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行當有人幹了20多年,有人從居委幹部轉行,他們這樣換來舊改居民的“幸福指數”

今天,虹口區194街坊召開舊改地塊居民圓桌會議。隨着舊改加速跑,虹口區房屋徵收事務所的經辦人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事實上,距離6月底打贏北外灘舊改收官戰才過去半個多月,虹口區又在兩天裏開出了4個新舊改地塊,兩個房屋徵收事務所的經辦人又穿梭在各個舊改基地中。

“看到經辦人走進哪家弄堂,就知道舊改的陽光照到了哪裏。看到他們撤出離開,就意味着那個地塊即將迎來新生。”有居民這樣説。

經辦人,是居民與舊改之間最直接的聯繫人,雖然他們屬於服務行業,但更像是“自家人”:既要解釋舊改政策,也要幫着調解家庭矛盾,還要為每户家庭找到最佳的買房或換房方案。而經辦人的全情付出,不僅能為居民找到滿意的新居,也能為地塊創造了高比例生效記錄,很大程度上影響着整個片區的“幸福指數”。

這個行當有人幹了20多年,有人從居委幹部轉行,他們這樣換來舊改居民的“幸福指數”

這個行當有人幹了20多年,有人從居委幹部轉行,他們這樣換來舊改居民的“幸福指數”

這個行當有人幹了20多年,有人從居委幹部轉行,他們這樣換來舊改居民的“幸福指數”

高翔,1998年進入虹口區動拆遷有限公司做經辦人。在23年中,他經手了大量重大舊改項目,將萬餘户居民送入新居,也見證了虹口通過舊改實現的一場場蝶變。在他看來,這些年上海舊改本身的變化,推動着經辦人的角色發生了諸多轉變,不斷迎接着新的挑戰。

在2012年實施舊改新政的最初幾年,經辦人工作上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對新政的解讀與普及——當舊改從由開放商作為主體的動遷,變為由政府作為主體的徵收,許多居民一開始並沒有從原來的老觀念中走出來。有的人還以為當“釘子户”能獲益大,沒有吃透公平公正公開的新政原則,甚至導致了個別地塊的舊改失利。

當時還是居委會幹部的童佳蓉記得,虹口區59街坊的初次舊改失敗,就是因為居民思想沒有轉變:從“數人頭”到“數磚頭”,有的居民誤以為談一談可以多一點。在五年封閉期裏,居民區好幾位老人離去了,沒等到離開蝸居那一天。五年後,虹口區59街坊舊改重啓,居民們都很珍惜,很快二輪徵詢達標。“在這五年裏,大家也看到了什麼叫公平公正公開,而且早簽約蛋糕大。”這對童佳蓉的觸動很大,後來她乾脆自己轉型做了經辦人,“就是希望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能為居民再多做些。”

這個行當有人幹了20多年,有人從居委幹部轉行,他們這樣換來舊改居民的“幸福指數”

這個行當有人幹了20多年,有人從居委幹部轉行,他們這樣換來舊改居民的“幸福指數”

這個行當有人幹了20多年,有人從居委幹部轉行,他們這樣換來舊改居民的“幸福指數”

如今,公平公正公開的舊改基本線早已深入人心。在政策解讀上,經辦人投入的時間成本明顯降低。而隨着這兩年虹口舊改不斷創新舊改新模式,經辦人又迎來了新挑戰——舊改模式不斷創新。就拿虹口舊改開創性的“組團打包”模式來説,這種將多個小地塊合併成一箇舊改項目推進的舊改新模式,常常涉及數千户人家,也涉及多種房屋類型。

去年推出的北外灘山壽裏舊改項目,是第一個“組團打包”的項目。童佳蓉記得,當時有些新裏的居民擔心均價被舊裏“拖累”,一開始有些牴觸情緒。但她告訴居民,住在新裏合用廚衞,有些居民的生活還不如舊裏,而且房子老了,四處漏風漏雨、家裏鼠蟻蚊蟲,住得並不舒暢。“經過我們耐心的工作,後來居民都接受了”。

這個行當有人幹了20多年,有人從居委幹部轉行,他們這樣換來舊改居民的“幸福指數”

這個行當有人幹了20多年,有人從居委幹部轉行,他們這樣換來舊改居民的“幸福指數”

對經辦人來説,舊改不斷跑出“加速度”也帶來新挑戰,最直接的就是——調整週期越來越短,一個地塊才收尾就要投入下一個地塊,需要在短期內熟悉地塊、熟悉居民,推進下一步工作。

幹了好幾年經辦人的陳超説,以前做完一個地塊她可以休息三四個月調整一下,現在“像打了雞血”。去年,她剛結束116街坊的舊改,幾乎沒有休息,無縫銜接地投入東餘杭路一期項目中。

近年來,隨着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居民的舊改意願更迫切強烈,舊改政策更公開透明,舊改流程更規範嚴謹,再加上人民對黨和政府的高度信任,舊改徵收的羣眾工作越來越順了。今年,虹口區將完成所有成片二級舊裏以下的舊改徵收。對經辦人來説,戰勝了大大小小的挑戰,終將打贏這場最後的大硬仗。



  作者:單穎文

    虹口區舊改指揮部提供圖片、視頻

  編輯:王宛藝

責任編輯:張曉鳴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72 字。

轉載請註明: 這個行當有人幹了20多年,有人從居委幹部轉行,他們這樣換來舊改居民的“幸福指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