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崛起對西方民眾不是威脅

    美國方面9月25日文章,原題:美國圖謀對華發動“新冷戰”,這必須被阻止 自尼克松1972年訪華以來,美中關係的軌跡趨向於更高程度的合作和經濟融合。但近年來,美國對華外交政策發生重大改變。2011年,奧巴馬政府提出“重返亞太”,人們心知肚明,這意味着美國外交政策的一個核心是遏制中國。不過,這種“轉向”也有另外一面:美中依舊在《巴黎協定》談判等問題上合作。

    特朗普帶着阻止中國“強姦”美國經濟的承諾上台,他的團隊包括或曾包括蓬佩奧、納瓦羅、博爾頓、班農等狂熱的鷹派人物。2018年,美方發動貿易戰,2019年,白宮以怪誕且顯然站不住腳的指責對華為實施禁令,並開始逼迫同盟國家跟隨其做法。今年,特朗普政府將反華種族主義當作絕佳護身符,從而為美國駭人聽聞的防疫不力找藉口。

    一場“新冷戰”?不難看出,美國當前的對華行動升級與冷戰時期有類似之處。其實,當年的蘇聯並未將其視為超級大國之間的一場戰役,而是認為這是在捍衞自身和其他國家的權利,以奉行一種並不同於美國規定的發展模式。美國及其盟友則是防止在帝國主義系統外創造新的發展道路。

    令人欣慰的是,美國霸權的巔峯期正漸行漸遠,主要原因在於中國的崛起。中國正憑藉自身努力發展成為科技強國,堅定地擺脱華盛頓為之指定的“廉價製造業基地”身份,並越來越願意在聯合國等機構發出自己的聲音。“一帶一路”倡議和亞投行等項目表明中國在全球事務中與日俱增的重要性。

    中國的崛起並未對西方普通民眾形成任何威脅,但對向來追求獨大地位的美國統治階層是真正的威脅。這是推動“新冷戰”的關鍵要素。

    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面臨許多同樣的問題。在一個聯繫日漸緊密的世界,這些難題無法在逐漸升級的緊張態勢、無情的宣傳攻勢、外交敵對和軍事衝突威脅的背景下得到解決。

    一場“新冷戰”不會為西方老百姓帶來任何好處,而是意味着更少的工作機會和投資,更小的出口市場和更高的進口價格,伴隨這些的是反亞洲種族主義的抬頭,以及懷戀帝國主義、白人至上主義等“意識形態死衚衕”的重現。

    為了和平與進步,我們必須致力於西方與中國形成友好、互相尊重、互利的關係。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05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媒:中國崛起對西方民眾不是威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