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騰對撞卡羅拉事關重大,為什麼看起來像是做遊戲?
近期,某視頻節目做了一期速騰與卡羅拉的對撞測試。這兩款車分別是德系、日系的王牌車型,級別上也大致相當,同屬於中級家轎範圍,也時常被放到一起比較。
汽車視頻節目做這樣一場對撞測試,可謂充分滿足了吃瓜羣眾的好奇心。因為長期以來,德系車和日系車誰更安全,就是車壇爭論的熱點。如今這檔視頻節目,似乎給出了清晰的答案。
但在圈內人看來,上述碰撞測試其實有不少疑點,從汽車安全的專業角度出發更是有不少地方值得吐槽。
首先,既然要做對比,就要力求公平公正。但這場碰撞測試,節目的立場經不起細究。比如速騰比卡羅拉更大也更重,在碰撞測試中佔據先天優勢,這一點節目完全沒有介紹,而是含糊地表示兩車重量相近,多次強調兩車條件基本相當。
事實上,速騰不僅比卡羅拉車身尺寸更大,還重了將近50公斤。不要小看這個差距,50公斤再加上超過120公里/小時的相對速度,衝擊量會變得相當巨大。
此外,對於碰撞後車門是否能打開的問題,節目組也明顯傾向速騰。評價速騰時,主持人説車門很容易就打開了,言語中滿是讚賞。對於卡羅拉車門打不開則“耿耿於懷“,並諷刺道“不能要求一個瀕危重傷的人自己開門。”
從技術角度看,碰撞後車門自動解鎖功能本身就是有利也有弊,其中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隱患。如果碰撞後車輛處在翻滾狀態,車門自動解鎖後,會將車內人員甩出車外,引發更嚴重的傷亡。其次,評價汽車安全這樣專業嚴謹的事情時,主持人的結論未免也太過簡單草率,甚至有偷換概念之嫌。
另外還有最核心的一點,汽車安全的使命是保護人的安全,而不是車輛,但節目卻恰恰忽視了這點,將車輛受損程度等同於人員損傷程度,結論根本站不住腳。
更何況,兩車相對速度超過100公里的情況下發生碰撞,汽車大概率是報廢的,基本上沒有殘餘價值。所以這樣的結果,對消費者並沒有任何的參考意義。
而車內乘員的安全,也不是簡單看一下車輛變形程度就能判定的。車輛形變小並不一定意味着乘員更安全,其中還和車輛安全氣囊,車輛前艙潰縮設計、變形吸能等主被動安全設計相關。而在節目中,主持人一沒有公開碰撞後車輛的變形與潰縮數據,二沒有公佈車內假人的具體情況僅憑碰撞後卡羅拉變形更嚴重,得出速騰完勝卡羅拉的結果,怎麼可能沒有紕漏?
另外,第三個錯誤就是強行將速騰與卡羅拉對撞的事情,與大眾MQB平台與豐田TNGA架構掛鈎。
事實上,豐田TNGA架構壓根不是技術平台,這一點屬於另外一個話題,在此我們不做展開。需要知道的是,技術平台和安全性並不是完全的正比例關係,還要看廠家對於某款車的投入成本是多少。
在車身架構上,德系更注重通過加強車身結構,減少碰撞時變形的方式來控制維修成本,同時也更注重輕微碰撞時車內成員的安全情況。而以豐田為首的日系品牌更傾向於通過車輛的“變形吸能”和減緩衝擊等設計,來保護駕乘人員。
總而言之,“德系車安全還是日系車安全”的問題不應該簡化到從一場“非專業碰撞測試”中尋找答案。更何況,專業人士早已充分論證,在汽車技術不斷進步的情況下,國際汽車巨頭之間的技術實力已經相差不大,安全性上同樣如此。
如果德系車真的比日系車更安全,在全球各大汽車市場中,德系車銷量應該早已碾壓日系車才對。但實際上呢?卡羅拉與速騰的全球銷量就是最好的證明。