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明 胡浪 鄒超傑 周雲波 封面新聞記者 陳彥霏 王越欣 受訪者供圖
“當年那支軍隊回來了!”70多歲的王婆婆忍不住感嘆。
9月6日上午9時許,她被77集團軍某旅官兵救出,和她一起被救出的,還有四川瀘定縣得妥鎮灣東村的5名受災羣眾。他們在救援官兵的攙扶下,登上了大渡河上的衝鋒舟。
在王婆婆看來,這是一場時隔87年的軍民“互渡”。87年前,人民幫紅軍渡過天塹,如今,解放軍助人民轉危為安。“船工幫助紅軍強渡大渡河的故事口口相傳,沒想到今天是紅軍的傳人幫我們渡過難關。”王婆婆説。
第77集團軍官兵在轉移大渡河沿岸受災羣眾
【當年】安順場渡口遇紅軍 21歲船工挺身而出
大渡河是岷江最大的支流,河流湍急,可使鵝毛沉底,素有“天險”之稱。
“我的爺爺當時是安順場渡口沿岸聞名的船工,在這裏,幫助了紅軍強渡大渡河。”記者聯繫上帥飛時,他正在“孤島”草科鄉參與抗震救災,1935年5月,他的爺爺帥仕高21歲時,便成為紅軍強渡大渡河第一船的主舵手。
“當時的河面寬300多米,送紅軍渡河來回一趟要1個多小時。”從小就聽爺爺講故事的帥飛,至今對這段歷史記得格外清晰。這場強渡大渡河的故事,也在後人的口口相傳中,逐漸流傳開來。
紅軍渡
1935年5月,中央紅軍巧渡金沙江後,向大渡河疾進。24日晚,紅軍先遣部隊夜襲安順場,控制了位於大渡河南岸的安順場渡口。奪得翹首木船一隻。但要想過浪高水急的大渡河,就必須找到當地熟悉水文情況的船工擺渡。
於是,家住沿河邊上的帥仕高的家門被敲響了。由於國民黨對紅軍的“妖魔化”宣傳,帥仕高只將門打開了一條縫隙。“老闆,你不要怕,我們是毛主席的紅軍,專門為窮人打天下的!”紅軍的話打動了帥仕高,便答應了紅軍的請求,另外又找了3名船工一起幫忙。
77名船工擺渡7晝夜 送7800餘名紅軍過河
當時,蔣介石企圖憑藉大渡河天險在北岸重兵設防。
1935年5月27日清晨,被暴雨洗刷過的懸崖高高矗立,顯得格外冷清。懸崖腳下的大渡河奔流咆哮,兩岸氣氛異常緊張。一場關係着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戰鬥在大渡河打響了。
“早上7點過,我爺爺就和紅軍把木船用纖繩拉到現在紅軍渡的位置。”渡河時,對面的敵軍鉚足火力攻擊,當子彈聲清楚地劃過耳朵那一瞬間,帥仕高心裏有些害怕。但船上的紅軍戰士不停地用槍回擊,這種不怕犧牲的精神感染了帥仕高,就把船槳更加奮力地向對岸劃去。
正是在當地船工不畏生死的幫助以及南岸炮火的掩護下,17名勇士組成的渡河奮勇隊一舉強渡,取得成功。在擴大戰果的時候,在對岸又搜尋到兩隻小船。
隨後,更多的船工加入幫助紅軍渡河的隊伍中,經過7天7夜人歇船不歇地來回擺渡,77名船工成功將7800餘名紅軍送過河。為紅軍奔赴瀘定,最終北上打下了堅實基礎。
後來,包含帥仕高在內的船工怕受到國民黨的報復,只得四處出逃,數年有家難回。帥仕高更是在外躲了17年才回到家鄉。
“後來我在爺爺的囑託下,去當了兵,他想讓我成為能為人民做貢獻的人。”如今的帥飛更能理解爺爺的良苦用心,他想,等自己的孩子再大一點,就把這個故事講給孩子,一輩輩地講下去。
【如今】衝鋒舟打通水上生命線 轉移160名受災羣眾
如今,同樣是滔滔大渡河,距離安順場渡口不到60公里的地方,77集團軍200名官兵,面對山體滑坡、塌方,通往村裏所有道路都已阻斷情況下,採用衝鋒舟的方式打通水上生命線。
第77集團軍官兵在轉移大渡河沿岸受災羣眾
“山間林野本沒有路,但是我們的隊伍一把鐵鍬、一把鐮刀,一路上披荊斬棘終於開闢出一條安全通道,方便羣眾撤離坐衝鋒舟。”參與救援的戰士説,旅領導帶着突擊隊員衝在最前面,在大渡河上顛簸15分鐘後,終於到達離村裏最近的登陸點,隨後採取攀爬、搭繩索的方式,艱難摸爬3個多小時,最後到達村裏。
第77集團軍官兵在轉移大渡河沿岸受災羣眾
第77集團軍官兵在轉移大渡河沿岸受災羣眾
“船工帥仕高當年只有21歲,和來救災的小夥子年齡差不多。”一批又一批,一船又一船,128名羣眾和32名傷員被解放軍順利轉移到了安全的地點,就醫和生活很快得到妥善安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