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曾經説過
逐利是合格商人的自我修養
不以賺錢為目的的生意
均統稱為做公益
無論是賣房、賣車、賣衣服
追求的都是一個利字
但是有些汽車廠家卻在虧本賣車
比如吸金小能手的大眾
據説每賣出一輛輝騰
就要虧20萬元
甚至還有一款車
每賣出一輛就要虧損3800萬元
那麼是否可以換種思路
買了這輛車等於賺了廠家3800萬元?
這種好事
作為教授的粉絲不能不知道!
日前,日本一家汽車雜誌連載了開發86以及SUPRA車型的豐田總工程師多田哲哉的傳記《豐田特命工程師的肖像》。
傳紀當中提及,在豐田最初的規劃中,SUPRA由寶馬和豐田共同設計,但生產則是分開的。當時內部人員還分別對兩款車的銷量進行預估。
SUPRA計劃在2019年開始的往後5年賣出10萬輛硬頂車型,而寶馬Z4則以更高的售價賣出20萬輛。
但是由於實際銷量未有達到預期,衡量之下豐田單方面宣佈將原本的10萬輛計劃,下調至3萬輛(後期又調整為6-7萬輛)。
得知消息後的寶馬坐不住了,先是自嘲一番,表示你們豐田的經銷網絡可比寶馬要發達多了。然後再順勢説出銷量理應是SUPRA比Z4更多,現在倒好SUPRA不但沒有調高銷量目標,反而還下調了。
寶馬方繼續補充道,必須提升零部件採購量,以壓低製造成本,否則低迷的銷量背景下,生產成本將高於售價,到頭來做的都是虧本生意。
而後雙方經過多次協商,得出了要共建新工廠的協議,並且採用規模化效益更好的豐田流水線。但是回到家冷靜下來的豐田團隊覺得這事不對勁,萬一SUPRA停產,那這家工廠豈不是要荒廢了,投資的錢不都打水漂了?
然後就推翻了此前共建工廠的約定,還沒來得及生氣的寶馬又拋出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不如找麥格納代工生產,大廠質量有保證,不過價格會稍微高點。據悉寶馬報給豐田的車體價格比豐田預估的還要高大概100萬日元。
如果按照這個車體價格,SUPRA的3.0T版本要賣到1000萬日元,也就是R35 GT-R的售價才能保證不賠錢。但是高端子品牌雷克薩斯旗下的LC也才賣700萬日元,自己一個普通品牌總不能比高端品牌還要貴吧!
所以迫於無奈之下SUPRA只能壓價銷售,據説每賣出一輛SUPRA,就要虧16萬元人民幣。
嚴格意義上講,普鋭斯就是世界上第一款實現量產的混動車。(雖然早在100多年保時捷生產了一輛名為Lohner-Porscge的混合動力汽車,但其只是實現小批量交付,達不到量產的規模)。
至於普鋭斯的研發歷史可以追溯到1992年1月16日,豐田發佈了名為“地球憲章”(the Earth Charter)的發展策略,指明瞭豐田開發並銷售低排放車的方向。
到了1997年12月10日,第一代普鋭斯正式在日本本土上市。據説在研發初期豐田花費了10億美元。
而在研發生產過程中,為了解決電池和電機之間的高電壓問題,研發人員還採用了新幹線子彈列車中使用的重載晶體管(heavy-duty transistors)用來製作半導體變壓元件。
再加上電池、電機、電控等生產成本也居高不下,所以核心的混動系統可謂成本不菲。因此當時有分析師估算,第一代普鋭斯的成本高達32000美元。對應其售價只有215萬日元,摺合美元16929美元。
換言之每生產一輛普鋭斯,豐田將會虧損15071美元。
但堅信2005年前全球市場混動比例將佔1/3的豐田還是“義無反顧”地推出了普鋭斯,而普鋭斯也成為日後減少空氣污染和提高燃油效率的綠色汽車的領軍人。
只是一直虧錢那也不是辦法,所以在2001年豐田推出了第一代普鋭斯的改款NHW11車型,也是在美國推出的第一款普鋭斯,售價也提升至接近2萬美元。據説NHW11車型的產銷已經能達到收支平衡。
又恰逢北美以及歐洲地區的汽油資源比較緊缺,坐擁低油耗優勢的普鋭斯一出現就成了當地市場的香餑餑。到2008年5月,普鋭斯全球累計銷量已達一百萬輛,截止目前,普鋭斯全球累計銷量已經超過400萬輛。普鋭斯也從當年的“敗家子”變成如今豐田的其中一顆“搖錢樹”。
不過別看普鋭斯在歐美地區混得風生水起,在國內普鋭斯一直都是鬱郁不得志。2005年12月二代普鋭斯在一汽豐田長春工廠投產。
但將近30萬元的售價,再加上當時國內對新能源車型沒什麼利好政策,一首涼涼在普鋭斯周邊唱響。直到第三代車型普鋭斯在國內的銷量依然是在銷量榜末端徘徊。
因此到了第四代車型,豐田就暫停了引入國內的計劃。一直到現在,普鋭斯也沒有再次重返國內市場。
日前有消息透露第五代普鋭斯將會在2024年正式上市,新車基於TNGA-C平台所打造的。外觀變得更潮流時尚。至於核心動力方面,新車將使用1.8L汽油機+電動機的混動組合。
那麼你希望第五代普鋭斯引入國內嗎?
大眾的吸金能力有多強那是人盡皆知,而且輝騰還有着最低70幾萬,最高200多萬的售價。很難想象在此背景下,每賣一輛輝騰居然要虧掉大眾20萬人民幣。
不過俗話説得好賣得貴,成本自然也得高。尤其是時任大眾汽車CEO皮耶希將輝騰視作與奔馳S級,寶馬7系競爭的有力武器。所以輝騰的製造幾乎傾盡大眾所有,甚至可以説不惜工本。
現有的普通工廠不夠高級,那就花1.86億歐元在德國德累斯頓打造一座專為輝騰生產而造的玻璃透明工廠。下訂的顧客可以在透明工廠參與從定製到組裝的全過程。
並且為了確保出品精益求精,該工廠每天只生產8輛輝騰汽車。堅持97%純手工工藝,由身着白制服、白手套的技術工人手工打造,與超跑看齊。對於工人的手藝也有着極高的要求,因此支付工人的費用也是一筆不菲的開支。
和帕薩特、速騰等小弟共用生產線有失身份?那就直接用與奧迪A8、賓利歐陸GT相同的D1平台。
帶來的就是全鋁車身結構,還有電吸門、車載冰箱、頭等艙級二排頭枕、6.0L W12發動機,各項配置供給拉滿,就差把輝騰車前的VW標換成賓利標了。
再加上前期研發燒掉的10億歐元。因此盛博公司分析師就指出,輝騰的單車盈利能力為-2.81萬歐元(按照當時匯率計算,約合20萬元人民幣),虧損率高達40%,並將其定性為“當代虧損最嚴重的三大歐洲汽車之一”。
而在2002年至2013年間,輝騰總計給大眾造成19.9億歐元損失,以2013年的匯率換算,約合140億元人民幣。要不是與奧迪A8、賓利歐陸GT共用平台,而是選擇再建造一個平台,虧損金額將會更大。
對於始終無法盈利的輝騰,大眾內部已經多次討論過要關停輝騰生產線的決定。但大眾汽車集團的各級高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一直強調,輝騰是大眾旗下的標杆轎車,它對大眾乘用車品牌至關重要。
的確作為曾經的大眾標杆,輝騰的存在就是大眾汽車精工造車工藝的最好代名詞,也拔高了大眾的品牌形象。
但是一直這樣虧錢,縱使是大眾這樣家大業大的企業也扛不住啊。所以在2016年的3月15日,大眾正式對外宣佈輝騰將會無限期停產。
大眾:沒想到吧,這裏還有我!
此前據德國出版物管理公司Magazin報道,大眾計劃將布加迪品牌出售給Rimac,未來布加迪或許將成為Rimac旗下的純電品牌。
作為世界上能排進前三的超跑品牌,旗下的車型更是超跑界的扛把子,多年佔據量產車速度最快的榜首無人能敵。就是這樣一個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具備十足號召力的品牌,為何大眾仍想將其出售?
原因就是布加迪太!燒!錢!了!。尤其是旗下的威航,由於高昂的研發成本和極低的銷量,布加迪由大眾掌舵之後的首款車型—16缸的威航被認為是汽車行業虧損度最高的車型之一。
據稱每賣出一輛威航,布加迪就淨虧損600萬美元(按照最新匯率計算約3800萬元人民幣),所以大眾對於布加迪的營收一直都是三緘其口,也從沒對外公佈過布加迪品牌的財務業績。
在威航面前,賣一輛虧20萬元的輝騰都只能算是個弟弟。
那麼威航的高成本都由哪些方面構成?
首先就是生產,就連輝騰都做到97%手工打造,比輝騰價格貴十倍以上威航沒有個100%顯然説不過去。因此在布加迪的工廠看不到應用於大規模量產的傳送帶、自動高速衝壓線等流水線式設備。
有的只有不到20名深藏功與名的技術工人,以及他們那雙巧奪天工的雙手。他們的工作是將大約1800到2300個零件拼裝到一起,並且每一個裝嵌上去的零件都要經過反覆的測試。
再舉幾個不起眼的例子吧,威航車身的材質用的是航天飛機的材質,就連排氣系統都是鈦金屬;全車噴漆需要200萬;配備的W16發動機是由8名專家級的工人純手工打造。
馬力超過1000匹,最高甚至可以製造出3000匹馬力,其中有三分之二是熱量。據説在第一次全馬力測試的時候,測試中心屋頂上的排氣系統燒燬了,而第一次上路測試的時候,排氣管也燒着了。
所以為了應對發動機的大馬力,威航的輪胎也是經過反覆的測試、綜合數據、修改輪胎等一系列程序,最後才能安裝,而安裝上之後又要再重複這些操作。
消費者買到的絕不是一輛車這麼簡單,而是一輛凝結了所有技術工人全部心血,動若脱繮野馬,靜如頂級藝術的稀世珍品。
商家逐利這是定律,但並不能説一件商品不賺錢,甚至虧錢就沒有存在的價值。或者説不能因為一時的虧損而否定這款產品。
或許它是該企業的旗艦產品,能夠拔高企業的形象,起到宣傳品牌的作用。
或許它是一款長期利益產品,一時的虧損卻是為了長期的利益打算。
不過也不得不説,無論是豐田還是大眾,哪一個不是虧得起的主?更何況,不會真有人覺得廠家會做虧本生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