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強降雨持續穩定在華南、江南一帶,廣東、廣西、福建、雲南、貴州等地陰雨連綿,網友戲稱雨水辦了“包月”套餐。這些地方近期到底下了多少雨?是什麼原因導致降雨偏多?
5月以來華南、江南等地降水偏多
目前,我國華南、江南強降雨仍在持續,15日至17日,廣西大部、廣東中北部、湖南東南部、江西東部和南部、福建西部和北部、浙江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預計降雨會持續到21日左右。在此之前,自5月以來,華南、江南等地已出現6輪強降雨過程。其中,5月9日至14日、5月27日至30日和6月3日至13日南方地區的3次區域性暴雨過程具有強降雨持續時間長、累計雨量大、影響範圍廣、多省(自治區)雨量達歷史同期前列、暴雨洪澇災害多發等特點。
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5月1日至6月15日,華南大部、西南大部、華東南部及湖南南部及西藏東部等地降雨量普遍偏多2成至1倍,福建、廣東、廣西等三省(自治區)的區域平均降雨量達621毫米,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5月13日至6月14日,福建省福州市累計降水量達到427毫米,比常年同期降水(210毫米)偏多1倍以上,近30天中有28天都在下雨,遠超常年同期17.3天的降水日數。廣東省廣州市也在近30天中度過了26個雨日,超過常年同期的19天,累計降水量達到425毫米,較常年同期(328毫米)明顯偏多。
實際上,不僅僅是5月以來華南、江南等地降水偏多,自華南前汛期開始以來(3月24日至6月14日),珠江流域平均降水量為660.5毫米,較常年同期(511.5毫米)偏多29.1%,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次多。
多股“力量”持續抗衡致雨帶長時間滯留
據國家氣候中心消息,今年南海夏季風於5月第3候爆發。南海夏季風與印度季風從海上給我國南方地區帶來了充沛的水汽。
進入5月,隨着中高緯大氣環流的調整,環流經向度增大,我國東部大部地區南下的冷空氣活動頻繁,加之今年的東北冷渦比較活躍,截至6月14日,已出現14個東北冷渦。
我國汛期的主雨帶向來與副熱帶高壓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近期,副熱帶高壓持續偏東偏南,幾股“力量”共同發力,導致雨帶長時間滯留在華南、江南一帶。
在氣候變暖背景下,疊加2021年9月開始的拉尼娜事件影響,綜合來看,珠江流域的降水異常偏多也與拉尼娜事件衰減緩慢有一定的關係。不僅如此,拉尼娜在近期還有略加強的跡象。
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6月下旬,東北冷渦活動將有所減弱,屆時副熱帶高壓也將西伸北抬,受其影響,我國主雨帶也會比現階段有所北抬。
江淮地區6月中下旬可達入梅標準
5月29日,我國江南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同時入梅,今年的梅雨季正式拉開帷幕,各梅雨區域根據梅雨監測指標國家標準也相繼宣佈入梅。
近期,不少生活在江淮、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網友通過社交平台表示,今年梅雨季好像沒有往年那麼濕噠噠,雨下得並不是很多,梅雨季會不會“沒雨”?
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江南地區入梅時間較常年(6月9日)偏早11天,截至6月13日,江南地區累計雨日14天,累計梅雨量230.7毫米,較常年(395毫米)偏少42%。長江中下游梅雨較常年(6月14日)偏早16天,截至6月13日,長江中下游累計雨日9天,累計梅雨量108.2毫米,較常年(318毫米)偏少66%。江淮地區5月以來降水量也持續偏少,未達到入梅標準,江淮梅雨季尚未開啓,其常年入梅時間為6月23日。
預計6月中旬後期至下旬,副熱帶高壓將有所北抬,梅雨帶也將逐漸北移,長江中下游區域及江淮地區降水量也會隨之增多。預計江淮地區在6月中旬後期至下旬可能達到入梅標準。
江南華南降水還將持續至21日 警惕次生災害
持續降水並不只是影響公眾的日常生活,更增加了地質災害、內澇、洪水的風險。
目前,華南、江南的降雨仍將持續,雨帶自南向北發展,強度逐漸增強。18日至21日,雨帶東段明顯北抬,但華南強降雨仍然不休。預計長江中下游沿江附近、江南、華南及貴州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並伴有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廣東、廣西、福建等地的降雨落區將與前期高度重疊,由於前期降水偏多,導致江南、華南地區的土壤水分已經飽和,致災風險極高。
專家提醒,公眾需警惕持續降雨或局地強降雨可能引發的山洪、山體滑坡、泥石流及城鄉積澇等災害。同時,降雨持續偏多對江南和華南地區早稻生長不利,需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排水防淹,並做好病蟲害的監測與防治。
目前,珠江流域西江、北江等子流域多條中小河流水位超警。未來一週,珠江流域仍有強降雨,上游來水量大,相關地區還需密切關注雨情、汛情變化,防範可能引發的中小河流洪水、水庫險情,確保安全度汛。
監製:朱永磊 邱小敏
策劃:李由
記者:於子茹 蘇傑西 王美麗 閆泓
專家:中央氣象台正高級工程師馬傑
國家級首席氣象專家、國家氣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