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唯一的黃種人國家,資源豐富卻窮困潦倒,人均日收入僅8.8元

文|格瓦拉同志

熟悉世界地理的朋友都知道,白種人在北非各國佔據主導地位,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則是黑種人的家園,而黃種人僅在1個國家佔據絕對優勢,此即東南非島國馬達加斯加。那麼問題來了,馬達加斯加島上的黃種人是怎麼來的?它又是一個怎樣神秘的國家?

非洲唯一的黃種人國家,資源豐富卻窮困潦倒,人均日收入僅8.8元

馬達加斯加原名馬爾加什,位於非洲東南部、印度洋西南部,由主島馬達加斯加島和周邊幾個小島嶼組成,四周均被印度洋包圍,西部隔莫桑比克海峽跟非洲大陸相望,國土面積約59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520萬,首都為塔那那利佛。馬達加斯加是一個多種族混居的國家,其中馬爾加什人(分為18個部族)約佔總人口的98%,華僑和華裔約5萬人,主要信仰傳統宗教或基督教。

公元1-10世紀,來自印度尼西亞羣島的移民大量遷入馬達加斯加島,通過與土著民長期通婚,逐漸形成今天的馬爾加什人。因此,馬達加斯加的膚色、語言、風俗和建築風格跟非洲大陸迥異,反而與東南亞很相似,而該國也是非洲唯一的黃種人國家。馬達加斯加文明開化的歷史比較晚,遲至14世紀,中部和東南沿海才開始出現一些奴隸制邦國。

非洲唯一的黃種人國家,資源豐富卻窮困潦倒,人均日收入僅8.8元

16世紀時,麥利那人在中部建立伊麥利那王國,到19世紀初時統一全島,並改國名為馬達加斯加王國。從1862年開始,法國的殖民勢力開始侵入馬達加斯加,經過30多年的經營,終於1896年將其變為自己的殖民地。二戰結束後,馬達加斯加島上的民眾掀起大規模的抵抗運動,最終在1960年6月26日贏得獨立。雖然“翻身做了主人”,但馬達加斯加在獨立後的60年時間裏,始終未能擺脱一貧如洗的狀態。

平心而論,馬達加斯加的自然資源相當豐富,具備發展經濟的優勢條件。其中,煤礦儲量約為10億噸,鋁土約為3億噸,石墨約為2億噸(位居非洲首位),鎳礦約為1.25億噸,金、銀、銅、鈾、鉛、鎳、鈷、雲母、寶石等礦藏的儲量也比較可觀。與此同時,馬達加斯加還富含水利、森林資源,盛產咖啡、丁香、劍麻、甘蔗、花生、棉花等作物,而香草的產量和出口量均佔世界首位。

非洲唯一的黃種人國家,資源豐富卻窮困潦倒,人均日收入僅8.8元

毫不誇張地説,如果上述資源能夠得到合理、有效開發的話,如果國內局勢穩定的話,如果執政者能夠按照常識治國的話,馬達加斯加完全有資格躋身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然而,由於曠日持久的政治危機、工業基礎薄弱、執政者推行一系列不切實際的激進改革、自然災害頻繁等原因,導致馬達加斯加雖然具備發展經濟的優勢條件,但在獨立至今60年後,卻始終沒有擺脱一貧如洗的窘境。

時至今日,馬達加斯加依舊是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家,不僅經濟結構單一、工業基礎設施薄弱,而且管理方式粗放、生產效率低下,以至於許多地區的農業依舊停留在刀耕火種、靠天吃飯的原始階段。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馬達加斯加2018年的人均GDP僅有461美元(約合3227元人民幣),人均日收入僅有8.8元,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非洲唯一的黃種人國家,資源豐富卻窮困潦倒,人均日收入僅8.8元

經濟發展困難導致馬達加斯加民生維艱,而動盪不安的時局又為社會治安帶來難題,從而嚴重影響到民眾的幸福感。截至2018年,馬達加斯加多維貧困率高達77.8%,文盲率達28.4%,嬰兒死亡率高達3.27%,每萬人僅有1.8名醫生、2張病牀(注:以上數據均引自中國駐馬大使館經濟商務處)。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佈的2019年度人文發展指數,馬達加斯加在189個國家中排名第162位,屬於“低人類發展水平”。

在無力獨自解決生存難題的情況下,向外國或國際組織尋求援助,便成為馬達加斯加政府的“不二之選”。在眾多的援助方中,法國的援助額始終高居首位,其次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美國、日本和德國。大量的外援固然有利於幫助馬達加斯加度過重重難關,但並沒有在實質上消除它貧窮落後的根源,要想實現本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關鍵還得靠自己。

非洲唯一的黃種人國家,資源豐富卻窮困潦倒,人均日收入僅8.8元

正是認識到這一點,馬達加斯加政府近年來在積極爭取外援的同時,致力於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國投資,使得社會秩序漸趨穩定,經濟發展稍有起色。但是,由於馬達加斯加的社會治安堪憂、經濟基礎非常薄弱、科技水平極其落後,要想徹底擺脱貧窮、走向小康,還有相當漫長一段路要走。

參考書目:《列國志:馬達加斯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41 字。

轉載請註明: 非洲唯一的黃種人國家,資源豐富卻窮困潦倒,人均日收入僅8.8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