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錯刀頻道
江湖上有句話,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最近,死亡邊緣的奇點汽車,正在深切地體會着這句話。
被員工因為欠薪長達一年半告上法庭,被供應商申請了強制破產重整,股東也集體逃離,奇點汽車幾乎內外信任和口碑一起崩塌。
最鼎盛時期,奇點汽車光員工就有1500多人,現在只有不到50人,連過去的零頭都夠不上。
從去年開始,奇點汽車創始人瀋海寅也已經被法院限制高消費。
圈內人流傳着這麼一句話,“汽車業內堪稱‘PPT式造車’高手的,只有賈躍亭的FF與奇點汽車。”
自稱“汽車界小米學徒”的奇點汽車,明明是元老OG,為何卻越混越差?
一個在互聯網圈身經百戰15年的男人,怎麼説翻車就翻車了?
“連做夢都在想造車”的老闆,七年憋不出一輛車整整七年,沒量產出一輛車——這無疑是讓奇點汽車最抬不起頭的事實。
因為奇點汽車從成立開始,就一直有種要“幹大事”的架勢。
2014年,當時還在360任職的瀋海寅就已經蠢蠢欲動,將造車的想法向周鴻禕進行了彙報,希望在360內部做一個汽車項目。
但造車離360的主業實在太遠,被周鴻禕迅速否決了。
“既然在360做不了,乾脆自己來做。” 此時的瀋海寅從奇虎360離職,正式創立了奇點汽車。
用他自己的話説,造一輛真正的好車,是自己作為男人的終極夢想,而現在,是實現的時候了。
公司是成立了,但當時知道這一品牌的人卻寥寥無幾。
奇點汽車的進階之路,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一是吹給投資人聽的階段。
想造車,先得有錢,要錢最快的兩招:一談夢想,二談概念。
瀋海寅説第一次開了特斯拉時,有種觸電的感覺,因此高調宣佈:奇點汽車就要用互聯網思維,打造中國特斯拉。
瀋海寅把自己汽車品牌命名為奇點,也是理工男的夢想。
“奇點,在物理學上被認為是宇宙大爆炸的開始,是宇宙從無到有的那一點。”
而奇點汽車的從無到有,就是瀋海寅設想,“把原來50萬元以上的汽車配置,濃縮在20萬-30萬元級SUV中。”
奇點汽車做了這樣的拆解:
一輛20萬的奇點汽車=50萬豪車的配置+百萬級汽車的智能系統+無價的匠心和情懷。
甚至連奇點汽車未來怎麼賺錢,瀋海寅都已經想好了。
除了做中國的特斯拉,奇點還要做汽車界的小米。
瀋海寅幾乎無處不在地拿智能手機時代的成功學與智能汽車做比。
“小米模式就是硬件不賺錢,通過軟件和運營服務賺錢。對我們來講也是一樣,我們目前做到硬件不虧錢就可以。”
在他的設想裏,過去傳統車企在賣車後就與用户失去了聯繫,但新能源車就徹底不一樣了。
瀋海寅説,未來,奇點的商業模式還有很多可能性,説不定就能賺到第三方的錢。
第一個階段牛皮吹完,奇點汽車身上已經貼了三個“標籤”:一個雷軍,一個馬斯克,一個圓男人終極夢想的汽車品牌。
一輛也沒有開賣,到先把“成功方法論”給總結完了。
這確實很互聯網。
順理成章,奇點汽車從2015年到現在,截至目前其已完成了11輪融資。在2019年,當時奇點汽車融資總金額已超過170億。
但偏偏在這個時候,要錢有錢,要名有名並且吊足大家胃口的奇點汽車,卻成了“打臉王”。
出錢出地的安徽,沒想到成了冤大頭接下來,就是吹給用户聽的階段。
2017年4月13日,奇點汽車終於發佈了第一款純電動車型——iS6。
並且信誓旦旦宣佈is6將於2018年年內進行量產及交付,力爭2017年實現小批量生產。
作為理工男獨有的浪漫,奇點汽車還專門在車尾設計了一個LED滾動屏幕,讓司機開車也可以搞搞情調。
這種毫無解決意義的設計,也讓is6充滿了奇葩感。
甚至直接被用户無情地吐槽濃重的汽配城風格,外加影響後車注意力。
其實按理説,奇點汽車首款純電動車型發佈時間比蔚來ES8的上市發佈早8個月,佔盡了“先發優勢”。
沒想到,奇點汽車雖然口號喊得響,2017年卻“量產”直接變“流產”。
拖到了2018年,“iS6量產上市”依然存在奇點汽車的對外發聲中,瀋海寅也一直在給大夥畫餅。
面對接二連三的食言,瀋海寅淡定回應:iS6將於2019年春節上市。
最抓馬的是,2019年造車新勢力的交付之戰如火如荼,iS6依舊遲遲沒有動靜,奇點汽車再次爽約。
車到底去哪了?
答案是:當其他造車新勢力忙着自家第二款車型上市時,奇點汽車還在滿世界找工廠、找代工。
安徽銅陵,成為了第一個給奇點汽車站台的大佬。
在奇點汽車的發佈會上,銅陵市領導就出席了不少,背後也是真金白銀的投入。
2016年11月,奇點汽車宣佈獲得6億美元融資,並與銅陵市政府達成戰略合作,計劃總部南遷銅陵並建設工廠,工廠預計總投資達80億元,年產能將達到20萬輛。
甚至可以説是來銅陵,政府就願意給投資、給獎金、給貸款、給政策支持。
銅陵工廠還未落產,蘇州和湖南也來了。
2018年3月底,奇點汽車又宣佈計劃未來5年投資150億元,在蘇州打造奇點汽車全球研發中心。
半年時間不到,瀋海寅又出現在了湖南株洲,宣佈奇點汽車株洲基地總投資50億元,預計2020年建成投產。
最離譜的是,這三座生產基地,哪個都沒有建成。
這時候的奇點汽車,還未取得造車資質,只能繼續找代工救火。
於是,奇點汽車又抱上北汽的大腿,跟用户承諾請相信我們,我們還能讓北汽代工生產iS6。
結果,一直到現在代工也未落實,有人爆料主要原因是資金不到位。
現在,奇點汽車量產上市不僅僅是謊話連篇,甚至已經成為了“世紀懸案”。
在2019年下半年之後,就沒有再獲得新融資,而“彈藥庫”裏的資金幾乎也彈盡糧絕。
新能源造車“黑洞”,到底需要砸多少錢?資金是造車最大的挑戰。
只不過,瀋海寅想好了怎麼賺錢,卻遠遠低估了在這之前要花多少功夫、燒多少錢。
眼看着理想、小鵬、蔚來一個個量產成功,最先起跑的奇點汽車現在還在原地打轉,甚至走到了破產邊緣。
有人統計過,現在搞新能源的公司數量超過了500家,目前能夠實現交付的車企只有幾家,粗略一算,起碼就意味着有490家新造車企業還處於PPT造車階段。
有人不理解,為什麼寧願揹着PPT造車的罵名,也要往前衝?
實在是因為這個風口太誘人了。
別的不説,就為了促進電動車的發展,從 2015 到 2017 短短兩年內,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補貼總額超過 3000 億元。
在炒概念的歪風吹得最狠的時候,氣得吉利集團的李書福直接開罵,“互聯網公司造車就是一天到晚在瞎忽悠老百姓!”
因為與傳統汽車製造行業不同,互聯網造車的資本不是以自我積累為主,而是按照互聯網成功經驗,先創造概念,再吸引社會資本。
奇點汽車鼓吹的賺錢方法論,甚至連同行都看不下去了。
理想汽車的創始人李想更直接,大罵賣車不賺錢,靠後面的軟件來賺錢完全是胡説八道的邏輯。
你賣一個車相當於賣三四百台小米手機,最後你只是賺一台小米手機軟件的錢,你腦子進水了嗎?
小鵬汽車的何小鵬後來也承認,造車是一個大坑,比互聯網創業難100倍。
“以前看別人做車覺得100億太誇張了,自己跳進去才知道200億都不夠花。也許300億才能實現造車夢想。”
沒錢進來,又瘋狂燒錢,等待奇點汽車的只能是苦熬。
從2021年開始,奇點就已經發不出工資,也付不起供應商錢。
甚至有不少人拖欠到了將近20萬,絕望地跟老東家開撕。
“在兩三年前我還會向身邊朋友推薦奇點汽車的產品,如果有人想要去奇點上班,我也會極力推薦。但在近兩年,我不會這樣做了,因為感覺這樣做就是在害人。”
圖源:連線出行
這幾年,我們被太多的資本造車們洗過眼睛。
造成是個龐大的工程,絕不是一拍腦門就能幹好的事兒。想要活下去,要麼有錢,要麼有技術,要麼兩者都有。
誘人的風口之下,牛x的企業重新“發明”了汽車,玩票的企業只能重複組裝汽車。
至今,那輛車就像精美的花瓶,只能擺在奇點汽車三里屯的體驗店裏。
瀋海寅曾經説,“我在做夢的時候都在想着造車。 ”
但頻頻打臉的奇點汽車,既沒有做成特斯拉,也沒學會小米,卻活成了賈躍亭的門徒,為夢想窒息。
過去有聰明人説,沒有補貼,誰幹新能源。
如今補貼吃完了,還能靠什麼幹新能源?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篇作者 | 張一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