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近些年來環保理念逐漸被人們重視起來,新能源汽車開始走進我們的生活。而近些年來政府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讓不少造車新勢力看到了其中的機會,於是紛紛轉型投向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研發。也就是這幾年開始,新能源車企如同雨後春筍般崛地而起。如今,以小鵬、蔚來以及理想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企業更是佔據了中國純電動車市場的半壁江山。同時,在另一邊,不少老牌車企也在虎視眈眈地注視着這些造車新勢力的崛起,並且在近兩年來也開始陸續發力。這其中不乏我們耳熟能詳的品牌,譬如東風嵐圖,廣汽埃安以及吉利旗下的幾何汽車等等。而這些老牌車企的復甦無疑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掀起了一股大戰。
政策的支持,讓老牌車企再度出擊
不少老牌車企之所以能夠在此時再度復出,很大的一部分因素是因為背後國家的政策支持。根據11月份發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中明確提到:要在2025年之前,使國內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總銷量的20%。這個計劃的發佈無疑是給新能源汽車市場打了一針強心劑,讓不少老牌企業看到了其中的希望。而造車新勢力的成功讓新能源汽車市場成為了一塊“香餑餑”,從早年進入中國市場的特斯拉開始,到後來崛起的蔚來、小鵬等車企,在近兩年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而對於老牌車企來説,想要在新能源市場中佔得一席之地,就必須拿出自己的實力。由於多年的造車以及市場經驗,讓老牌車企在製造技術和口碑方面自然是母庸質疑的。加上國家政策的支持,在新能源汽車大潮的推動下,老牌車企在短時間內就已經能建立起自己的新能源陣營。當然,在當前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老牌車企也必定成為未來新能源汽車的主力軍之一。
雖有十八般武藝,但卻無施展之地
雖然擁有着造車新勢力所不具備的背景和優勢,但老牌車企面臨的壓力卻是巨大的。首先是市場因素,作為老牌車企在這方面的優勢是值得肯定的,畢竟這麼多年在市場中打下的口碑可不是造車新勢力能夠輕易動搖的。但有時候偶像包袱太重,也會變成一種拖累。雖然老牌車企對於新能源汽車市場抱有極高的期望,但現實卻不盡人意。
就拿吉利汽車來説,從近半年的銷量數據來看,單月銷量數據不足萬台。雖然單月數據並不能説明什麼,但從整體來看吉利新能源的銷量並不樂觀。截至去年底,吉利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僅為11.31萬輛,而去年吉利汽車的總銷量為136萬輛,新能源車僅佔總銷量的8.3%。而吉利汽車提出的目標是讓這個數值達到90%以上。
除了市場以外,老牌車企想要制衡造車新勢力,在技術上也是一個新的挑戰。新能源車的定義不同於傳統的燃油車,除了實現電動化以外,自動化也是新能源汽車的一大特色。而這一點被不少後來的造車新勢力看到了,所以包括小鵬以及蔚來在內的多家新能源車企在推出新能源車型的同時,開始着手研發自動駕駛系統。譬如蔚來的ES8已經能夠配備較為完善的LV3級自動駕駛系統,並且能夠安全上路。
反觀傳統的老牌車企,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者説依舊保持着傳統的設計理念。在當今這個追求科技配置為主的汽車市場中,傳統的老牌車企依然打着多功能液晶儀表盤、人機互聯以及疲勞駕駛提醒等一系列已經逐漸普及的科技配置為賣點。在科技創新方面並沒有什麼出眾的地方,這也導致了這些老牌車企想要在新能源市場中得以存活,不得不依靠服務產業的支持。譬如廣汽埃安大部分成為了廣州的出租車,而吉利幾何也變成了某網約車平台的專屬用車。在這個過程中,老牌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差距也越拉越遠。
汽車網評: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唯有核心技術才是佔領主動權的關鍵
雖然傳統車企在背景和口碑方面相比於近些年出現的造車新勢力有着不小的優勢,但傳統的造車理念成為了不少老牌車企無法逃避的問題。在如今這個變化多端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傳統的老牌車企仍然採用了較為保守的發展策略,利用外觀和內飾來吸引消費者,但卻忽略了核心技術。當然,在小編看來,這並不能完全怪罪於這些老牌車企。由於這些老牌車企既要把控好傳統的燃油車市場,又要花精力開拓新能源車市場,所以這也使得他們不能像造車新勢力那樣專注於一個領域。而想要在未來的新能源市場中佔領主動權,就必須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