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崔藝凡 通訊員 黃家龍
朱金良與消防的緣分也許從三代前就結起了,他一家三代“軍人”,爺爺一輩有4人分別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爺爺是一級革命戰鬥英雄。
受到家庭的影響以及個人對軍人的嚮往和崇拜,1995年12月,朱金良加入到威海市消防救援支隊,開始了他“滾燙”的一生。
紮根海島獻青春,願把他鄉作吾鄉
朱金良現任威海市消防救援支隊劉公島消防救援站黨支部書記,一級消防長,他現在的成績都是一步步在島上“走”出來的。
“剛來報道時,我被隊上的辦公生活條件驚呆了。”朱金良至今能想起他對劉公島消防救援站的第一印象。地處邊疆海島,劉公島消防救援站建隊以來未通暖氣、天然氣、自來水,直至2021年初才通上自來水,生活條件極其艱苦,且極易受大風、大霧、雨雪等極端天氣影響,島上“停水、停電、停航”事件常有發生,每當這時候,消防員們只能吃剩菜剩飯,節水度日。
2020年冬季,威海連續出現極寒天氣,這對劉公島消防員們來説是一次嚴峻的考驗。“當時營房設施陳舊,隊站無法抵擋強降雪及大風天氣的摧殘,日常洗澡、洗漱、做飯用水一度成了困難問題。”朱金良説,由於隊站的空調外機結了厚厚的冰霜,無法正常運行,戰鬥班內温度降到零下,加上窗户透風,消防員只能加衣添被來取暖。
在這樣的條件下,朱金良和他的隊友們從不叫苦,日日駐守海島。朱金良説,既然來了,就把這裏當成自己的第二個家,併為之久久奮鬥。
“藝”多不壓身,實幹鑄偉大
朱金良在擔任特勤班班長和特種車輛駕駛員期間,根據基層一線及實戰需求,天天鑽研車輛器材的使用效能,特別是針對日常操作和滅火救援實戰過程中遇到的器材統型問題、特種車輛操作系統問題、碰撞自鎖解鎖等問題,他都研究出了一套自己的“土辦法”予以解決。當時,這些“土辦法”被當地的一家高等職業學院知道後,主動找到消防支隊,聯繫技術對接,最後還在國家知識產權局註冊了“汽車緩衝碰撞裝置”專利,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當時,這家職業學院的專業老師説,這就是基層一線最明白、最需要、最實用的“技術匠人”。
“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這樣的想法督促着朱金良自學取得了特種車輛操作員、中級消防中控室監管員、中式烹調師、高級消防戰鬥員、建(構)築物消防員、防毒防化搶險員、火災報警系統操作員、駕駛員以及滅火救援員、汽車維修工和機修鉗工高級技師等職業資格證書。他是支隊唯一具有三項高級技師的消防員,是名副其實的“多面手”和“高技能型人才”。
滅火現場的8天8夜
2021年,在一次輪船起火的事故處置中,朱金良主動向現場指揮部請戰。在滅火救援現場連續作戰8天8夜,他既是隊站指揮員,又是戰鬥員,也是保障員。
參與控制船體外部明火、冷卻罐體任務期間,他同另兩名一級消防長,按指揮部要求攜帶測温槍測量船體温度,為指揮部正確決策指揮,提供了及時的現場數據。由於海上負責冷卻的救援船受風向和潮汐影響,船載炮射水覆蓋範圍大部分時間能輻射到高噴車,高噴車由於碼頭和船體位置限制,無法轉換陣地,他在戰鬥服濕透、腿疾復發、視線不好的情況下連續奮戰,頂着船體高温的炙烤和被海水澆灌的冰冷,一遍遍地跑上跑下,堅守戰位,最終圓滿完成了船尾左後部位滅火冷卻降温任務。
火災事故處理中期,指揮部將他調往後方。他立足作戰,超前謀劃,主動保障,及時調動社會各方資源為火災處置現場保障服務,確保了緊要物資的急用即達。在應急協調方面,他做到了想在前、做到前,將“後勤”變“前勤”,按照前方使用要求及時向器材帳篷補充器材和物資,他還協助做好了餐飲保障、分餐送餐、醫療衞生等應急保障工作。
8天8夜的艱苦奮戰,他英勇頑強堅守到了最後一刻,為火災成功處置和戰勤保障的高效運行做出了個人的最大努力和付出。
“因為他們都是家人”
他是衝鋒陷陣的戰鬥員,也是充滿人情味的隊友。他把隊友們當作自己最親的人,隊友們的大事小事都是他的心中事。
2007年,一名隊員因突發遺傳性疾病昏迷,他一邊趕往現場一邊指導現場救助,後將隊員送到醫院救治,直到最終平安出院。2008年,另一名隊員突發腦溢血,在家人無法到醫院簽字手術的情況下,他在徵求家人同意後代簽了手術告知書,並自己掏錢繳納手術費。後來他把康復隊員送回家中時,看到隊員家庭經濟和生活確實困難,又組織全體隊員為其捐款30000多元,幫其渡過難關。從此,兩名生病隊員是他最關心的人,也是他長期幫扶的對象。2008年至今,每年春節前,朱金良都會給他們家送去2000元慰問金和過年年貨等。不僅如此,他還聯合西苑辦事處長期幫扶了1名殘疾人家庭,多年來,共開展幫扶幾十次,獻愛心十幾萬元。
在消防工作20多年,朱金良從不鬆懈,“沒加入消防之前,我的人生也許是平平無奇的,但是來到這裏之後,我的生命被賦予了一種新的力量。”朱金良表示,之後他也會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為消防救援事業奮鬥終身。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