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豐富的天性,如果不拿自己來餵養飢腸轆轆的別人,自己也就要枯萎了。”——羅曼?羅蘭
《孟子》中有一句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也就是告訴我們,人在窮困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品德修養,在得志的時候,要努力讓天下人都得到好處。這種宏偉的志願,一般人很難做到,不過在社會上有很多富豪都會做一些慈善活動。
他們做慈善一方面為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另一方面也帶有一點私心,他們做慈善總是做的人盡皆知,以此來宣揚自身品,以及提升企業的知名度。
陳光標就是一名高調的“慈善人”,他做了好人好事,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不過曾經那個高調到捐了20億現金的富豪,如今卻被拍到回家種田,究竟發生了什麼?
其實,關於做好人好事,該不該高調,在歷史上也一直有人爭論,探究一番才知道,在以前一直支持高調做慈善的,直到有了雷鋒精神之後,無私奉獻的概念才變得越來越深入人心。
《雷鋒日記》裏面曾寫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如此崇高的精神不得不令人佩服,雷鋒精神也成了做好人好事、樂於助人的代名詞。
真正的善良是發自肺腑地去幫助別人,不求任何回報。若是為了利益而來,為了宣揚自己的品格而來,這難道不是一種私心嗎?
然而在歷史上,孔夫子對於做慈善應不應該高調,也表達過自己的看法。令人意外的是,孔夫子認為:“做好事就應該高調。”
相傳孔子有3000弟子,72賢人,其中,有一個叫子路,有一個叫子貢。有一天,子路救了一個人,這個人給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毫不推辭,直接把牛給牽走了。另外,子貢曾經幫助很多被賣入國人回國,卻拒絕別人對他的回報以及讚譽。
一天,兩人為做慈善該不該得到回報和讚譽吵了起來,這一次,他站在了子路的旁邊,拍着子路的肩膀説:“這件事情你做得對。”
一直以來,孔子都宣揚君子之道,子貢不明白孔子為什麼這次會覺得高調做慈善是一件對的事情,於是就問他為什麼?
孔子告訴子貢:子路救人一命得到一頭牛,自己雖然得到了好處,但同時也告訴別人,救助別人是一件好事,是一件值得回報的事情,這不僅鼓勵了子路以後會做更多這樣的事情,也會鼓勵別人更多的去行善積德,助人為樂。倘若救助了別人,卻得不到宣揚,以後別人還會覺得救助他人是一件好事嗎?
孔子這番教導的確頗有深意,做好人好事是一件值得被宣傳的事情,因為他本身就是正能量的,能夠鼓勵更多人投入到這個事業當中!
陳光標不一定知道關於孔子的這個故事,但是他做慈善的動機是出於內心的,和他的目的也是為了宣揚這種精神,是否摻雜了別的想法這個不好説,但是那10億金錢,他確確實實是自己掏腰包給出的。
陳光標也是從窮苦百姓中出身,他出生於1968年,是著名的窮鄉僻壤江蘇泗洪縣天崗湖鄉人,靠種地為生的父母養了五個孩子,在陳光標五歲的時候,家裏就因為太窮了,一個姐姐一個哥哥先後餓死,這給他的童年帶來了恐懼和陰影。
同樣也因為這份極致的貧困,讓他產生了一定要脱貧致富改變命運的想法,雖然出生於農民家庭,但是他腦瓜子很靈活,十歲的時候就想着要怎麼掙錢。
陳光標經過一番考察,發現在不遠的集市上,趕集的人絡繹不絕,但沒什麼地方能喝水,於是他就利用放學的時間挑着擔子,來到集市上叫賣。一分錢可以隨便喝,一天下來能賺到三四毛錢,這兩天在當時是一筆鉅款,一個小孩能掙到這麼多錢甚至比一個大人還有能耐。
但是陳光標上學都是自己交的學費,他看到鄰居家的孩子交不起學費,於是自己出了1.8元給他讓他繼續上學。從這裏就能看出,陳光標深切的同情貧困百姓,因為他也是從苦難中走過來的人,所以他捐款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別人,讓那些曾經和他一樣窮苦的人在生活上能能夠得到教主不要發生像自己當年那樣的悲劇。
隨着年齡的增長,他能賺到的錢越來越多,從30歲開始,就一直在高代地做慈善。1996年,陳光標創業之初,年收入不到20萬的他拿出了3萬元來資助一位白血病患者。
2002年,陳光標拿出了近千萬元。用於消防工業的宣傳活動。2003年非典期間,他向醫療機構捐助了800台。遠紅外温度檢測儀和兩百萬的鉅款。
後來他一直從事着慈善行業,2013年7月,他也向社會捐款450萬元的方式度過了45歲的生日,而在生活上,他節約糧食,節約用水,節約用電,還倡導光盤行動,甚至在春節和婚禮的時候都沒有放過鞭炮。
這個曾經現金捐款20億的富豪,卻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可,甚至有人認為他主要是為了私心才捐款的,做慈善也不過是他宣傳自己的一種方式而已。
過來一段時間之後,一直在高調捐款的陳光標突然消失了,人們這才發現,他不再頻繁地活躍在大眾面前,直到有一天被拍到,如今的他不再是拿着現金喜氣洋洋捐款,而是低調的變成了一名農民,回到父親身邊種地。
他落落大方地接受了記者的採訪:“這沒有什麼丟人的,我本來就是農民的兒子。”
無論陳光標這樣做是功利心確實還是的確如此低調,但是他捐出20億是真,種地也是真,從他從小的經歷來看,與其説他是為了商業利益,恐怕更多的還是因為他想做有利於人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