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車零部件商屢屢造假,讓日本汽車工業蒙上陰霾。近日,日本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曙光制動器工業株式會社(下稱“曙光制動器”)質檢數據造假,又一次衝擊日本汽車工業。
據日本媒體報道,曙光制動器於日前表示,該公司在日本工廠生產的剎車及相關零部件產品中,有11.4萬多項質檢數據是篡改或者編造出來的,涉嫌造假數據佔比近六成。曙光制動器還公佈,造假行為至少可以追溯到2001年,時間跨度長達20年左右。
該公司表示,其位於日本本土的四座工廠均已確認造假行為,在其供應的零部件中,約有5000例未能通過曙光制動器與其汽車製造商客户商定的質量標準,而這類“缺陷”零部件均正常交付給合作車企。
據媒體報道,曙光制動器日本總部負責人回應稱,涉事零部件波及到10家日系車企,但具體企業名稱無法公開。不過,他也同時表示,這些車企重新檢查後都認為產品性能沒有問題,所以曙光制動器以及相關車企目前都沒有召回的計劃。針對是否涉及中國市場的問題,這名負責人表示,涉事零部件組裝成車後是否有出口到海外市場,暫時無法確認。
![日本汽車零部件巨頭造假20年,10家日系車企“中招”](http://p1.nanmuxuan.com/images/26/814508f973e91182.jpg)
曙光制動器解釋稱,引發數據造假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內部監管機制不健全、合規意識淡薄。該公司表示,目前已經向日本國土交通省等主管部門提交了調查報告,並對包括社長在內的公司高管進行降薪處罰。該公司還表示,今後將在質檢環節導入信息技術,減少人工質檢的比例。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曙光制動器是豐田、本田、馬自達、日產等日本汽車製造企業的零部件供應商。豐田(中國)方面19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稱,豐田正在與零部件供應商就此進行一次全新的調查,主要是確認車輛的安全性,尤其是剎車性能有沒有受到影響,目前調查的情況是剎車性能未受影響。具體摸查到哪些車輛,現在還沒有相關的統計數據。
上海芥姜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楊威19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曙光制動器在這起造假事件中的實際質量數據與承諾的質量數據差距有多大,這決定着這起造假事件的潛在風險有多高。而剎車是涉及安全方面的重要零部件,因此多少引發大家恐慌。在汽車行業,為了安全起見以及屏蔽競爭對手,一些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往往不斷推陳出新,制定越來越高的標準,以此來吸引相關客户,但實際上採購商未必需要這麼高的標準,而自己也許達不到,或者在批量供應時出於降低成本而以其它材料替代。隨着汽車行業競爭加劇,許多問題逐漸暴露出來。
近年來,日本汽車製造業多次被捲入產品數據造假或質量缺陷事件中。此前,日本高田公司氣囊造假,曾導致全球多起傷亡事故,高田公司在2017年因氣囊醜聞申請破產,直至今日,高田氣囊的陰影尚未完全消散,全球範圍內因高田氣囊問題而導致召回的車輛已經超過1億輛。繼高田氣囊事件發生之後,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户制鋼所在2017年也承認在過去10年裏篡改部分銅、鋁產品的檢驗數據,將產品以次充好供應給客户,導致多家日系車企受影響。2020年,日本汽車零部件巨頭電裝公司因燃油泵產品存在質量缺陷,導致包括豐田、本田、斯巴魯、馬自達等多家日本車企累計召回超500萬輛汽車,中國多家日系合資車企因此宣佈了大規模召回計劃。同年10月,日本最大的汽車安全帶供應商日本均勝安全系統公司涉嫌篡改數據,問題產品甚至還包括兒童安全座椅中使用的安全帶。據日本國土交通省預測,僅日本國內可能就有900萬條安全帶不達標,涉及大約200萬輛汽車。
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日本一些汽車製造企業為了保持競爭力而鋌而走險,出現舞弊行為,讓日本精密製造業因質量問題頻發而陷入信任危機。值得注意的是,多起造假持續時間較長。楊威分析指出,雖然日系車企在制定內部制度時非常嚴謹,但也難以杜絕紕漏,而且日本企業變革非常緩慢,內部等級森嚴,一旦定下來的事情,如果糾錯則需要費九牛二虎之力。這可能是一些日本汽車零部件企業和整車企業造假持續較長時間的原因之一。而近年來隨着燃油汽車競爭加劇,一些秘密或潛規則正陸續被企業內部人士或競爭對手曝光。
![日本汽車零部件巨頭造假20年,10家日系車企“中招”](http://p1.nanmuxuan.com/images/b0/528e104b79924d07.jpg)
李溯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