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媽”定向降準到底影響了誰的錢袋子?
中新經緯客户端10月13日電(張芷菡) 十一節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央媽”給大家佈置了一道“假期作業”:自明年起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準。10月13日,中新經緯與微博財經共同舉辦的“財經V熱評”活動中,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中新經緯特約專家曾剛和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中新經緯特約專家郭田勇,針對此次定向降準,為我們解題、剖析。
定向降準依據什麼邏輯?
存款準備金政策與再貼現政策、公開市場操被稱為中國央行傳統貨幣政策“三大法寶”,那麼存款準備金政策究竟是如何發揮調控作用的呢?
郭田勇為在場觀眾解釋道:存款準備金是為了控制商業銀行的資金流動性,強制商業銀行拿出一部分資金存在中央銀行,用以控制可貸資金的量。存款準備金的下降,會使得商業銀行可貸資金增多,因此常被市場認為是一種利好消息。
在過去中國的貨幣政策調控中,存款準備金政策是作為一項常規性的手段,相比之下,外國央行則很少將存款準備金政策作為常規性貨幣政策使用,如美聯儲幾乎從來不動存款準備金這項政策。在曾剛看來,中國央行將其作為常規性貨幣政策與中國大的貨幣投放背景有關。“2003年開始我國外匯佔款不斷增加,中國央行為了對沖因外匯佔款而增加的這部分貨幣投放,採用了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方式鎖定流動性,在避免流動性氾濫方面確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那麼這一次“央媽”定向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又是為了什麼呢?
此次定向降準的目標和意義何在?
“央媽”説了,此次定向降準目標是要支持普惠金融,解決小微企業、三農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對此,曾剛分析道,小微、三農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是較高利率水平帶來的融資成本上升導致的。在融資成本上行的過程中,商業銀行更傾向於將資金貸給優質大企業,而越是小企業、越是弱勢的企業融資就會越難、越貴。所以此次調整,是為了給中小企業釋放更多流動性,助其發展。
郭田勇也認為,這次降準與此前幾次存款準備金率調整都有所不同,“此前幾次央行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多是從總量角度考慮的,比如控制因外匯佔款帶來的流動性增多,而此次定向降準針對普惠金融,對結構調整的意義要大於總量意義。”
根據市場預測,此次降低存款準備率大約會釋放6-8千億人民幣,這與郭田勇粗略計算的規模大致相似,“這部分流動性的釋放,一是有利於調整結構,支持小微企業、三農發展;二是有利於緩解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郭天勇稱其為一石二鳥。
定向降準會不會是貨幣政策轉向的前奏?
針對此次定向降準“開閘放水”,市場間已有討論:這會否是貨幣政策轉向的預期?未來會不會走上寬鬆的貨幣政策?
曾剛的回答很簡單:不會。他認為,目前我國還會堅持去槓桿,因此資金面勢必不會過於寬鬆。但這也不意味着必須時刻都要“勒緊脖子”,適當的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不代表貨幣政策的轉向。
“事實上,自2003年伴隨我國外匯儲備不斷上漲,央行多次提高了存款準備金率,而近年來資本流出,按道理講應下調5-10個點左右的存款準備金率,而我們調降卻很有限。這次降準甚至比預期中的還晚一些。”曾剛補充道。
同時,我們注意到此次定向降準自2018年起才施行,“我預計很多銀行都在成立普惠金融部門,給你三個月的窗口期,要看看你究竟做的怎麼樣。” 在郭田勇看來,這三個月窗口期大概也是“央媽”留給各銀行關於普惠金融這場大考的準備期。
《財經V熱評》是由中新經緯聯合微博財經共同推出的系列財經沙龍活動。每期活動結合新浪微博財經話題榜當週熱門Top話題,邀請中新經緯研究院知名專家,與主持人一起對話題內容進行分析點評,並與現場觀眾和網友互動交流。活動於每週五上午10:30在北京外研書店二層舉行,並由中新經緯客户端同步進行網絡直播。(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