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逸
我文章的後台,經常會收到一些讀者的真實投稿。
她們很多都是想把自己的故事寫下來,想要聽聽讀者的想法。我有時候也會把自己的故事寫下來,然後,一個評論一個評論地去看讀者的留言。
很多時候,我會哭。
因為,我會在那些留言裏看到同類,找到方向,然後告訴自己:“你沒錯,你是對的。”
今天,我文章的後台收到了一個讀者128條的留言。我一點點看,然後幾度嗚咽。我能深刻地理解她的感受,能感知她對於自己原生家庭的無奈和不甘。
我能從她的字裏行間讀出傷害,讀出那些傷害對她的影響之大。她跟我説,她不甘心給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奶奶養老。
我不覺得她不孝,我理解她。
如果一些親人,從未把你當親人,如果他們的存在對你只有傷害,那麼想要遠離他們,不是你的錯。
哪怕沒有他們,就沒有你。
《安家》裏,我最不能接受徐文昌的一個點就是,他勸房似錦去原諒她的母親。他跟她説:“沒有她,就沒有你。”
而這個投稿的女孩,比房似錦更可憐。她比所謂的樊勝美,蘇明玉,都要悲慘。
因為蘇明玉,樊勝美,房似錦僅僅是“重男輕女”的產物。而這個女孩,她的父母,她的奶奶,從某種程度來説,就是“惡”人。
何為惡?
極度自私,通過傷害別人,來“逍遙”自己,就是惡。
“我小時候,一個人睡在黑黑的屋子裏。我強迫自己趕緊睡着,因為睡着了就不害怕了。”
那時候,這個小女孩大概七八歲。
她的奶奶生了三個女兒。她的媽媽留在了家裏,招贅了女婿。一般而言,農村這種入贅的女婿都不好過。因為女方家裏對入贅的女婿有很多的要求。
而她的奶奶脾氣又十分不好,於是,她從小就目睹了自己的奶奶和自己的爸爸吵架。後來,她的爸爸忍受不了她奶奶的脾氣,離家出走了。
她爸爸走了之後,她奶奶開始每天跟她的媽媽吵架。她的媽媽想要嫁出去,她奶奶不允許。她的媽媽想要招贅新的女婿,她的奶奶依舊不允許。她的奶奶堅定地認為,她們才是一家三口。
最後,她的媽媽也忍受不了她的奶奶,也走得遠遠的。家裏只剩下了七八歲的她。她奶奶常常幾天幾夜不回家,沒有人管她吃飯睡覺,沒有人給予她温暖關懷。她記憶裏僅有的温暖是鄰居給她的。
鄰居看她這麼小,就一個人在家,怕她害怕,就讓自己的女兒過去陪她。後來,乾脆就讓她到自己家去睡覺。可是,她奶奶對這件事的看法是罵她沒志氣,為什麼非要到人家家裏去睡覺。
她説:“我那時候哪裏知道什麼是志氣啊。就想着有個人陪着我,別讓我那麼害怕了。”
她先是跟着表姐,表姐懷孕後,她又跟着表姐的婆婆。等到後來,她就又開始跟着自己的大姨。
她爸爸媽媽都走了,都沒有再管過她的。她的奶奶對她又是漠不關心的狀態。最後,她大姨家的表姐看不下去了,把她帶在了自己身邊。
這個女孩似乎對給予她一點關心的人,都抱有極大的感恩。她説,自己的表姐夫人很好,沒有因為她的到來,而嫌棄她的表姐。
後來,她表姐懷孕了,就回了孃家養胎。而她便跟着她表姐的婆婆生活了半年。她甚至對她表姐的婆婆都充滿了感恩,哪怕自從她表姐走後,她每天早上都會幫她表姐的婆婆幹農活,割豬草,打掃衞生。
再後來,她的大姨又要照顧她表姐,又要去掃大街,太累了。於是把她接到了家中。她那時候,大概有十歲了,就開始每天大早上幫着自己的大姨掃大街,幫助表姐帶孩子。
但是,從始至終,她都對她大姨一家充滿了感恩。因為,她大姨一家沒有拋棄她,因為她後來見到了自己的親媽,但是她的親媽對她完全漠視,還比不上她的大姨夫對她好。
也因為這樣的顛沛流離,因為這樣的寄人籬下,她上學始終是斷斷續續的。她連初中都沒畢業,就直接輟學了。
她人生中第一次特別開心的事情是,自己出去打工,住在了宿舍裏。她説:“我那時候覺得那個宿舍就是我的。我特別高興,感覺是我人生的新篇章。我自己也掙錢了,終於不必靠別人活着了。”
她雖然初中畢業,但是工作很努力,也很得老闆賞識。她開始掙錢,掙了錢,會寄回家裏一些。在她十六歲那年,她爸爸回來了。
她不想認這個缺失了她整個童年的爸爸,但是,她的奶奶卻説:“他畢竟是你爸爸,咱們家裏需要一個男人。”
她奶奶這樣説,僅僅因為她的爸爸給她奶奶買了幾百塊錢的衣服。她的爸爸回到了那個家,她的媽媽也回到了那個家,她的爸爸媽媽和奶奶又住到了一起,又開始重複的爭吵。
而她因為已經長大了,因為已經掙錢了,成為這三個長輩想要託付的人。他們要蓋房子,讓女孩出十幾萬。女孩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才1000多,即使不吃不喝,也攢不了那麼多錢。
她原本不想出錢的,可是想到這個家又完整了,於是她把自己攢了很長時間的2萬塊錢都拿給了父母和奶奶。但是,她回家送錢的時候,那三個人都是不高興的。因為他們覺得她拿得太少了。
她本可以留在外地,徹底擺脱這個糟糕的原生家庭。可因為,她父母只有她這一個女兒,於是她回到了老家。
她開始談婚論嫁。她的公婆丈夫對她很好。但是,她的奶奶卻只想要昧下她四萬的彩禮錢。
這個女孩對於自己的丈夫和婆婆都是非常感激的。
因為她的丈夫給予了她很多温暖。這個男人會關心她吃飯的問題,會對她噓寒問暖。而她的婆婆會幫她帶孩子,並拿出全部的積蓄給他們小兩口買房子,只想讓他們小兩口舒舒服服地過日子。
她説:“我婆婆覺得我很有本事,對我很尊重。他們從來沒有因為我的原生家庭,嫌棄過我。”
而她的父母,不管是她生孩子,還是買房子,還是有困難。他們都沒管過。甚至於,因為她結婚的時候,她的錢沒有直接給她奶奶,而是給了她爸爸。而她爸爸在她大姨的各種勸説下,把彩禮錢給回了她兩萬。她奶奶到處宣揚她的不孝。她奶奶堅定地認為,是她養大了這個女孩。可這個女孩説:“我為什麼就沒有我奶奶養我的印象呢。我記得我去考試,鄰居給了我兩塊錢。我記得我表姐,大姨,大姨夫,表姐夫,甚至表姐的婆婆對我的好,但是我唯獨不記得我奶奶曾經養過我。我從小在荊棘中長大,沒有父母,只有黑暗和恐懼。”
可現在她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婆家的幫助,有了房子有了車,有了兩個寶寶。而她的父親在不到50歲的時候,就開始要求讓她給自己養老了。
而她的奶奶和父母則去找了她的婆婆,要求跟她一起住到他們的小家裏去。她的父母和奶奶説:“她從小是我們養大的,我們就這麼一個晚輩,她就該養我們。”
這個女孩跟我説:“我不甘心。我不想養他們。他們會毀了我的家。我説的一點都不誇張。”
她問我,如果是這樣的原生家庭,她要如何去對待?她跟我説,她現在很幸福。但就是從心裏牴觸她的父母和奶奶。因為他們只對她索取,卻從未想過對她付出。
有時候,我們的“六親不認”,並不是真的不孝,而僅僅是“避免傷害自己”。
你的父母年紀並不大,他們完全有養自己的能力。而你的奶奶,本就是應該由她的女兒們贍養的。即使,她養了你,你也不過佔了四分之一。更何況,你也不是她養大的,寄人籬下,顛沛流離,而她對你的養育是完全缺失的。
我們在處理家庭關係時,一定不要被長輩們的一句“不孝”所左右。一個家庭裏,每個人都會有每個人的位置,每個人都需要承擔自己相應的責任。
而你現在的任務是,過好自己的小日子。至於贍養父母,贍養你的奶奶,現在還完全不到時候。
你現在的這種“不贍養”並不是不孝,更不是什麼“六親不認”,而僅僅是不“縱容”你父母的懶惰,僅僅是保護自己,遠離被“極度自私”的人傷害。
不是所有的人,都配當父母。
其實,我不是第一次收到這類的投稿。為人父母的,從未盡過養育孩子的義務,沒出過錢,也沒出過力,可等到他們老了,全部都回來找自己的孩子,要求孩子好好贍養他們。如果兒女不願意,他們就會罵兒女不孝,罵兒女自私,甚至於他們幾乎都會説上一句:“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沒有我們,就沒有你。”
這個女孩在成年後,是幸運的。她遇到了真正能治癒她原生家庭的人。她在婆家的穩定和順遂,再加上她本人心智的堅定,讓她有勇氣去真正的擁抱幸福。
可依舊有很多人,即使結了婚有了孩子,都很難治癒這種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傷害。蘇明玉的母親,曾經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但是她最後又成了原生家庭的施暴者。
我無比慶幸的是,這個女孩最後給我的留言是:“我現在已經很幸福了。”
原生家庭的傷害沒有延續,而她需要做的僅僅是,正確處理那些不太善良的親人。
勸所有父母,不要抱有天真的幻想,以為所有的孩子,對你的傷害都會“以德報怨”。
我有時候,會想這種不太善良的父母,哪裏來的底氣,如此對待要求他從未管過的兒女。
可後來我發現,我低估了人性裏的惡。
有些父母生孩子,就不是用來愛的,而是用來給自己養老的,用來給自己當搖錢樹的。
他們從不會想自己對孩子的傷害,對孩子愛的缺失,他們想的只是我生了你,你就欠我的,你就該順着我,養着我,供着我。
這個女孩在自己顛沛流離的那段時間,曾經想過死。她覺得自己死了,也就不用害怕和恐懼了。
這樣的父母把孩子生下來,不是對孩子有恩,而是對孩子有罪。如果孩子知道,自己會有這樣的父母,如果她有選擇,她寧願死,都不願意被生下來。
這樣的父母,不要大肆宣揚兒女有多不孝,因為你們真的沒資格。這樣的父母,更不要天真地幻想,你的兒女會以德報怨。
對於惡的人,以德報怨,就是縱惡。
至於贍養,有法律規定的義務。至於人心,至於情感,想想來時的路。你種下了什麼,就會收穫什麼。這不僅僅是自然規律,也是情感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