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13日電 (記者 劉亮)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叢亮13日介紹稱,今年上半年,中國中部地區經濟總量達到11.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可比價格計算,中部地區同比增長14.7%,超過全國平均增速2個百分點,連續兩個季度領跑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大板塊,為支撐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發揮了關鍵作用。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於近日印發,為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勾勒藍圖。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當天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有關情況。
叢亮在出席發佈會時指出,自中國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以來,中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三五”時期,中部地區經濟年均增長達到8.6%,增速居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大板塊之首。2020年,中部地區以佔全國10.7%的國土面積承載了全國25.8%的人口、貢獻了全國22%的地區生產總值。
他指出,中部地區承東啓西、連南接北,資源豐富,交通發達,產業基礎比較好,市場潛力巨大,文化底藴深厚。此次《意見》的發佈,將對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具有全局性意義。
一是有利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中部六省發展水平不同,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有利於提升中部地區整體實力,在促進全國區域協調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更好應對和化解國內國際各種風險挑戰。
二是有利於發展現代產業體系。中部地區優勢產業集聚、產業鏈條完整,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位於全國前列,但產業結構長期“偏重”,存在部分產業科技含量不高、創新投入不夠等問題。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有利於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打造國家現代化經濟增長新動能區域。
三是有利於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中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與東部發達地區相比仍有差距,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7400元,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85%、東部地區的65%左右。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有利於進一步發揮中部地區比較優勢,着力推進共同富裕,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