只是開啓了盲訂。和另外兩款車型的熱鬧景象相比,進度稍慢些且帶有神秘色彩的日產Ariya,市場關注相對要少很多。
其實日產本可以更快些的,因為它在電動化技術領域是有着足夠技術和市場積累的。
2010年,日產旗下的純電動小車LFAF(聆風)就已經摘得全球電動車市場的銷冠。在純電續航200km以及手機遠程控制等智能化功能的賦能下,LFAF累計產量超50萬輛。可惜由於沒踩到汽車電氣化的風口,面對以特斯拉為首的眾多造車新勢力們,產品力單一的LFAF最終慘淡收場。
起大早趕了個晚集的教訓,並沒有引起日產的重視。
日產在2017年發佈IMx概念車,並喊出純電和智能的口號後,就又沒了消息。這一等就是三年,2020年Ariya量產版終於浮出水面。雖然進度拖沓,但總算是開花結果了。並且從Ariya“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全新電動汽車平台CMF-EV的出身,以及全新品牌標識的配備上,不難猜測出,這款車除了要在國內市場開啓東風日產電動車新時代外,或許還將成為奇駿在電氣化時代的接班人。
可以發現,日系品牌在電氣化的轉型中仍舊充滿保守,本田e:NS1和豐田bZ4X的造型被不少網友吐槽“油味兒過重”,而日產Ariya的身上同樣可以看到燃油版逍客的身影,“V-Motion”前臉設計語言就是最明顯的證據。不過這並不代表Ariya的造型沒有亮點,有不少細節設計值得推敲。比如為避免封閉式中網設計過於清淡乏味,特意採用了不規則形狀的漸變點綴裝飾來填充。可定製可發光的LOGO,搭配兩側造型犀利的大燈組,營造出不錯的科技感。
車身側面採用了溜背式造型,略帶肌肉感的線條勾勒帶來幾分運動屬性,車輛輪眉等處的黑色塗裝,讓Ariya多了幾分野性。有意思的是,本田e:NS1和豐田bZ4X在車身設計上,也都採用了黑色塗裝,看來在設計方面,日系品牌還是保持着一致的審美,不知道國內市場是否對這種風格“感冒”。車尾是常規的設計,貫穿式尾燈組,燈組造型狹長,尾標的LOGO被“NISSAN”字母所替代。
日產Ariya的車身尺寸分別是4603/1900/1654mm,軸距2775mm。三圍數據和奇駿較為接近,不過得益於純電動平台的加持,日產Ariya在軸距上要比奇駿多69mm,而結合該平台後排地板平坦等特性,預計在車內空間上的表現要比奇駿高不少。
內飾在保持日產一貫居家特質的同時,還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式設計,和現在日產車型給人的感覺截然不同,日產Ariya在強化科技感的同時,還營造出不錯的豪華精緻感。雙12.3英寸屏幕和虛擬按鍵替代了實體鍵,空調出風口採用了隱藏式設計,懸浮式中央扶手以及大量木質元素的點綴,讓Ariya多了幾分檔次感。
結合海外版日產Ariya來看,該車在配置方面搭載有全景式智能監控影像、超視距碰撞預警系統、預碰撞智能剎車和後輪自動緊急制動等在內的Nissan Safety Shield主動安全技術。而ProPILOT 2.0智控領航技術、e-4ORCE控制等尖端技術的加持,也讓日產Ariya有了“後來亦可居上”的底氣。
動力和續航方面,根據之前的申報信息可以瞭解到,日產Ariya或將提供兩驅版和四驅版兩種動力版本。前者搭載最大功率178kW的單電機,最高時速160km/h;後者雙電機綜合功率可達320kW。續航方面,該車配備有63kWh和87kWh兩種容量的三元鋰電池,最大續航里程分別為480km和610km。
日產Ariya在某些地方的設計依舊可以看到日系品牌的保守,但這些顯然掩蓋不住該車的發光點,比如極具科技感的觸碰虛擬按鍵,以及兼顧操控性和舒適性的e-4ORCE控制技術等。不過從日系品牌在電動產品的佈局節奏上來看,日產Ariya很有可能在這場角逐中再次失去先發優勢。再結合在海外約26萬左右的售價定位,未來在國內的售價很有可能在23-33萬元之間。不過若真是這個定價,不知道日產Ariya對豐田bZ4X、ID.4 CROZZ等競品時,又將以怎樣的形式來實現“後來者居上”?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