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5月,隨着温度升高,新能源自然的新聞也開始多了起來。5月15日廣西百色學院,一輛輛新能源擺渡車在充電時突然起火自燃,車輛從冒煙到被火吞噬僅用了3秒。並很快將停放一旁的擺渡車接二連三引燃,瞬間4輛擺渡車被火海和濃煙吞沒。周圍人羣見狀迅速利用乾粉滅火器進行撲救,但效果並不理想,在專業消防人員趕到後經過20分鐘的撲救,火勢才徹底撲滅。
一輛車發生自燃,旁邊的車開始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接二連三遭殃,細想一下如果把車停在新能源車旁邊,是不是有不小的風險呢?
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兩年時間裏已經發生了多起這樣的事故,2019年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上海的一個地下停車場自燃,從開始冒煙到燃起大火只用了3秒,連帶旁邊的奧迪A6都燒成了只剩骨架,另外車庫內還有多輛車受波及。同樣在2019年的上海,一個小區的Model 3在底盤磕碰後,開始冒煙燃燒,另一位上海的特斯拉Model 3車主表示自己的車位旁邊停着一輛保時捷911和一輛奔馳AMG車型,連夜將自己的三者責任險從200萬提升到了500萬,還調侃道費用只漲了300塊,三者險費用為1150元。同一年,蔚來ES8在2個月內發生了3起自燃事故,對此蔚來不得不選擇召回,給當時已經捉襟見肘的財務狀況重重一擊。
除了特斯拉和蔚來,市面上幾乎所有的大的品牌的新能源車都有過自燃的報道,時間也基本集中在夏季,包括比亞迪、小鵬、理想、埃安、北汽、吉利新能源等,僅2020年公開報道的新能源自燃事件就有近30起。
那麼我們平時在停車甚至在買車位的時候是不是也要儘量避開一下新能源車呢?大咖認為一般情況下不用特別在意,自燃依舊概率極小的事件,但碰到以下類型的新能源車最好還是避開一下:
雖然特斯拉、蔚來、比亞迪、埃安這些品牌都有自燃的現象,但它們的研發能力、自我約束力和銷量都是比較高的,出了事情一般也有人管。而一些無牌或邊緣品牌的新能源車,如開頭提到的擺渡車,可能拿來只是套取國家補貼的產品,停在這些車的旁邊風險還是非常大的,而且可能還找不到人來賠償。
目前新能源車的發展可謂是一年一個樣,技術的發展和迭代都非常快,3年前的技術放到今天就顯得非常落後了。而畢竟容易出事的就是這些比較“老”的電動車了,首先它們當時的電池、BMS安全方面的技術不如現在這麼先進完善,自燃的風險也比較高。
另外,這些年限比較久的電動車電池的電芯可能已經開始老化,其發生短路的風險會明顯升高,上海那輛自燃的Model S就是一輛比較老的車型,電芯也是比較舊的版本,這也是為什麼新能源車不保值的原因之一。當然優秀的BMS電池管理系統可以很大程度延緩改善這方面,不能一竿子打死。
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很多自燃事故確實是在充電時發生的,尤其是當車輛過度充電時。這跟車輛的BMS電池管理系統水平、充電樁的健康狀況都有關係,如果碰到一些年久失修甚至電線裸露在外的充電樁,還是儘量離遠點吧。
目前新能源車電池主要有兩大派系——三元鋰和磷酸鐵鋰,在2019年時三元鋰電池還有着壓倒般的優勢,大家也都認為三元鋰才是未來。但隨着自燃事故一起一起的發生,近一兩年使用磷酸鐵鋰電池的企業越來越多,目前國產的特斯拉Model 3已經全面採用磷酸鐵鋰電池,小鵬G3、P7兩款車型也推出了磷酸鐵鋰版本。當然還有比亞迪招牌式的“刀片電池”,其本質也是磷酸鐵鋰電池。
在三元鋰這邊,根據正極材料鎳鈷錳的比例,三元鋰電池可分為NCM523、NCM622、NCM811等類型,其中811三元鋰電池是原材料價格較低同時能量密度較高的版本,因此被很多車型採用,主要供應商寧德時代一度將其作為主力電池型號來發展,但這也是最容易發生自燃的電池型號。這裏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廣汽埃安發佈了“彈匣電池”,有望解決三元鋰電池更容易自燃的問題,目前已經搭載了AION Y上,具體表現如何仍需要觀察。
4月國內的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已經達到了10%,我們不得不學會各類電動車共舞,況且現在車位這麼緊張,很多時候我們也沒得選,只能希望新能源車企把好質量關然後車主多買點三者險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