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禹神話園“美容”成功!歷經16年的金米黃大理石雕塑翻新如初

由 士振文 發佈於 綜合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户端訊(記者楊絲涵)9月5日下午3時,四川人朱賢華揹着噴桶,正在給大禹神話園內的浮雕“大禹治水圖”噴塗第三遍石材保護劑。這是大禹浮雕修復維護的最後一道工序,相當於上“面膜”。經過1個多月的古法修復,歷經16年風吹雨打的大禹浮雕又顯現出建設之初的模樣。

大禹神話園。記者劉斌 攝

從陝西到武漢,500多塊金米黃造出“大禹治水圖”

朱賢華是四川人,一直從事浮雕建造。16年前,他曾參與大禹神話園浮雕的建設。這一次,是來修整浮雕的。“當年我們來了七八十號人,一起組裝、精修,前前後後忙活了一個多月。”朱賢華回憶,那時候正值初夏,氣温還算適宜。“今年修復也忙了一個月,沒想到趕上武漢最熱的時候。”

2006年“五一”,漢陽江灘一期工程建成開放,作為江灘內主題景觀園的大禹神話園也如期盛裝亮相。其中,石刻浮雕“大禹治水圖”是園內的主題雕塑。

記者在現場看到,寬88米、高5.45米的“大禹治水圖”浮雕,最深處達1.5米,全幅採用陝西秦嶺金米黃大理石製作,呈現出淡淡的米黃色。整幅浮雕幾乎看不出連接的痕跡處,人物、圖樣大多為光面,其他部位則鑿成粗糙面,浮雕層次利落鮮明,渾然一體。

“從外觀上來看,‘大禹治水圖’就像是用一整塊大理石雕刻而成。但其實整幅浮雕是由500多塊金米黃進行組裝而成的。”朱賢華介紹,該浮雕是當年國內最大的高浮雕,從雕刻製作到拼裝完成花了不少心思。浮雕的金米黃大理石出自陝西省漢中市勉縣,在國內儲量小,開採少,較為稀有,相較於其他大理石,顏色更為鮮亮。當年光是為了石材的選擇,設計方就花了幾個月,跑了全國幾處礦山,最終選定了金米黃。

石材定好後,包括朱賢華在內的100多位工友就依據設計的模型,在當地進行全手工雕刻。因該浮雕人物身材高大、細節設計精細,且石材厚度深,雕刻難度極高,單個人物往往要一釘一錘刻上一個月,才能形成初樣。500多塊金米黃,整個團隊雕刻了近10個月,才完成粗雕。

隨後,500餘塊石雕運至大禹神話園內,花了整整一週時間進行吊裝拼接才完成。

“建成後的當天我特意站在浮雕前留了張影。”朱賢華説,那是自己第一次雕刻如此大的浮雕,做完後特別有成就感。

工人正在給雕塑噴塗石材保護劑。記者劉斌 攝

古法修復,讓大禹浮雕翻新如初

歷經了16年的風吹日曬,“大禹治水圖”依然能讓人感受到巨大的藝術衝擊力,猶如一幅徐徐展開的歷史畫卷,再現了大禹自幼年到治水成功的整個過程。不過,日曬雨淋也讓浮雕風華漸逝,出現表面風化、污漬、缺損等現象。

8月底,朱賢華等人又回到這裏,開始浮雕的修整——用古法讓其翻新如初。整個修整主要依靠傳統的手工古法展開。朱賢華的工具袋裏只有一台手持切割機和打磨機是電動的,其餘工具都是手工操作的。

“其實修復手法幾乎與當年的新建手法無異。”朱賢華説,“要想還原浮雕原本的面貌,還得靠手工一點點敲。”

大禹治水浮雕保養維護項目現場。記者劉斌 攝

古法修復分為六步。

第一步是清洗。要想後續修復完成度高,清洗非常關鍵。“修復不是新造,我們對浮雕要儘可能少的進行切割、打磨,能依靠清洗恢復其本色的部位,儘量只清洗。1平方米的浮雕,一般要衝洗10分鐘,每個角落都得照顧到。”

第二步是清理。因多年受外部環境影響,浮雕大多數膠縫已出現脱落、損壞現象,有些部位還長出了小草。如遇雨雪天氣,水分會通過這些間隙進入浮雕內部,對其造成損壞。清理後再重新注入新的大理石膠,讓浮雕密閉性更好。

第三步是隱身處理。朱賢華從包裏掏出麻面錘。記者看見,雖然名為錘,但麻面錘的錘面為正方形,上面整齊排列着三排小齒釘,每在浮雕的光面上鑿一下,表面就會顯現出淺淺的花紋。“這是修復工序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我們填好的膠縫和打磨過的部位都過於平滑,與浮雕整體藝術風格不符,通過麻面錘的反覆敲打,形成特定紋路,能讓膠縫‘隱身’,同時還原浮雕本貌。這種手工工作,一天只能完成1至2平方米。”

在敲打的過程中,修復工人們會仔細檢查浮雕有無缺損。他説,此次修復項目裏,有3人都參與過該浮雕建設,對於缺漏部位,大家憑記憶與經驗就能雕刻得八九不離十。“小的缺漏,例如手指、樹葉等,我們雕刻完成後,會直接用大理石膠進行黏合;像人物手臂、小腿等較大的缺損,我們會先利用鋼筋作‘錨’,將雕刻好的部位固定,再對接縫處進行修整,最後用大理石膠填縫,肉眼幾乎看不出修補痕跡。”

隨後,要查漏補缺保持顏色一致。因金米黃儲量少,目前購買也較為困難,朱賢華表示,當年建設完該浮雕後,大家還留了個“心眼”,將餘下的幾塊石料留在了園區當景觀石,這次修復都派上了用場。

最複雜的手工活完成後,工人們會對浮雕再一次進行清洗,並逐一檢查,對不夠完善的部位再加以修整。

最後是對浮雕噴塗石材保護劑,“使其儘量少受雨水、霧水等外部環境影響。”朱賢華説,石材保護劑是近幾年才有的,這種無色無味的液體能滲入石材內部約5釐米,填補石材原本的孔隙,達到防水防灰的效果,使雕塑壽命更長久。

如今,修復完的“大禹治水圖”褪去歲月風塵,透着淺淺的黃色,在陽光的照射下猶如新作一般。目前,該浮雕已面向市民重新開放。

【編輯:王戎飛】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